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暝②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③非吾土,維揚④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⑤。
[注解]①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桐廬江,即詩中的“滄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舊游,指故交。②暝:指黃昏。③建德:唐時郡名,今浙江省建德縣一帶。④維揚:即揚州?!抖磿び碡暋罚骸盎春>S揚州。”⑤海西頭:指揚州。因古揚州幅員遼闊,東臨大海,故稱。
【背景簡介】唐代詩人孟浩然四十歲時游歷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后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悅而被放歸襄陽,于是漫游吳越一帶。這首詩是詩人離開長安東游時,途中寄給舊友的。
【靜品詩境】停宿在異鄉,一葉小舟沒入昏暗的山色中。桐廬江滾滾滔滔不舍晝夜,一聲聲凄切的猿啼似乎在訴說著羈旅之人的愁苦。風聲凄厲,樹葉悲鳴;月是清幽而帶有寒意的,照在滾滾東流的滄江一葉孤舟上。此景是何等寥落凄涼。行走在異鄉,帶著政治上失意的孟夫子月夜宿于孤舟上,內心的愁悶又能向誰訴說呢?此時,閃現在詩人腦海的應該是與維揚故友吟詩暢飲流連光景的溫馨場面吧?此時也只有故人之情才能撫慰詩人孤寂憤懣的心吧。
【細酌珠璣】杜甫禮贊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誠然如是。“月照一孤舟”景中寄情,便將詩人停宿于異鄉的復雜情感酣暢淋漓地寫出。其間有獨客異鄉的惆悵,有懷念揚州故人的落寞,更有求仕失敗的隱痛。月光千里,急流湯湯,孤舟何其渺小。這深遠清寂的情境觸動了詩人,思鄉、懷友、內心隱痛糾結著,他或許會感慨:自己的人生不也是一葉飄搖的孤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