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學生獲取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思維能力中化學實驗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思維能力并不是簡單的灌輸就能夠提高的,其是在實踐與自主學習中才能夠得到升華與內化。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思維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一切理論都離不開實驗的證明。另外,化學實驗分為好多種,如,微型化學實驗、探究實驗、開放實驗等。其中微型實驗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老師也可以根據身邊的事物組織實驗,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節約了時間、節約了藥品,還減少了污染。
在微型實驗中展示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而探究性和開放性實驗能夠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同時激發學習的興趣。開放性的化學實驗與以前的演示實驗有所不同,它更能充分地體現這一點。開放性化學實驗不僅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還能使學生對一些難理解的理論知識有了很清楚的認識。
在高一化學中,我們學過有關氯氣的性質及參與的反應,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設計“關于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成分及檢驗”的實驗。首先讓學生用已學知識對該實驗進行分析討論:(1)新制氯水是如何制備的?并羅列出來;(2)新制氯水具有哪些性質?讓學生依據這些知識,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選擇合適化學藥品及儀器,進行探究實驗。實驗進行時,老師可以隨意抽出幾個小組進行提問:詢問設計思路及依據、設計優缺點、注意事項等等;實驗結束后,先讓學生就探究性實驗談談自己的想法及有什么地方可以改進,隨后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簡短評價(不是評論哪一組的實驗設計得比較好),并指出有些小組失敗的原因及注意事項等等。在這樣的實驗中,學生在經歷“小組討論和分析實驗—設計實驗方案—自選實驗藥品及儀器—交流并反思實驗—總結探究實驗的步驟和思路”的小組合作探究過程,學生不僅明確了設計實驗的思路,還進一步熟悉了科學探究的幾大要素。通過實驗設計,不僅使成功的學生體會到創新的樂趣,還使失敗的學生思維豁然開朗,并達到了思想上的碰撞,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化學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還促進了他們之間的團結,主動探究,幫助學生走出遐想的實驗室,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吳娜蘋.高中化學學習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探究[D].揚州大學,2013-04.
作者簡介:向娟,女,1986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
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