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華
摘 要: 超大班額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下工夫,那么“辦法總比困難多”。教師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并創新,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學策略,逐步走上一條適應時代要求的發展之路,使超大班額的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展示激情、張揚個性和提升智慧的舞臺。在學期初作者對怎樣抓組織教學做了嘗試,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超大班額 組織教學 習慣養成 優化教法
多年來我一直擔任小學畢業班數學科目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承擔的《小學超大班額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這一市級課題,在2012年我任教了一年級2班數學。該班共有學生92人,走進教室看到濟濟一堂的情景,聽到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可謂比登天都難。諸多學生在課堂上攢動,我按下葫蘆又起瓢,經常焦頭爛額。課堂上端正的坐姿、正確的書寫姿勢難得見到,嗡嗡的響聲不絕于耳,問問是誰發出的,一個個可憐巴巴地看著你,仿佛他們個個都是無辜的。我在學期初對怎樣抓組織教學做了嘗試,并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養習慣,樹班風
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特別是在大班額情況下,課堂教學秩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無規矩不成方圓”。開學前兩周,我沒有急于上新課,而是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首先告訴他們已經是小學生了,一切都要以學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利用“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游戲方式教他們上課的坐姿、舉手發言、回答問題的姿勢、握筆方法及寫字時“一寸、一拳、一尺”的要領。教他們如何做好課前準備,把一些準備工作都編成兒歌,讓他們熟記在心。之后教他們學會傾聽,上課會聽老師、同學的發言。為了鍛煉他們聽的能力,我故意找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重復前面的發言,或對同學的發言作出質疑、評價,如果質疑得有價值或評價得及時到位,我就給予表揚并激勵其他同學效仿。除此之外,還在班級中制定制度,如不在課堂上亂扔東西,上課不搞小動作,除需要交流外,不和同學亂講話,不私自離開座位……半個多月過去了,很多好習慣養成了,為了鞏固、堅持做到有長性,我有意識地發現各方面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適時地給予表揚獎勵。教學中,我還發現“你想要什么就評價什么”,例如:在超大班額的情況下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小,不能讓全體同學聽見,這時我就有意評價“××回答問題又清楚聲音又響亮”,當再讓其他同學回答時,他們能做到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再如:我發現學生坐姿不端正時,并不批評,而是故意放開嗓門說:“吆,二組的同學坐姿真漂亮,你們能做到嗎?”這時,全班同學就會齊刷刷地坐端正。
二、優化教學方法
在超大班額情況下,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手段起著決定作用。特別是面對低年級段的小學生,由于他們的注意力、意志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具有發展的主動性和教育的可塑性等特點,從每一個細節做起,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靈活選擇生動活潑、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學手段。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我經常設計一些送信、摘蘋果、找朋友等動手游戲和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生成寓教于樂的課堂,讓他們不再感覺數學課堂枯燥乏味。
評價是激勵學生上進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有鼓勵性、時效性、引導性,表揚要及時、真誠,如在評價時我常說:“你說得真好,聲音也特好聽。”“真不錯,我怎么沒想到呢。” “你真了不起,這么復雜的問題都被你講得清清楚楚。”對不敢舉手發言的同學,我會說:“孩子別怕,你肯定能行!說不完整老師和同學們會幫你的。”對不自信的同學,我會說:“今天比昨天強多了,繼續努力進步會更大的。”有時一個贊許的眼神,一次隔空的握手,一根翹起的拇指,一陣由衷的掌聲或“送一朵鮮紅的小花”都會給孩子們莫大的鼓勵、上進的動力。使他們愛上老師,愛上同學,愛上課堂,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利用競賽凝聚向心力,增強好勝心。我每星期都精心設計一個人人參與的活動,如:知識競賽分大、小組活動;班風班紀比比哪個組得分高,給優勝組在光榮榜上畫笑臉、畫紅旗、畫蘋果、畫星星,最后比比得到多的組勝出,可得到老師精美的獎品,各人得到的紅花累計有10朵的同學老師就給他拍一張最美的照片貼到教室的光榮榜里。各種活動都充分讓學生參與,在參與中競爭,在參與中表現自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異質分組,合理分工
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是否高效關鍵要看學生的發展如何。在大班額情況下,精心組建合作互助型學習小組顯得尤為重要。開學不久,我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學前教育、智力狀況、學習習慣、學生個性等做了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進行異質搭配分組、合理分工。把全班學生分成16個小組,前后桌6個人組成一組,每組都指定出負責任的組長和紀律委員,將6個人按ABCDEF的順序編號,在問題的設置上,一般問題由EF同學回答,稍復雜的問題由CD回答,難度大的問題或歸納總結時有AB同學回答,當本組有人回答不上或不完整時其他同學可補充完善。這樣,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學生在理解、分析、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形成有效互補,逐步達到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學習的效果。有了組內這些“小老師”的幫助、帶動,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更便于教師在超大班額下有效開展教學。
四、提煉成果,輻射教學區片
經過一年多的設計、實施、修訂、再實施、最后總結,我們形成了一套超大班額組織教學的管理策略,并帶著這套管理方案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實施推廣。在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中,教科研組成員帶著自己的科研成果先后到城南莊、平陽、臺裕、夏莊等學校送教,受到了各校同仁的一致好評。
超大班額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下工夫,那么“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并創新,就會有新的收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學策略,逐步走上一條適應時代要求的發展之路,使超大班額的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展示激情、張揚個性和提升智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