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①“從容淡定”這詞耐人尋味,意思是“從容于心,淡定于行”。作為人的一種情懷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圣賢先哲、仁人志士,都對“從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詮釋。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等等,無不表現出“從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懷。
③“從容”包含著從大、從深、從遠之意;“從容”也是一種自由,是人生主體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從容不迫”地不斷邁進。
④淡定就是一種修養。仁而無憂,仁而無懼,實事求是。心懷坦蕩,蘭心傲骨。淡定也證明一種能力——深思熟慮以揚長避短,內省自知以有進有退,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選擇。
⑤淡定是一種真正的領略和徹悟,表現為“八風吹不動”。所謂“八風”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世間八法,并非說“東西南北八面來風”。“八風吹不動”,意思是說: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別人稱贊還是誹謗,都能安然不動,泰然處之。
⑥能否做到“從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著來”,遇事比別人慢半拍;有人與生俱來就是“風風火火”,容不得一丁點兒耽擱。這在管理學上叫EQ,也就是所謂的情緒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從容淡定”,更關乎后天修養。時下,浮躁、淺薄、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之風還存在,有些人一心想著不付出或少付出卻期待大回報,所以辦起事來恨不能急吼吼、風火火地讓滿世界都知道,同時暗中還斤斤計較著什么,都想如古話所說的“早出一扁擔,晚歸柴滿倉”,誰都不想為那巍巍青山做點兒什么。說到底,還是缺失“從容淡定”的健康心態。
⑦近代胡適是公認的淵博學者,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他治學有兩個主要領域:一是中國哲學史,一是中國文學史,都可說開一代新風,功不可沒。他還是新“紅學派”——考據派的創始人,可以說是將小說納入了學術研究正軌的第一人。
⑧就是這樣的一位中華文化巨匠,無論在什么狀態下人們怎么看待他,他始終都堅持“從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亂紛紛,先把自己鑄煉成器?!?/p>
(2013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試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論點的把握。根據議論文論點提出的特點我們可以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題目不是一個完整的論斷,但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從文章第一段尋找概括答案。抓住第一段中的關鍵詞語,“從容淡定”“情懷”“精神境界”,我們把這幾個詞語連接起來就是本題的答案。
答案:從容淡定是人應該具備的情懷和精神境界。
2.閱讀第②段,結合上下文,在橫線處補充兩位名人的名言。
解析:這個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論據的把握、知識積累情況以及能否靈活運用的能力。要做好這一題,應注意所選名人名句的含義與本段的語境匹配,還需要注意句式的內在要求。所補充的名言應與“從容”“淡定”相關;句式上,應采用“人名+的+名句”的句式。只要我們平時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結合上面分析就不難給出答案。
答案:示例: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