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人才培養,提高人的素質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主流。由于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為此,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只有充分認識應試教育思想對學科教育的影響,才能逐步樹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的學科教育理念。
關鍵詞:英語;素質教育;學科教育
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初中英語教育,由于長久以來的費時低效,受到社會的質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這種新形勢下,要轉變教育理念,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實質及其主要特征,把素質教育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因為學科教育是通過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活動,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考試改革的設計思路下精選、精編、精講、精煉。學生應掌握應知必會的核心知識和技能,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面,我結合素質教育理念,對搞好初中英語教育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保證
要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關鍵是教師的素質。作為英語教師,要盡快從經驗型轉變成科研型,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素質教育目標課程化和教學過程素質教育化已成為主流。這不僅將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的面貌,而且也將促進每一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理念及授課水平發生質的飛躍。在第二輪新課改理念下的具體英語教學中,我們通過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鉆研教材,對本套教材基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人才的搖籃。無論是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等方面,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教育對象,特別是廣大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多維思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方法格外重要,因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教學計劃、目標,主要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要解決好知識的無限性和學習的有限性這一矛盾,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具體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有助于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應從多角度、多層次指導學生,培養習慣,使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聽課、筆記、復習、記憶、解題、聽說、讀寫、思維以及應試心理等方法,并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以達到由“學會”向“會學”的積極轉變,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搞好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馬玉明,男,1964年4月出生,大學,就職學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李旺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