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云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上市集團公司在擴張集團規模的同時,經濟組織的業務活動日趨復雜,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各種風險也相應增大。許多上市公司已然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實施起來卻很艱難。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十分重要。本人就上市公司內控體系建設與實施的測評方法和程序作一探討。
1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與實施的意義
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安然”“銀廣夏”等舞弊事件,暴露了企業風險管理的缺失。上市公司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表明,內部控制工作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時,內控體系建設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2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與實施的背景
近年來,通過聯合重組、合并兼并、主輔分離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素質、運行質量、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時,伴隨著我國企業較快的增速和迅猛發展,各種潛在的風險也日益顯現,為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國家財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強制要求境內外所有上市公司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對其有效性進行自我評估,披露年度自我評估報告,并要求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鑒于此,許多上市公司根據需要成立了專門的內控項目組或者內控專職機構,對本公司的內控體系建設的有效性進行自我檢查和評估。
3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測評方法及程序
上市公司在開展內部控制檢查評價工作過程中,應當根據評價內容和被評價單位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廣泛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是否有效的證據。評價方法的選擇應當有利于保證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3.1 內部控制測評方法
個別訪談法。個別訪談法主要用于了解企業及其所屬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情況。被訪談人主要為單位領導、相關機構負責人或一般崗位員工,通過訪談可以大致了解公司及其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情況,進一步確定檢查評價的重點和方向。評價人員在訪談前應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目標和要求形成訪談提綱,訪談工作結束后應撰寫訪談紀要,如實記錄訪談的內容。
調查問卷法。調查問卷法常見于內部環境評價。調查問卷一般包括調查內容、調查結果、支持性文檔等內容。其中,“調查內容”基于企業實際情況,明確被評價單位或對象各業務環節內部控制評價內容;“調查結果”是指被評價單位或對象針對調查內容,如實填寫相關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情況;“支持性文檔”要求被評價單位或對象列示相關控制所涉及的支持性文檔,如會議紀要,企業文化手冊等文檔;評價人員還可以要求被調查部門負責人和被調查人員在調查問卷上簽字確認。
穿行測試法。穿行測試法是指在內部控制系統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來了解整個業務流程狀況,識別出其中的關鍵控制環節,評估相關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
(4)抽樣法
抽樣法是指企業針對具體的業務流程,按照業務發生頻率及固有風險的高低,從確定的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業務樣本,對業務樣本的控制水平進行判斷,進而對整個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評價。抽樣法是控制測試的常用方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應用抽樣法時應注意樣本庫須包含符合測試要求的所有樣本,測試人員首先應對樣本庫的完整性進行確認。
(5)實地查驗法
實地查驗法是指企業對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進行現場盤點、查驗,主要用于對資產安全性目標的實現情況所作的評價。企業對財產進行實地查驗,需要制定統一的測試工作表,并從特定的樣本庫中抽取若干測試樣本,與業務記錄、財務單證等進行核對驗證,以此判斷與資產安全目標相關的各項控制的有效性。
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比較數據間的關系、趨勢或比率等來取得評價證據的方法。企業可以將評價過程中取得的數據與歷史數據、行業標準數據或最優數據等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異常波動的情形,并重點對異常區間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
專題討論法。專題討論法通常用于控制活動評價,是指通過召集與業務流程相關的管理人員就業務流程的特定環節或某類具體問題進行討論及評估的一種方法。專題討論法既是一種常見的控制評價方法,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重要途徑。對于同時涉及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內部控制專職機構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內部各機構、各方面的意見,研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
3.2 內部控制評價程序
設置內部控制評價部門。上市公司可以根據需要在內部設置專門機構或委托內部審計部門來負責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內部控制評價部門必須具有獨立性、權威性和相適應的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道德修養,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制定評價工作方案。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應當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分析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高風險領域和重要業務事項,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工作方案,報經董事會審批后實施,評價工作方案可以全面評價為主,也可以根據需要對高風險領域和重要業務事項進行重點評價,以提高內部控制評價的效率和效果。
組成評價工作組。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應當根據經批準的評價方案,組成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具體實施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評價工作組應當吸收企業內部相關機構熟悉情況的業務骨干參加,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抽調審計、財務、生產管理等專業人員,對內部控制全面或某一方面進行日常和專項檢查評價。評價工作組成員對本部門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應當實行回避制度。
實施現場測試。評價工作組根據評價工作方案確定的內部控制評價范圍,入駐被評價單位,實施現場測試。現場測試應先了解被評價單位基本情況,確定檢查評價范圍和重點領域,然后對評價人員進行分工,實施現場檢查測試,形成工作底稿,并編制現場評價報告,經被評價單位負責人簽字后,提交內部控制評價部門。
認定控制缺陷,匯總評價結果。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根據各評價工作組的評價結果,全面復核、分類匯總各工作組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并綜合分析缺陷的成因、表現形式及風險程度,判定缺陷類型及等級,編制缺陷認定匯總表。對于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內部控制評價部門應當提出整改建議,要求責任單位及時整改,并跟蹤其整改落實情況。
編報評價報告。內部控制評價部門以匯總的評價結果為基礎,根據認定的內部控制缺陷和整改情況,綜合內部控制工作整體情況,客觀、公正、完整地編制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并報送企業經理層、董事會和監事會,由董事會最終審定后對外披露或以其他形式加以合理利用。
風險管理在上市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監督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和運行,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經營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