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快速消費品敏捷供應鍵管理系統的整體設計思想出發,提出基于移動供應鏈的銷售數據采集方案和基于RFID的物流數據采集方案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快速消費品 敏捷供應鏈管理系統 數據采集 方案設計
1 引論
快速消費品敏捷供應鍵管理系統的整體設計思想是信息流取代物流,并且根據準確、及時的各方信息進行市場需求的預測,因此,各種數據的采集與傳輸和需求預測模型成為整個系統構建和運行的關鍵內容。筆者結合行業實踐提出以下具體的實現方案,希望給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敏捷供應鏈系統中實際數據采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2 基于移動供應鏈的銷售數據采集方案設計
對于快速消費品來說,大面積鋪貨率的實現需要龐大的銷售終端,這些終端中除了大賣場、連鎖超市等大型零售企業外,很多是小型的便利店、食雜店和路邊攤;前者的數據的獲取可以通過供應鏈平臺的流程管理來取得,但是對于后者這些分散的銷售點來說,沒有能力和條件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
運用目前普及率極高的移動網絡和方便的移動終端產品如手機等,構建可行的數據采集方案,則可以實現對整個銷售終端數據的采集。運用移動供應鏈平臺,一方面會給零售終端的訂貨帶來便利,同時減少以往釆用電話等訂貨方式的隨意性帶來的業務操作和管理的協調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供應鏈節點企業變終端信息的被動獲取方式為主動收集方式,以使信息的傳遞達到及時、準確。這就是移動供應鏈(MSCM),幫助實現整個渠道商業流程優化的一種新的供應鏈管理方式,如1圖所示:
圖1:基于移動網絡的供應鏈系統接入體系
快速消費品移動供應鏈平臺的構建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由三個層次構成:由移動運營商提供的系統服務層、能為供應鏈節點和顧客提供信息和響應顧客需求的應用服務層和構建支撐平臺和系統服務所必需的開發環境、接口與工具。
3 基于RFID的物流數據采集方案設計
快速消費品大多為小包裝的物品,并且其分銷渠道較長,因此物流量巨大、變化頻繁、周轉周期短,傳統方式采用條形碼技術和人工盤點的方式控制信息流,但是存在著人力成本高、盤存誤差大、數據信息量小、信息交互能力弱等很多問題,降低了整個產品的供應鏈的管理效果,因此引入RFID技術來改善供應鏈中物流的信息傳遞模式。
就目前的情況看,制造業都把物流分包給3PL供應商,在3PL的倉儲中,貨物是按照托盤形式存放,并且用塑料密封包裝。這些倉儲企業需要以托盤為單位,將塑料密封包裝拆開,并在每個包裝箱上一一粘貼電子標簽,之后再統一加放到原來的托盤上。這種操作,大大增加額外的操作環節,成為了物流環節的效率屏障。另外由于RFID技術本身讀寫效率受到很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完全的引入RFID技術在目前來說,無論是從成本角度還是從技術角度都存在著諸多困難,因而在構建的快速消費品敏捷供應鏈中,僅僅將RFID技術應用于庫存管理中的批量數據快速采集方面。基于RFID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框架,如圖2所示:
圖2:基于RFID技術的信息采集系統
通過引入RFID技術的供應鏈系統,既有信息的及時采集與在線實時更新,也有決策的反饋與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信息延遲以及信息流和實物流的不匹配的問題,還使釆集到的信息產生錯誤的可能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參考文獻:
[1] 孫小云.基于GSI系統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上游供應鏈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周建勇,郭大寧,俞淼.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供應鏈系統模擬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年06期.
作者簡介:胡進(1976—),男,南京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