鄭珂
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檔案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安陽市農村公路檔案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1 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
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自1990年建處以來,一直臨時租賃辦公處所,未設綜合檔案室。2000年底搬入安陽市開發區交通大廈后,領導把檔案管理工作作為基礎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擺在了重要地位,明確一名副處長親自主抓,開展檔案上等級活動。成立了處檔案管理領導小組;上等級后又專門明確一名辦公室副主任為檔案室主任,從事具體的檔案管理工作。隨后,各基層單位也都相應成立了檔案管理機構和組織;并在檔案資料比較集中的科室都確定了一名兼職檔案聯絡員負責本科室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證檔案資料及時、準確、齊全地上交和收集。2001年檔案達標上等級,成立了集文書、會計、科技等多種門類于一體的綜合性檔案室,獲得檔案管理科技事業省級先進單位。目前,河南省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檔案室面積50平方米,檔案完整率98%,查準率100%。據不完全統計,僅2001年至今,我處檔案室接待檔案查閱人員1800余人次,借閱原始資料3000余件,使檔案資料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有力地配合安陽市農村公路建設。
2 完善檔案制度,提高管理手段
檔案資料門類眾多,紛雜繁瑣,涉及面廣,千頭萬緒,為了對檔案室資料實施科學、有效管理,自2001年起先后制定了《文書檔案管理規定》、《會計檔案管理規定》、《檔案保密制度》、《檔案利用借閱制度》等制度,并編制了《借閱登記》、《檔案目錄》、《保密文件目錄》、《收發文登記》等檢索工具。并將一系列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制度及借閱辦法,制作成版面上墻,匯編成冊,對各門類、各載體的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并納入目標考核,加大管理力度,使檔案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3 利用檔案資料,服務公路建設
檔案利用是我們工作中永恒的主題,在安陽市農村公路建、養、管理中,各級領導科學決策和在繁忙的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公路設計、養護計劃制訂、資金劃撥、土地交接等方面提供了數據和依據,避免了失誤和糾紛。
3.1 檔案資料是公路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系統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養并重,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實現了全市農村公路的又好又快發展。截至2013年底,安陽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7376.409公里,其中縣道546.457公里,鄉道2250.935公里,村道4573.422公里, 專用公路5.595公里,實現了鄉鄉通二級或三級路,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全市已形成干支銜接、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在安陽市農村公路建、養、管活動中,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聲像制品等重要資料,真實地反映了安陽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編制了農村公路發展概況,并為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編史提供了大量翔實的原始資料,受到河南省公路管理局的通報表彰;編研出版了《路之歌——蓬勃發展的安陽農村公路》、《安陽農村公路圖集》等書籍和大量的反映農村公路建設成就的電視專題片,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好評。
3.2 檔案對公路建設起著指導、監督和保證作用。安陽市農村公路檔案資料對安陽市農村公路的規劃、管理以及新、改、擴建工程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監督和保證作用。例如,在2007年河南省安陽市327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過程中,檔案資料為安陽農村公路建設實現大發展,為安陽農村公路贏得“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等贊譽。
在實施“村村通”工程前,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針對安陽市農村公路容易出問題的村道建設難點,頻繁查詢檔案,通過檔案室提供的科技檔案,結合安陽市農村公路實際,如何解決排水、施工簡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方面問題,以檔案資料為藍本,制定了安陽市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要求村道全部要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并把安陽市“村村通”工程路面寬度由省定的3.5米提高為4米以上,混凝土厚度要求不低于18厘米。在此基礎上,我市工程技術人員與檔案人員相結合,以檔案室存檔的3本工程建設指導手冊為基礎,匯編成了《安陽市“村村通”工程建設指導手冊》,并印發到安陽市116個鄉(鎮)和涉農辦事處,通過培訓,以點帶面,全面提高了安陽市“村村通”工程質量。驗收工程時,技術人員手持“工程建設指導手冊”,對工程逐個檢查,合格率達到100%。
(作者單位:安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 來稿日期: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