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這種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課標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興趣;化學;教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主體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獲取知
識,并把學生的活動引向設計性、探索性的方向發展。在這方面,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上好第一節課,做好第一次實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堂化學課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節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
要想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第一節課對于學生產生興趣和樹立信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魄力,老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變戲法”,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巾”“會變色的花”“水變牛奶,牛奶變水”,面對千變萬化的“戲法”,學生興趣盎然,雙眼露出疑惑的眼神,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不失時機地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出示研究題:什么是化學?為什么要學化學?怎么樣學好化學?教室里熱鬧非凡,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還認識到化學科學的重要意義,還切切實實體會到了學習化學的認知策略。“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化”的化學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化學實驗生動有趣,但化學原理和計算卻顯得枯燥乏味。如果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快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諸如分組教學、邊講邊實驗、對抗賽和化學游戲等多種啟發式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化學故事使課堂妙趣橫生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使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變得妙趣橫生,很受歡迎。化學小故事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期。
例如,“原電池”新課導入,我講了一個“兩顆假牙”的故事。在倫敦上流社會,有一位貴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時曾掉了一顆牙齒。為了顯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裝上了一顆假牙。不料,自此以后,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醫院也不見效果。后來是一位化學家開出了一張處方,為她解除了痛苦。這是一張什么樣的處方呢?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處方——“換掉一顆假牙!”為什么換掉一顆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的痛苦呢?聽到這里,學生一個個瞪大雙眼,露出渴求知識的目光。可見,故事引入新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生。
四、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生活中圖像無處不在,化學教學中也是無不顯現。因此,我們不該也不能忽略圖像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教育學告訴我們,直觀性是教學的一大原則。化學教學往往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豐富、精美的插圖更增添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趣味試驗,豐富課外生活,提高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最大特點。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化學試驗是激起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一種元素的發現,一個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實驗,學生興趣和學習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發展穩定學生興趣,教師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實驗外,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補充一些趣味實驗。
如,可發一些pH試紙給學生,讓他們利用周末回家的機會,測一測家中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實驗簡單易做,極易使學生形成“我也會做”的自信和“我也能學好”的良好心理狀態,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悅。所以,激勵是興趣發展的正催化劑。
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化學興趣,是我們化學老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高度認識和重視興趣在化學教學中的動力作用,千方百計地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化學課的興趣,使學生能自覺、持久、主動地學習化學。
作者簡介:劉佰朋,男,197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英德市西牛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