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輔導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課外輔導應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因材施教原則,是45分鐘教學的延伸。同時,教師要有“父母心”,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要有耐心,切忌厚此薄彼。
關鍵詞:課外輔導;針對性;“父母心”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部門規定對學生要進行減負教育,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全面發展。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向每一節45分鐘的課要質量,雖然同為教師的我在上每一節課前
都精心備課,盡量做到分層次教學,但從課后對學生的跟蹤了解得知,少數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還存在盲點。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外輔導的作用和意義,提高輔導答疑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輔導有針對性,有措施,有效果,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養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內容方面
1.抽查學生的課外作業并作出相應指導,幫學生解答疑難
問題。
2.對因故缺課的學生及時補課,使其掌握的知識點不會出現斷層。
3.對學優生作個別輔導,介紹補充參考書,擴大其知識面。
二、形式方面
課外輔導通常是由教師對個別學生或學習小組進行的,集體輔導則只有在共性的問題上才適宜運用。因此,多數情況下我采用一對一形式的輔導,這樣既有針對性,又顧及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學生都是鮮明的個體,都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采取一對一,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技巧方面
在做輔導工作前,身為老師有必要也有義務深入了解學生,全面掌握和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對于輔導學優生,可以結合原題型略加變通,更改,增刪一些已知條件,或一題多解,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
四、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輔導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內,同時各科的課外輔導要協調好,以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2.教師要有“父母心”,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要有耐心,切忌厚此薄彼。
3.輔導必須要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注意輔導的深度和廣度,切忌“一窩端”。
當然,課外輔導不能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復制,我們應尊重生命本真,發揮個人潛力。因為教育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展,身為教師的我們應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地方。
參考文獻:
澎湃.影子教育:國外關于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30.
作者簡介:韓浩銳,男,1979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峽山南里學校,研究方向:校本課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