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摘 要:文章針對當年住宅區增長迅速引起的用戶密集、人工抄表困難、抄表收費工作量大等問題,依據自身多年工作實踐經驗,對抄表模式的優化提出多種有效建議,并在實踐中加以推廣。
關鍵詞:住宅區;用電;人工抄表;優化
近年來,由于房地產的大量開發,形成了大量的住宅區。這些住宅區的普遍特點是用戶密集、人工抄表困難、抄表收費工作量大等。而居民階梯電價的實施更使得用戶更加關注電費核算結果。供電企業對用電戶定期抄表的效率和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對用戶的電費回收和服務質量。抄表工作又是一項單一型、重復型勞動,工作強度大,業務繁瑣、技術含量較低。因此,在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各供電企業都加大集抄建設的力度。雖然抄表技術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低壓集抄、大客戶負控抄表等自動抄表新技術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手工抄表方式,但是由于投資成本、穩定性方面的原因,也給抄表工作帶來一些麻煩。據統計,即使是正常運行的遠程集抄裝置,正常率也僅為82.37%,裝置故障故障率為17.63%。
可見,計量自動化無法完全取代人工抄表。在國內,很多供電企業很早就開始實施抄表外委。深圳供電局在1997年爭取市政府出臺政策,在電價中提取代抄代維費用,將抄表業務外委給物業用電管理公司(深圳供電局的三產企業),從而達到既抄表到戶,又不增加正式職工的目的。杭州市供電局是從2002年開始實現抄表外委的,通過勞務派遣方式對城區約100萬公變用戶的抄表工作進行外委。昆明供電局從2011年年初在盤龍分局試行抄表工作外委,在城區范圍內將抄表業務外委給配運公司。通過抄表外委,較好地解決了班組人手不足和同工同酬等問題。
目前的抄表外委主要有業務外包和勞務派遣兩種形式。下面,將就兩種形式的特點及風險進行分析。
1 業務外包
1.1 定義。指企業利用自身的分工化優勢,整合其外部優秀的專業化資源,通過契約關系將部分日常經營中的非核心業務委托給專業的服務機構、經濟組織去完成,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對環境的迅速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由于將企業資源集中于相對優勢的領域,塑造與發揮企業難以被模仿或替代的核心業務,使企業可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
1.2 特點
1.2.1 成本方面。業務外包減少了部分基礎設施的投入、人力投入以及相關技術投入,降低運營成本。業務外包后不需要涉及員工的社會保險、福利、加班費等問題,相對來說管理成本較低,人工成本也降低。
1.2.2 企業的長遠發展方面。業務外包將非核心業務或薄弱環節外包給該領域有專業優勢的企業,做好內外部銜接,做強做優外包業務,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調整企業經營發展戰略,集中自身人力物力,合理分配資源,做強做優核心業務,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1.3 風險
1.3.1 勞動法律風險。部分單位在業務外包后,人員招聘、用工管理等還是經營中心公司承擔,存在以勞務外包之名,行勞務派遣之實的法律風險。但同時業務外包后不受勞動合同法管制,規避了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務派遣用工“三性”限制的風險。相應崗位人員轉入外包單位,避免了勞務糾紛、工商索賠等風險。
1.3.2 管理風險。部分單位與承包方簽訂合同時,未對業務外包具體條款作出明確的約定,導致企業在后來的驗收工作無法進行,企業難以發揮業務外包優勢,甚至遭受重大損失。特別是外包過程雙方缺少溝通,容易造成對承包方合同期內的履行能力缺乏監督。還有部分單位在選擇承包方時不夠嚴格,選擇的承包方不是合法設立的法人主體,容易造成引發法律糾紛。
2 勞務派遣
2.1 定義。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由實際用工單位向派遣勞工給付勞務報酬,勞動合同關系發生于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員工之間,派遣員工與實際用工單位只有用工關系(即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于派遣勞工與實際用工單位之間)。
2.2 特點
2.2.1 成本方面。勞務派遣所有費用專業發票可計入公司稅前成本開支,合理避稅。簡化了用工管理,減少工資、社保支付、用工關系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中諸多繁瑣的行政事務性的工作。企業可以專注核心人力資源管理,專注于提高企業核心竟爭力的管理;不必額外增加專門的管理人員或機構。
2.2.2 企業的長遠發展方面。因勞務派遣人員在職務升遷、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內外有別”,勞務派遣人員普遍感覺缺乏保障感。加上勞務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原則決定它不可能成為企業核心的用工模式,只能作為輔助補充模式。對于被派遣員工,如不建立適宜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企業管理十分不利。派遣機構與用工單位兩種組織文化本身的沖突,派遣員工的管理不到位影響企業文化。
2.3 風險
2.3.1 勞動法律風險。勞務派遣的崗位是否適用勞務派遣方式,需要遵循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原則。根據國家法律,發生勞動爭議時,公司與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也減少了勞務糾紛,勞務派遣公司作為專業機構,發生勞動爭議的概率遠低于用工單位直接聘用;發生勞動爭議,用工企業可避免與被派遣員工的直接勞動人事糾紛,可有效規避風險。
2.3.2 管理風險。根據新的勞動法規定,勞動派遣的用工管理較為復雜,派遣合同每6個月必須重簽一次,增加了管理難度。在使用“退回機制”時往往有很多限制。
綜上所述,從企業長遠發展和規避法律風險的角度出發,供電企業對于抄表等輔助業務建議采取業務總體外包的形式。對于業務外包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必須在實施業務外包以后仍然要承擔起部分管理責任。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在業務外包模式下不能直接對承包方的勞動用工進行管理,否則存在被認定為勞務派遣甚至是直接用工的法律風險。因此,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業務外包模式下的用工管理,應當采取間接管理方式,即采取制定標準、制度、流程等方式進行管控,包括測算出定員標準,核算業務外包用工成本、制定崗位標準和準入條件,制定外包業務崗位的工作職責及上崗條件、明確業務外包用工入職培訓標準和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制定外包用工違紀行為處理標準等措施,在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加大風險防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