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樓 李浩宇
總人口138萬、地處豫東平原的太康縣,777個行政村中有167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超過17萬。近年來,太康縣委縣政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按照“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管理”的原則,結合縣情實際制訂了《太康縣精準扶貧幫扶工作方案》,并逐步推進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太康縣建立了三大保障機制。一是組織運行機制。縣里建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組成員聯席會議制度,鄉鎮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組織,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定期研究、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二是監督管理機制。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精準扶貧幫扶專項督查組,對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和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及時通報。三是考核機制。對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的幫扶責任人或工作隊給予表彰獎勵。
為使幫扶工作不遺漏一人一戶,太康縣重點采取三項措施。
一是建檔立卡精準識別。依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識別標準,按照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建檔立卡。預計在2014年10月底,太康縣將建立完整的貧困戶、貧困村電子信息檔案,實現與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銜接。
二是建立機制落實責任。貧困村、貧困戶確認識別后,通過實施“5431幫扶工程”達到幫扶全覆蓋:即縣處級干部每人幫扶5戶貧困戶、鄉科級干部每人幫扶4戶貧困戶、一般干部和教師每人幫扶3戶貧困戶、每個企業幫扶10戶貧困戶。縣直單位對貧困村定點幫扶全覆蓋,每個縣直單位幫扶1個貧困村,每個貧困村派駐1個工作隊,每個貧困戶明確1名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計劃,協調資源,統籌安排使用幫扶資金,監督幫扶項目實施,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幫扶責任人及責任單位負責為貧困戶出主意、想辦法,并給予必要的培訓、資金、物資、技術、信息等方面支持。
三是精準幫扶到村到戶。全縣各鄉鎮針對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基礎設施到村到戶。采取資金整合、政府適當補助等辦法,集中力量建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努力改善貧困群眾住房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產業扶持到村到戶。通過培育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戶,帶動貧困村產業結構調整;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扶持有基礎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等方式,確保每個貧困村有一個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帶動;扶持引導貧困村、貧困戶與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能人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探索有勞動能力且有轉移就業意愿的貧困戶,通過扶持購買就業崗位,實現轉移就業脫貧致富。
教育培訓到村到戶。以“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為目標,組織實施“雨露計劃”、“陽光工程”和“勞動力再就業培訓”項目,加強基礎文化素質培養、生產技術和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并為貧困戶創業提供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用電用水、貸款利息、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
社會保障到村到戶。落實提高貧困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醫療救助政府籌資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政策,解決好大病或重病患者醫療救助難題。對于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特困戶,由民政部門納入低保范疇,實行應保應盡,并對基本生活出現臨時性、突發性困難的低收入家庭,給予臨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