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樓 李浩宇
近年來,河南農業大縣新蔡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行”的原則,不斷創新農業綜合開發(簡稱農開)工作機制,狠抓工程質量和進度,傾力打造出了10萬畝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先進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這些成效得益于該縣實干加巧干的“六大法寶”。
領導重視是關鍵。新蔡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農開領導小組,各開發區鄉鎮、村委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且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在全縣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領導網絡。
群眾參與是基礎。新蔡縣在農開工作中始終強調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把“群眾參與”貫穿項目建設的每個環節。立項前,發放問卷調查表,群眾對農開認可率低于80%的不予安排;項目建設中土方工程需要群眾投資投勞時,嚴格實行“一事一議”,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的參會人員未達到三分之二以上簽字同意的不予安排;竣工后,及時將產權移交給項目區村委,并采取措施強化群眾管護意識,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對修路占地、籌資投勞辦法、確定橋位井位、群眾參與管理等相關事項,一并納入“4+2”工作法議程,由群眾決策。
思想發動是先導。除了開動員會、張貼標語等常規宣傳方式,新蔡縣主要做法是組織開發區鄉鎮干部、村組干部、群眾代表到當地和外地農開項目區實地觀摩學習,讓他們親眼看到并真切感受到農開帶來的實惠。
科學規劃是訣竅。新蔡縣總結出了“挖深溝,修寬路,先確權、后栽樹”的工作經驗,在全省得到推廣。挖深溝解決了排水難題,同時深溝又把農民的土地和道路嚴格區分開來;修寬路有利于提高項目區所栽植樹木的成活率,容易拍賣。用拍賣樹權的資金來支付挖溝的機械費用,一舉兩得。
改革創新是活力。新蔡縣在農開工作中有幾個創新:在監管機制方面,建立了縣、鄉、村、監理單位四位一體的工程監督機制,做好專職工程監理的同時,以縣農開辦工程技術人員為骨干、鄉村兩級干部為主體、農民代表為補充的施工監管隊伍也駐守施工現場。在產權制度方面,不栽無主樹,不打無主井,進行產權拍賣,保證了樹木的成活率,也保證了井、橋等建筑物有人管護。在橋型結構方面,大膽采用直線溝縫,美觀且結實耐用,在全省推廣。在招標管理方面,由過去的1家企業中標改為3家中標,實行派工單制度,哪家企業干得快、干得好,就多開派工單。
真抓實干是保證。項目開工后,農開辦工程技術人員堅持每天巡查在工地,旁站督導。對每眼井都實地測量,每座橋都實地查看,不合格工程堅決拆了重建;對打井填料、修橋用的石料都讓群眾全程監督。在工程集中施工期,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執行到底”。工程監督人員、鄉村干部實行“三包三定”,即包村、包工程、包任務,定責任、定質量、定標準,切實把農開項目建成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