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明 李長洪 張立新
(1.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北京100093;2.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安徽開發礦業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426)
隨著我國埋藏淺、品位低的鐵礦石資源日趨減少,開發埋藏深、品位低的鐵礦石資源已經成為當務之急[1-2]。近期開發的礦山多是厚大的急傾斜礦床,國內外針對厚大的急傾斜礦體和極厚礦體采用的采礦方法主要有:大直徑深孔崩礦采礦法,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上向分層充填采礦法等等。而對于地表需嚴格保護或礦體上部頂板不允許破壞的礦床開采如建筑物下開采、村莊農田下開采一般采用充填采礦法或空場嗣后充填法。
李樓鐵礦位于安徽省西部霍邱縣,行政區劃屬霍邱縣馮井鄉。礦床開采范圍內基本平坦,略有坡度,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地形標高一般為35~50 m。礦床開采范圍內地表基本為農田,礦床開采盡量不要破壞農田。李樓礦體為沉積變質礦床,礦床礦帶長3.4 km,寬0.25~0.4 km。據現有探礦工程揭露,李樓鐵礦床共有6個礦體,其中Ⅰ號礦體為主礦體,占全礦床資源儲量的85.83%;其次為Ⅱ和Ⅲ號礦體。Ⅰ號礦體平均真厚度48.2 m,屬于厚大礦體;Ⅱ、Ⅲ號礦體平均真厚度分別為11.05、12.4 m,屬于中厚礦體。礦體走向近南北,上部傾向西,傾角65°~75°,中部(-500 m上下)近乎直立,深部(-500 m以下)向東倒轉,傾角72°~88°,屬于急傾斜礦體。
本研究通過李樓鐵礦采礦方法選擇的工程實例,并對其生產中應用的高分段鑿巖空場嗣后充填法和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進行比較,探討厚大的急傾斜礦體采礦方法的選擇。
根據李樓鐵礦的開采技術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結合李樓鐵礦開采實際,采礦方法選擇需解決的問題:①地表村莊民宅、農田不受破壞,公路不改道,地表不能塌陷;②要求生產能力大,能實現大規模開采,達到530萬t/a的生產能力;③因礦體上部為破碎風化帶,節理裂隙發育,巖石破碎極不穩固,裂隙滲水漏水現象嚴重,所選用的采礦方法應能保護礦體上部破碎風化帶,不能破壞頂板穩固性以及防止破碎風化帶裂隙水滲水補給;④采切工程量小,采礦準備時間短,投產達產快;⑤要求采礦方法適應性好,資源回收率較高、貧化較小;⑥先考慮-425 m中段F1礦體的開采,兼顧其他礦體的開采。
從李樓鐵礦礦體賦存形態和礦巖穩固性看,僅僅是為了采礦崩落法、空場法、充填法均可采用。如果采用崩落法回采,礦體上部第四系黏土層和流砂含水層將被破壞,地下水和黏土的混合物涌入坑內,還將加大礦石的貧化損失指標,直接威脅到礦山生產安全,嚴重破壞地表。若用空場法回采,當礦柱留的少時,不能永久支撐空區,只能在短時間內保證礦體上部第四系黏土層和流砂含水層不被破壞。同時,在大規模開采過程中積累的大量采空區,因礦柱破壞引發大的地壓活動,地下水涌入井下,產生強大的空區沖擊波,造成嚴重的生產安全問題。當留的礦柱多時,礦石損失大,根據李樓鐵礦礦巖穩固性,為了保持采空區的永久穩定,礦石回收率約57%,損失率約43%。因此,李樓鐵礦不適宜采用崩落法和空場法采礦。
李樓鐵礦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鏡鐵礦,其次為赤鐵礦和磁鐵礦,礦石品位較低。而且礦山要求生產效率高,生產能力大,李樓鐵礦生產能力為 530萬t/a,每天的生產能力為16 kt以上,為國內生產能力最大的地下金屬礦山。若采用充填法類似采礦方法,采礦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受條件制約,采礦成本高,企業經濟效益差。從對地表和破碎風化層的保護而言,采空區需要充填;從對生產效率,生產能力和企業經濟效益而言,適宜采用空場法采礦。根據李樓鐵礦的開采技術條件,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工程現狀,礦山生產和發展需要及其特殊要求,依據國內外大型礦山大規模開采的經驗,適宜采用階段礦房嗣后充填采礦法。該法是將礦塊劃分為礦房礦柱,在整個礦房或礦柱中分段或階段鑿巖崩礦回采。先采礦房,礦房空區充填后再采礦柱,隨后充填礦柱采空區。該方法要求鑿巖、崩礦和出礦作業都是在專用的鑿巖巷或鑿巖硐室內進行,作業人員和設備都不進入采空區。回采礦房時礦柱和圍巖可維護回采空間,回采礦柱時利用充填體和圍巖來維護回采空間。
李樓鐵礦建設工程初步設計中,-425 m中段、-325 m中段為一期開采主運輸中段,-400、-300 m為出礦水平,斜坡道按25 m段高設有分段聯絡道。因此,根據崩礦炮孔深度的不同,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分為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法與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
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法將礦體劃分為礦房礦柱,中間不留間柱,分兩步驟連續回采。沿礦房高度75 m內劃分為2個分段進行鑿巖,在鑿巖進路內鑿上向扇形孔,以端部切割槽為自由面逐排爆破,空場利用礦柱或充填體支撐圍巖,形成在階段空場下出礦,礦房礦石出完后,立即進行充填[3-5]。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法典型方案見圖1。
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將礦體劃分為礦房礦柱,中間不留間柱,分兩步驟連續回采。鑿巖集中在一個水平進行,在鑿巖硐室內布置下向平行深孔,采場底部進行切割拉底;采場上盤靠近端部開切割井,下向深孔以切割井為自由面,形成切割槽,周邊深孔再以切割槽為自由面全階段逐排爆破,崩落礦石在底部結構進行集中出礦[6-7]。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典型方案見圖2。

圖1 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法Fig.1 25 m high sublevel upwards fan-shaped open stoping with subsequent filling method

圖2 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Fig.2 The high stage lateral caving stoping with subsequent filling method
通過以上對2個采礦方法的述評,根據李樓鐵礦-425 m中段礦體開采技術條件及工程現狀,對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法、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進行技術分析得出:
(1)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采用大直徑深孔側向崩礦、效率高、采場生產能力大,一次崩礦量可達3.2萬t;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采礦法采用上向孔分排爆破,一次崩礦量最大為1.8 萬 t。
(2)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采用多排孔階段一次爆破,可減少采場爆破次數,提高出礦效率;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采礦法一次爆破2~3排,爆破量小,采場爆破次數多,大大影響采場出礦時間。
(3)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不設分段,鑿巖集中在上中段鑿巖硐室內進行,采準工程量少,采切比小,中段達產時間短;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采礦法鑿巖在分段內進行,需設鑿巖分段,一般需增設1~2分段,分段采準工程及輔助措施工程量大,采切比高,中段達產時間長。
(4)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工藝技術成熟,已在國內外許多礦山使用,如安慶銅礦、冬瓜山銅礦、草樓鐵礦、澳大利亞芒特艾礦、加拿大LEVACK鎳礦,已形成系統的技術和經驗;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國內尚無先例,尤其是上向深孔裝藥技術及裝備還只停留在試驗研究階段。
(5)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充填只需要在-400 m分段修筑擋墻,充填料漿充填面超過充填擋墻最高點后,一次充填高度控制在2 m以上,采場充填周期短;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法需要在-400、-375、-350 m三個分段內修筑充填擋墻,充填工程大,同時充填體通過各個分段擋墻時不宜過快,采場充填時間長[8]。
通過對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與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進行技術比較,前者具有效率高、采場生產能力大、采準工程量少、采切比小、工藝技術成熟、采場充填周期短。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嗣后充填法機動靈活、爆破工藝簡單、易于處理啞炮、拒爆、巖墻等問題,也具有較高的效率和采場生產能力。
(1)李樓鐵礦礦體回采以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為主,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場采礦嗣后充填法和淺孔留礦法為輔。李樓鐵礦Ⅰ礦體平均厚度達45 m,礦體傾角65°以上,應優先考慮采用高階段側向崩礦嗣后充填法;礦體厚度較小,距離Ⅰ礦體較遠的Ⅱ、III礦體可采用淺孔留礦法進行回采。
(2)大直徑深孔崩礦嗣后充填法與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為厚大的急傾斜礦體和極厚礦體開采的有效方法,能實現安全、高效、大規模生產。隨著鑿巖設備、裝藥設備、爆破器材的發展,大孔穿爆,高分段或階段鑿巖在礦山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1] 胡永泉,葉振華,趙繼銀,等.厚大第四系下緩傾斜礦體采礦方法的選擇[J].金屬礦山,2009(1):151-154.Hu Yongquan,Ye Zhenhua,Zhao Jiyin,et al.Selection of mining methods of little declining orebody under thick-large quaternary[J].Metal Mine,2009(1):151-154.
[2] 潘常甲.關于緩傾斜厚大礦體采礦方法的探討[J].金屬礦山,2001(4):19-21.Pan Changjia.On the mining method of slowly inclined large and thick ore body[J].Metal Mine,2001(4):19-21.
[3] 郭金峰,刁心宏,張傳信,等.冬瓜山深埋銅礦床開采技術的研究[J].金屬礦山,2002(1):10-12.Guo Jinfeng,Diao Xinhong,Zhang Chuanxin,et al.On the research of the mining technology for Dongguashan deep-lying copper deposit[J].Metal Mine,2002(1):10-12.
[4] 孟穩權.冬瓜山銅礦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的底部結構選擇及優化[J].礦冶,2004(4):4-7.Meng Wenquan.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bottom texture for open and delayed filling stoping at Dongguashan copper mine[J].Mining&Metallurgy,2004(4):4-7.
[5] 方志甫,黃海云.多種充填采礦法在安慶銅礦的應用[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05(1):6-7.Fang Zhifu,Huang Haiyun.The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filling mining method in Anqing Copper Mine[J].Nonferrous Metals:Mining Section,2005(1):6-7.
[6] 薛奕忠.高階段大直徑深孔崩礦嗣后充填采礦法在安慶銅礦的應用[J].采礦技術,2007(4):13-14.Xue Yizhong.Application of high stage of large diameter deep hole caving stoping with subsequent filling method[J].Mining Technology,2007(4):13-14.
[7] 綦曉磊,宋肖杰.中深孔高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在會寶嶺鐵礦中的應用[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13(3):21-23.Qi Xiaolei,Song Xiaojie.Application of medium-deep hole high sublevel open stoping afterwards back-filling method in Huibaoling Iron Mine[J].Nonferrous Metals:Mining Section,2013(3):21-23.
[8] 張立新.李樓鐵礦采礦方法和充填工藝探討[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2(1):1-3.Zhang Lixin.Discussion on mining method and filling technology of Lilou Iron Mine[J].M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