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教學中,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會進入思維誤區(qū),應如何糾正錯誤。
關鍵詞:物理;思維誤區(qū);分析
下面是調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誤區(qū)。
一、形象思維比較不足
形象思維在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對特定條件下的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沒有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形象,不會利用物理形象進行思維,就難以把文字敘述、數(shù)學表達式和現(xiàn)實過程聯(lián)系起來,也就難以正確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活動。例如:由于腦中沒有物質原子結構初級模型的正確形象和電子運動動態(tài)過程的正確圖景,則對于摩擦起電的理解、對于電的中和的理解、對于帶正電與帶負電的理解都會產(chǎn)生困難。
二、因果思維頗受制約
任何一個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總是受著條件制約的,對條件的認識是一種較復雜的思維過程,一些思維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于進行這類思維活動;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學生也無法對一些條件進行分析和選用,從而使得一些學生對有條件關系的習題顯得無能為力。例如:在講解電熱時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并有所認識,但對于在什么情況下,電功與電熱能畫等號,就不能一一對應,容易混淆。
三、逆向思維相對缺乏
逆向思維是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由于受平時從已知到未知解題方法的思維定式的影響,加之有的教師沒有注重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運用逆向推理、逆向論證、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學生總認為拋出去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拋力共兩個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拋”字的干擾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進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論證:假如拋力存在,這個拋力的施力物體是誰呢?反過來想一想,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較思維缺少運用
比較思維是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按理說初中學生應該能較好地掌握比較思維的方法,進行比較推理、比
較分析、比較論證,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調查表明近一半的學生在比較思維中不善于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有的完全不理解兩種事物的可比性。例如:關于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從力的定義、方向和作用點等方面進行比較,能加深學生對壓力重力的理解,大大增強學習效果。同樣,有相當多的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區(qū)分相鄰、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壓力和壓強,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等。
五、思維定式過于單一
思維定式在習慣上也被稱作思維上的“慣性”。在物理學習中,思維定式還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作用。例如:一氣球在與水平面成30度角的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分析它的受力情況。不少學生認為氣球此時受到的浮力方向與氣球上升的方向是相同的,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實際上是生活中的一種錯覺,認為物體向某方向運動必然是受到了這個方向上的力。由此可見,思維定式在人們接受新思想、新知識時,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時的影響是消極的,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影響思維的一個不利
因素。
上述是初中學生物理學習中的幾種主要思維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二是忽視或誤解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三是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解決問題;四是死記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結論;五是沒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而亂寫亂套公式;六是片面分析問題,只見局部不顧整體;七是不能全面、準確地分析題目描述的全物理過程;八是不能對題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圖景。
而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識本身抽象程度高,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靈活多變;二是學生還沒有把握住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一部分學生在學了物理之后,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還僅僅停留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水平上,心理層次未得到發(fā)展,錯誤未得到糾正,新觀念尚未建立。
因此,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的確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要使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學,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是當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陳成鋼,男,1976年2月出生,就職學校:福建省南安市九都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農(nóng)村物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