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正如有人說的那樣 “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筆者對新時期的師德師風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新的認識。
兒童的率真、可愛,兒童的心中的奇思妙想,讓他們的歲月充滿了詩意,每當和兒童在一起談心、讀書、學習,學著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們同喜同悲、同苦同樂,一起成長,那真是一件幸福無比的事情!
筆者結合從教十年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對教師品德修養的認識:
一、把愛灑給教育
蘇霍姆林斯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各行各業倡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今天,教育更不例外。教師的勞動很平凡,幾乎也可以稱得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繁難的職業,需要經過復雜的過程。要把一個猶如一張白紙的孩子造就成一個會做人,會做事的人,作為教師,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愿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投身平凡,對教育事業心存敬畏,甚至可以以苦為樂,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的動力。就本校的老師而言,有個別老師抱怨自己的職業不好,工作時間長,報酬少,在崗位上出工不出力,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所以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想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尊重自己的選擇,只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去半根草的高尚情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彰顯出價值,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二、要愛自己的學生
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可見,樂于把愛奉獻給全體學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隱私。只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就像本校的有些老師,對學生不關愛,沒有耐心,甚至辱罵,報怨學生太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只有堅持愛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才能不斷推動教學工作向前發展。
三、注意言行,樹立榜樣
法國作家盧梭曾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小學生正處于善于模仿的生理和心理時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造就著學生的品質。正基于此,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自身為榜樣去教育和影響學生。自古有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現在,筆者對這句話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社會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我們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到生活,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應體現教師應有的品質和精神面貌。在網絡時代和知識經濟并駕齊驅的今天,作為一名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肩負著整個社會發展的重任。筆者愿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自己真誠的育人理想。用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
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打好基礎
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是教師主體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德建設是思想基礎。沒有良好的師德,教師專業化發展就失去了方向和靈魂。學校要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四要十不準》的學習,結合學校實際,提出明確要求,通過“獎懲并濟,學習引領”來實現總體設想。規范要求是師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也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參照體系。如何將規范貫徹到教師頭腦中,內化為主體意識是關鍵。政府和學校要創設良好環境,關懷教師學習,引導教師更快成長。教師要求發展是促進師德之內因,是主要的,但外在環境提供改進的刺激,大多數教師才會主動去改變。除了社會文化心理和價值取向,教育科學的發展與成熟程度,人們對教育內涵的理解與領悟這些已經成型的有利因素外,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結構,學校組織制度民主化程度等是制約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重大因素。政府和學校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強力后盾。一方面改變學校時間表中不盡科學的安排,重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安排,不能在時間安排上讓教師缺乏主動性,使教師喪失參加某些活動的機會。另一方面學校要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和經濟保障,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遠的計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地學習,讓專業發展不再是空架子,就一定會為新時代的教育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河北省昌黎縣馬坨店鄉大夫莊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