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雅
著一襲旗袍,將折扇半掩,眼帶柔波,唇啟輕笑。她在畫卷里悄然迷人,她在詩詞里卓然成句,她在佳話里蔚然成風。旗袍女人,美得如此攝人心魄。旗袍,印記著女人的萬種風情與柔姿媚態,民國女人的妖嬈、上海女人的精致、江南女人的嫻靜......無不為旗袍而折腰。
格格(北京格格旗袍有限公司)最初的成立,就是為讓全世界女人更加美麗,讓中國女人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族華服。與格格有高度默契的一名設計師——李萌,也因此加入了格格這個企業,為實現共同愿望而努力著。
多彩童年,記憶猶新
自小學起,李萌就在少年宮學習國畫和書法。如美術一般色彩斑斕的童年里,心靈手巧的賢惠慈母踩動縫紉機的頻率那樣熟悉地刻在他的記憶里。
“在我小時候,家里有臺腳踏的雙飛燕縫紉機,我媽媽的手很巧,總是用它自己做衣服。那個時候我總在一旁看著,覺得好玩。再長大些,我也學著自己動手做了。那臺老縫紉機我后來裝了個馬達,不用腳踩了,上大學之后我還在用它做衣服。在我眼里,甚至于在我媽媽眼里,它都不僅僅是一臺破舊機器,更多地是寄托著我們心中一些難以表達出來的感情。直到現在,那臺縫紉機還在我家里放著。”
就這樣!天性對色彩的敏感和喜愛,加上服裝制作環境的熏陶,綜合成為了李萌選擇設計的決定性因素。
繁華看盡,回歸本真
李萌在國外的幾年深深發現中國傳統的魅力對外國人的吸引。在他們眼里,“時尚”是本國的更潮流,“內涵”則是中國的更傳統。而他們所代表的僅僅是外國人的某一個小部分,他們看到的也僅僅是代表中華傳統的某一個小部分。似是繁華看盡回歸本真,李萌決定做中式民族的設計。
應用傳統、傳承經典,看似如新瓶裝舊酒一樣簡單,實際則不然,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理解與感悟能力,是參不透其中的精神寄托的。
李萌對此談到:“旗袍,甚至往大了說是“國服”,是一個國家的服飾。從服裝里面體現出濃郁的中國民族風韻,展現中式民族文化的特色,是我在設計中所尋求的。我所學的國畫、書法,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能夠培養氣質、陶冶情操。這樣,你所設計出來的才不會是表象的美,或是單單的設計結構協調?!?/p>
選擇是因,成就為果
生活中的因與果,在等號兩邊加減乘除累積排列著,不免的,總會有那么幾個未知的“X”、“Y”、“Z”。一如李萌上大學那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畢業了會成什么樣,只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服裝設計。這一個選擇,直接關系到后來一輩子的工作。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男裝企業任版師。李萌說,一毫米的誤差,最后做出來的衣服可能就是十幾公分的誤差。版師的工作性質要求,讓他學會了一絲不茍地做事,直到后來轉為設計師、主設計師,第一份工作帶給他的影響愈發地讓他受益無窮。
設計師把思維和情感通過視覺形式表達出來,以獨特的創造性來引起共鳴。創造性和情感性,是設計的兩只翅膀,兩只俱全才得以翩飛翱翔。付出與努力,是到達人生彼岸的兩只船槳,兩只俱在才得以激水前進。李萌是幸運的,因為他相信自己。人,只有肯定了自己的開始,才能有幸成全自己的結局。
《時尚北京》:您在國內和國外都主修服裝設計,您認為兩者在設計思想上的根本區別在于什么?
李萌:我記得在國內學設計,第一就是要過美術基礎這一關。然而在國外設計學校,更重視學生的思想和創造能力。有很多基礎課程是讓你用不同材料去創作、去發揮想象力,讓大家喜愛創造也有創造的欲望。這是最大的區別。
《時尚北京》:很多女性都不敢嘗試旗袍,覺得旗袍特別挑身材。對此,您覺得是否能在設計上有所改善?
李萌: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旗袍不完全挑身材,不敢買是因為不敢去嘗試。我們的客戶有各種身材,買我們家的旗袍總能挑出一款適合的。因為我們在設計氣旗袍時,有的花紋設計的顯瘦,有的花紋會突出曲線美,有的花紋會修飾身材,有的淡雅、有的張揚等等,通過旗袍的款式、色彩、面料、圖案上的變化使旗袍適合不同的身材、不同種類的風格。所以說不挑身材,總有一款適合的。
《時尚北京》:您的休閑時間都會做些什么?
李萌:現在休閑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去旅游!這是除設計以外我最大的興趣。其實,旅游和設計也是相關的,去深入地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歷史文化的燦爛,才能有引起共鳴的好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