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
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語言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僅可以保持劇情的連貫發展,而且還能夠起到塑造人物性格和表達情感的作用,因此話劇表演過程中語言技巧的運用成為衡量演員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標準。
高超的藝術家常常讓人看不出技巧之所在,但是實際上并非沒有技巧??床怀黾记傻募记?,乃為最高的技巧。這種高級技巧的境界,乃技巧之消逝與結束。因此,高水平演員表演的“不是生活”“不是演戲”,而是“演人”;“不是我演他”,而是“我是他”,追求的是表演的高技巧、高境界,絕非不要技巧。而語言是話劇表演藝術的兩大支柱之一,沒有語言的表演就不能被稱為是真正意義上的話劇的表演。話劇表演中,演員在舞臺上講的話一般被稱為舞臺語言。話劇舞臺語言與其它任何藝術形式的語言一樣,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日常語言,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它們是以生活語言為基礎,是對生活語言的升華。
最近這些年的影視劇,無論是翻譯劇還是國產劇大都配上了字幕,在立體傳達臺詞的同時也多多少少地干擾了觀眾的注意力,甚至有些人養成了非要借助字幕才能理解臺詞的習慣。但是,話劇沒有上字幕的傳統,這種即興表演的劇種,似乎也沒辦法安排字幕。因此,當代話劇對臺詞的要求更高,以滿足長期在字幕下看表演的觀眾失去字幕的支撐后對語言的信息傳遞會有更強的訴求。話劇演員在這種形勢下如何表達臺詞,就必須要有更專業和更獨特的技巧。
語言、發聲是話劇演員從事舞臺表演專業活動的重要工具。舞臺上的語言、發聲不同于生活中的語言、發聲,其訓練要求清晰響亮具有傳送力,使觀眾聽清臺詞;還需要音質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善于吸引觀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要學會語氣、語調處理,掌握臺詞的節奏和語言發聲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員的發聲器官須通過鍛煉達到經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勝任繁重的演出活動。訓練的內容大致有發聲姿態、呼吸方法、元音發聲、音素過渡、咬字肌力、共鳴位置、擴展音域、聲區連結、音量力度、聲音造型等。
《亂套了》是一部典型喜劇結構的超級搞笑劇,它講述的是某天晚上發生在一間五星級賓館套房里的故事。演出獲得成功,不僅僅是演員字正腔圓,吐字清晰,還是大家配合默契,吸引觀眾,形成了有氣場。這個氣場不是一種很玄的概念,而是指一種很具體的氣質。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講一個名角出來之后還沒說話就把大家給“鎮”住了。這個“鎮”就是指的演員自身所具備的獨特魅力和氣場,這也是演員自身長期的訓練和修養所練成的。在《亂套了》劇中,我扮演的理查德由于害怕可能引起的丑聞,不得不叫來秘書——老實巴交的喬治·皮格頓幫我秘密地處理掉“尸體”,盡可能制造迷局,掩蓋真相。為了避免奸情敗露,保全名譽地位,“我”必須面對謹慎的賓館經理、珍妮暴躁的丈夫、喬治家的護士、好管閑事的服務生以及太太等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為了自圓其說,理查德一個勁地“滿嘴跑火車”,喬治則盡最大努力替他掩飾圓謊,兩人不斷地向所有人編出謊話來自圓其說,在一連串的謊言中一切都亂套了。顯然,在《亂套了》演出中,光“鎮”住觀眾是不夠的,要把內容通過聲音傳達下去。臺詞的抑揚頓挫掌握不好,觀眾就會覺得太平,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演員在說些什么。這就要求演員要控制好氣和息,氣是聲音的動力,聲音發出時必須要有氣息的支持,所謂“氣由聲也,聲由氣也,氣動則聲發,聲發則氣鎮”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演員在臺上要做到口齒伶俐,清新準確、吐字如珠、鏗鏘有韻。聲音要清澈明亮、優美圓潤、變化豐富、有比常人有更寬廣的音域和音量,才能適應各個角色的變換。總的來說,在語言技巧上話劇有四點獨特之處: (1)聲音的達遠性(氣息充足傳送的力度大) (2)吐字的清晰性(音強的力度與音長的延伸) (3)語調的鮮明性(合理的放大與夸張) (4)臺詞的連貫性(按幾幕幾場的順序完成)。
因此,筆者認為演員要做到這點,必須嚴格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只是基礎,就像一個畫家僅有明亮的眼睛是不夠的,還要經過訓練才能具備獨特的觀察方法。然而,這種訓練是一個系統的訓練,不是每天練聲就能達到的。
話劇不需要鑼鼓點的激發,僅憑演員對劇本矛盾起伏的理解和演員心理節奏變化的感覺和體驗,借助劇場觀眾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外部節奏(自然是包括形體節奏和語言節奏)。因此,要想讓語言有力豐富,吸引觀眾,除了形成“氣場”以外,還要注重“義”。這就指的是臺詞本身的內涵,也就是劇本內容能啟迪觀眾思考的內涵,更包括演員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塑造。演員要說好臺詞,光掌握語調是不夠的,關鍵還要理解臺詞的含義和內容,要設身處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理解角色的內在感受。在舞臺上,臺詞在演員內心當中要通過恰當的情緒投射到觀眾當中,引起共鳴。
還要用形體動作來表現。也就是你要自己設計幾個,連貫性的動作。把你的內心世界的潛在的意識表現出來。臉上要有戲,眼睛更要有神。要帶著你扮演的人物性格,感情去演戲。角色是虛擬的,但是人物卻是具象的,要有實實在在的感情。要有真實的性格,在舞臺上表演話劇,是一氣呵成的。人物的性格必須統一,他(她)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有故事,有經歷,舞臺只是人物漫長生涯當中的橫斷面。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讓觀眾感受到飽滿的性格,這才算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角色。因此,要求作為一個演員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理解力;持續而穩定的注意力;豐富而活躍的想象力準確、鮮明的判斷力;靈敏、即興的適應力以及真摯的感受力和生動的模仿力。同時還應具有信念與真實感、節奏感、形象感和體裁感。這些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不僅僅是熟讀臺詞就能達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需要演員進行長期的內在訓練。訓練包括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和信息量,演員不僅僅要多看自己專業領域內的書籍,還需要更廣泛地閱讀,比如:歷史、哲學、美學等書籍都對提高演員自身的素養有極大的幫助。甚至要本著“學以不致用”的非功利的心態去閱讀書籍,這樣才會有更深遠的視野,才會讓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話劇表演中的語言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運用一定的使用技巧,才能夠讓話劇語言更加靈活生動,也才能夠讓話劇更加吸引觀眾,引起大家的共鳴。
(作者單位: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