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
摘 要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適應能力較強,在我國種植面積大,其中在貴州很多地方很適合種植玉米。玉米種植技術相對簡單,而且產量較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貴州近些年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由于農民認識因素等方面導致的不科學種植,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增產增收。由此,主要對貴州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貴州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2
1 選地整地
在玉米和水稻這2種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玉米適應能力較強,在肥力較瘦瘠的土地中都能夠生長。但為了玉米種植取得較高的產量,便需要以良田為主[1]。其中對于良田的基本標準主要是土質肥沃、土壤物理成分達標,地塊較為平坦,方便灌
溉[2]。在種植玉米的土地選擇好之后,需要根據前茬作物的實際情況重新對土地進行翻整。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是水稻,一般在冬天之前進行翻耕,在第2年春天時再將粑土起壟;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作物是其他旱地農作物,便需根據實際情況在秋天進行翻耕,同時,也可在春天進行翻耕。
在翻耕過程中需注意翻耕要連續進行,無較長時間間斷,確保地塊上少有立壟存在。在通常情況下翻耕土地的深度為大約為20 cm,但如果土壤的肥力較好,耕作層深厚,便可根據情況適當加深;但如果土壤肥力較低,則只需進行淺耕,從而避免土壤中的生土壤被翻到上面。從季節來分,一般春玉米適合進行深耕,夏秋玉米則適合進行淺耕,堅持以土壤地塊平整,方便灌溉為基本標準[3]。
2 種子處理
首先是選種,貴州土質條件適合種植玉米的區域廣,可選擇的玉米品種也比較多,在選擇玉米品種上,應該選擇高產量、耐密植、抵抗病蟲害及抗倒伏的品種。同時,還需注意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長短,并不一定選擇價格較貴的,而應該選擇與當地土壤、氣候相適應的,從而避免種子不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而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現象。在確定好品種后,農戶還應對玉米種子進行種子生產企業挑選之后的再挑選。在此過程中將一些顆粒較小、有病蟲害原體的種子剔除掉,留下成熟度較好、健康的種子,從而確保發芽后能長出強壯的玉米苗。
選種之后,需要經過曬種、催芽處理。其中曬種是指將挑選好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1~2 d,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死種子中的細菌病蟲原體,從而避免玉米先天就攜菌帶病帶蟲;催芽是將選擇好的種子放在約45℃的溫水中,浸泡8 h將種子撈出來[4]。通過透水后放置在25℃左右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待種子初步冒芽后再拿到地里播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利用藥劑將種子充分攪拌,待種子外面形成一層藥膜,這種藥膜在種子生長過程中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如果種子經過制種包衣后便不進行催芽、藥膜包衣處理。
3 適期播種
貴州的春天時間較長,氣溫上升快,所以,應選擇恰當的時期進行播種。所選擇的時間避免過早,又避免過遲。這是因為如果種子播種發芽開始生長而氣溫不適應,抗逆性降低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從而影響到玉米的后期生長,影響到玉米的增產增收。播種溫度基本上在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才能夠進行播種[5]。目前,玉米播種很值得推廣的是機械播種,減少人力投入不說,還能夠較好地控制玉米苗的株距。一般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應使用同等的行距,基本保持在60~80 cm;而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則應使用寬窄行相結合的方式。在貴州很多種植玉米的地方,寬窄行的方式基本上得以推廣使用了,即寬行85 cm、窄行為27~33 cm。這種方式的好處方便耕作,而且也有利于機械的采收,大大減少了單位面積的人力投入,提高了玉米種植生產效率。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塊和玉米品種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堅持在合適的空間里有足夠的玉米植株,植株個體能教較好地通風透光原則,這樣才能夠確保單位面積的玉米獲得高產。一般半緊湊型、緊湊型的玉米植株每667 m2平均株數在3 500株左右,而葉片較為松散的玉米品種則可調整至每667 m23 000株左右。還需注意在玉米播種過程中,應做到平均覆土厚度基本相同。通常情況下,玉米播種深度應保持在5~6 cm,而覆蓋土壤應該保持在3~8 cm。同時,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也要看看土質情況,如果土質粘性較強,含水量較高,便適當進行淺播;如果土質粘性較差,含水量較低,地勢較高則適合進行適當深播。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玉米的生產過程中,對于水分需求量也是較大的,所以,應根據玉米的實際情況合理地供給水分。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天氣炎熱和干旱,需及時采取灌溉措施,確保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更主要的是因為玉米植株較高,葉子比較大和寬,這樣直接造成了玉米植株在日光下水分蒸發量大,對水的源源不斷需求較大,只有充足水分供給才能夠確保玉米獲得較高產量。
4.2 底肥管理
這里提及的底肥一般是在玉米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翻耕或者春天播種壟時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667 m2最好達到500 kg以上。由于農家肥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又被人們稱為有機肥,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4.3 種肥
種肥主要是指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在種子附近或和種子一同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化肥為主。同時,在施用化肥的時候應注意與種子保持合理的距離,有效避免出現燒種現象。
4.4 中耕除草
在玉米整個生長過程中需進行2次中耕,通過中耕可起到松弛土壤的作用,大大增強根部土壤的通氣性,這樣有利于玉米根部的呼吸。同時,通過中耕有利于對玉米植株起到清理病蟲害的作用,直接破壞玉米植株周圍土壤中病原菌害蟲的生存依附環境。
雜草的生長也不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長,其不僅與玉米植株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而且不利于玉米的光照從而影響光合作用。同時,也為多種蟲害提供了“庇護所”。因此,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應及時進行除草,堅持“早除、除本”的原則,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較好的生存空間。目前,在對玉米地進行除草的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是噴施玉米選擇性除草劑,這就需要人們選擇合理的時間——最佳是在玉米五葉期,采用科學的方法——均勻噴霧不得重噴,堅持使用科學合理的用量,才能能夠達到較好的雜草防除效果。
4.5 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莖稈內糖分含量較高,特有的甜味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所以,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最易出現黑穗病、白粉病、莖腐病和銹病,及各種寬窄食性害蟲為害。這就需要人們勤于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在貴州省傳統中農民大多迷信化學藥劑防治,單一、隨意加大用量施用農藥,這是絕不可取的。推廣采取農業措施、生物、物理與化學方法相結合來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確保玉米高產優質的道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黃建民.夏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新農村(黑龍江),2013,(18):138.
[2] 程麗娟.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措施[J].吉林農業,2014,(4):28.
[3] 張志強.玉米高產種植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4,(2):40.
[4] 胡飛 和志輝.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4,(1):41.
[5] 叢寶東.甜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73.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適應能力較強,在我國種植面積大,其中在貴州很多地方很適合種植玉米。玉米種植技術相對簡單,而且產量較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貴州近些年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由于農民認識因素等方面導致的不科學種植,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增產增收。由此,主要對貴州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貴州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2
1 選地整地
在玉米和水稻這2種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玉米適應能力較強,在肥力較瘦瘠的土地中都能夠生長。但為了玉米種植取得較高的產量,便需要以良田為主[1]。其中對于良田的基本標準主要是土質肥沃、土壤物理成分達標,地塊較為平坦,方便灌
溉[2]。在種植玉米的土地選擇好之后,需要根據前茬作物的實際情況重新對土地進行翻整。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是水稻,一般在冬天之前進行翻耕,在第2年春天時再將粑土起壟;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作物是其他旱地農作物,便需根據實際情況在秋天進行翻耕,同時,也可在春天進行翻耕。
在翻耕過程中需注意翻耕要連續進行,無較長時間間斷,確保地塊上少有立壟存在。在通常情況下翻耕土地的深度為大約為20 cm,但如果土壤的肥力較好,耕作層深厚,便可根據情況適當加深;但如果土壤肥力較低,則只需進行淺耕,從而避免土壤中的生土壤被翻到上面。從季節來分,一般春玉米適合進行深耕,夏秋玉米則適合進行淺耕,堅持以土壤地塊平整,方便灌溉為基本標準[3]。
2 種子處理
首先是選種,貴州土質條件適合種植玉米的區域廣,可選擇的玉米品種也比較多,在選擇玉米品種上,應該選擇高產量、耐密植、抵抗病蟲害及抗倒伏的品種。同時,還需注意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長短,并不一定選擇價格較貴的,而應該選擇與當地土壤、氣候相適應的,從而避免種子不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而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現象。在確定好品種后,農戶還應對玉米種子進行種子生產企業挑選之后的再挑選。在此過程中將一些顆粒較小、有病蟲害原體的種子剔除掉,留下成熟度較好、健康的種子,從而確保發芽后能長出強壯的玉米苗。
選種之后,需要經過曬種、催芽處理。其中曬種是指將挑選好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1~2 d,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死種子中的細菌病蟲原體,從而避免玉米先天就攜菌帶病帶蟲;催芽是將選擇好的種子放在約45℃的溫水中,浸泡8 h將種子撈出來[4]。通過透水后放置在25℃左右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待種子初步冒芽后再拿到地里播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利用藥劑將種子充分攪拌,待種子外面形成一層藥膜,這種藥膜在種子生長過程中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如果種子經過制種包衣后便不進行催芽、藥膜包衣處理。
3 適期播種
貴州的春天時間較長,氣溫上升快,所以,應選擇恰當的時期進行播種。所選擇的時間避免過早,又避免過遲。這是因為如果種子播種發芽開始生長而氣溫不適應,抗逆性降低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從而影響到玉米的后期生長,影響到玉米的增產增收。播種溫度基本上在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才能夠進行播種[5]。目前,玉米播種很值得推廣的是機械播種,減少人力投入不說,還能夠較好地控制玉米苗的株距。一般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應使用同等的行距,基本保持在60~80 cm;而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則應使用寬窄行相結合的方式。在貴州很多種植玉米的地方,寬窄行的方式基本上得以推廣使用了,即寬行85 cm、窄行為27~33 cm。這種方式的好處方便耕作,而且也有利于機械的采收,大大減少了單位面積的人力投入,提高了玉米種植生產效率。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塊和玉米品種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堅持在合適的空間里有足夠的玉米植株,植株個體能教較好地通風透光原則,這樣才能夠確保單位面積的玉米獲得高產。一般半緊湊型、緊湊型的玉米植株每667 m2平均株數在3 500株左右,而葉片較為松散的玉米品種則可調整至每667 m23 000株左右。還需注意在玉米播種過程中,應做到平均覆土厚度基本相同。通常情況下,玉米播種深度應保持在5~6 cm,而覆蓋土壤應該保持在3~8 cm。同時,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也要看看土質情況,如果土質粘性較強,含水量較高,便適當進行淺播;如果土質粘性較差,含水量較低,地勢較高則適合進行適當深播。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玉米的生產過程中,對于水分需求量也是較大的,所以,應根據玉米的實際情況合理地供給水分。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天氣炎熱和干旱,需及時采取灌溉措施,確保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更主要的是因為玉米植株較高,葉子比較大和寬,這樣直接造成了玉米植株在日光下水分蒸發量大,對水的源源不斷需求較大,只有充足水分供給才能夠確保玉米獲得較高產量。
4.2 底肥管理
這里提及的底肥一般是在玉米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翻耕或者春天播種壟時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667 m2最好達到500 kg以上。由于農家肥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又被人們稱為有機肥,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4.3 種肥
種肥主要是指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在種子附近或和種子一同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化肥為主。同時,在施用化肥的時候應注意與種子保持合理的距離,有效避免出現燒種現象。
4.4 中耕除草
在玉米整個生長過程中需進行2次中耕,通過中耕可起到松弛土壤的作用,大大增強根部土壤的通氣性,這樣有利于玉米根部的呼吸。同時,通過中耕有利于對玉米植株起到清理病蟲害的作用,直接破壞玉米植株周圍土壤中病原菌害蟲的生存依附環境。
雜草的生長也不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長,其不僅與玉米植株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而且不利于玉米的光照從而影響光合作用。同時,也為多種蟲害提供了“庇護所”。因此,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應及時進行除草,堅持“早除、除本”的原則,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較好的生存空間。目前,在對玉米地進行除草的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是噴施玉米選擇性除草劑,這就需要人們選擇合理的時間——最佳是在玉米五葉期,采用科學的方法——均勻噴霧不得重噴,堅持使用科學合理的用量,才能能夠達到較好的雜草防除效果。
4.5 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莖稈內糖分含量較高,特有的甜味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所以,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最易出現黑穗病、白粉病、莖腐病和銹病,及各種寬窄食性害蟲為害。這就需要人們勤于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在貴州省傳統中農民大多迷信化學藥劑防治,單一、隨意加大用量施用農藥,這是絕不可取的。推廣采取農業措施、生物、物理與化學方法相結合來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確保玉米高產優質的道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黃建民.夏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新農村(黑龍江),2013,(18):138.
[2] 程麗娟.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措施[J].吉林農業,2014,(4):28.
[3] 張志強.玉米高產種植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4,(2):40.
[4] 胡飛 和志輝.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4,(1):41.
[5] 叢寶東.甜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73.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適應能力較強,在我國種植面積大,其中在貴州很多地方很適合種植玉米。玉米種植技術相對簡單,而且產量較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貴州近些年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由于農民認識因素等方面導致的不科學種植,嚴重影響了玉米的增產增收。由此,主要對貴州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貴州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2
1 選地整地
在玉米和水稻這2種作物的種植過程中,玉米適應能力較強,在肥力較瘦瘠的土地中都能夠生長。但為了玉米種植取得較高的產量,便需要以良田為主[1]。其中對于良田的基本標準主要是土質肥沃、土壤物理成分達標,地塊較為平坦,方便灌
溉[2]。在種植玉米的土地選擇好之后,需要根據前茬作物的實際情況重新對土地進行翻整。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是水稻,一般在冬天之前進行翻耕,在第2年春天時再將粑土起壟;如果這塊土地之前種植的作物是其他旱地農作物,便需根據實際情況在秋天進行翻耕,同時,也可在春天進行翻耕。
在翻耕過程中需注意翻耕要連續進行,無較長時間間斷,確保地塊上少有立壟存在。在通常情況下翻耕土地的深度為大約為20 cm,但如果土壤的肥力較好,耕作層深厚,便可根據情況適當加深;但如果土壤肥力較低,則只需進行淺耕,從而避免土壤中的生土壤被翻到上面。從季節來分,一般春玉米適合進行深耕,夏秋玉米則適合進行淺耕,堅持以土壤地塊平整,方便灌溉為基本標準[3]。
2 種子處理
首先是選種,貴州土質條件適合種植玉米的區域廣,可選擇的玉米品種也比較多,在選擇玉米品種上,應該選擇高產量、耐密植、抵抗病蟲害及抗倒伏的品種。同時,還需注意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長短,并不一定選擇價格較貴的,而應該選擇與當地土壤、氣候相適應的,從而避免種子不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而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現象。在確定好品種后,農戶還應對玉米種子進行種子生產企業挑選之后的再挑選。在此過程中將一些顆粒較小、有病蟲害原體的種子剔除掉,留下成熟度較好、健康的種子,從而確保發芽后能長出強壯的玉米苗。
選種之后,需要經過曬種、催芽處理。其中曬種是指將挑選好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1~2 d,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死種子中的細菌病蟲原體,從而避免玉米先天就攜菌帶病帶蟲;催芽是將選擇好的種子放在約45℃的溫水中,浸泡8 h將種子撈出來[4]。通過透水后放置在25℃左右的環境中進行催芽,待種子初步冒芽后再拿到地里播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利用藥劑將種子充分攪拌,待種子外面形成一層藥膜,這種藥膜在種子生長過程中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如果種子經過制種包衣后便不進行催芽、藥膜包衣處理。
3 適期播種
貴州的春天時間較長,氣溫上升快,所以,應選擇恰當的時期進行播種。所選擇的時間避免過早,又避免過遲。這是因為如果種子播種發芽開始生長而氣溫不適應,抗逆性降低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從而影響到玉米的后期生長,影響到玉米的增產增收。播種溫度基本上在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才能夠進行播種[5]。目前,玉米播種很值得推廣的是機械播種,減少人力投入不說,還能夠較好地控制玉米苗的株距。一般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應使用同等的行距,基本保持在60~80 cm;而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則應使用寬窄行相結合的方式。在貴州很多種植玉米的地方,寬窄行的方式基本上得以推廣使用了,即寬行85 cm、窄行為27~33 cm。這種方式的好處方便耕作,而且也有利于機械的采收,大大減少了單位面積的人力投入,提高了玉米種植生產效率。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塊和玉米品種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堅持在合適的空間里有足夠的玉米植株,植株個體能教較好地通風透光原則,這樣才能夠確保單位面積的玉米獲得高產。一般半緊湊型、緊湊型的玉米植株每667 m2平均株數在3 500株左右,而葉片較為松散的玉米品種則可調整至每667 m23 000株左右。還需注意在玉米播種過程中,應做到平均覆土厚度基本相同。通常情況下,玉米播種深度應保持在5~6 cm,而覆蓋土壤應該保持在3~8 cm。同時,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也要看看土質情況,如果土質粘性較強,含水量較高,便適當進行淺播;如果土質粘性較差,含水量較低,地勢較高則適合進行適當深播。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玉米的生產過程中,對于水分需求量也是較大的,所以,應根據玉米的實際情況合理地供給水分。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天氣炎熱和干旱,需及時采取灌溉措施,確保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更主要的是因為玉米植株較高,葉子比較大和寬,這樣直接造成了玉米植株在日光下水分蒸發量大,對水的源源不斷需求較大,只有充足水分供給才能夠確保玉米獲得較高產量。
4.2 底肥管理
這里提及的底肥一般是在玉米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翻耕或者春天播種壟時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667 m2最好達到500 kg以上。由于農家肥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有機質,又被人們稱為有機肥,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4.3 種肥
種肥主要是指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在種子附近或和種子一同施入的肥料,其主要是以化肥為主。同時,在施用化肥的時候應注意與種子保持合理的距離,有效避免出現燒種現象。
4.4 中耕除草
在玉米整個生長過程中需進行2次中耕,通過中耕可起到松弛土壤的作用,大大增強根部土壤的通氣性,這樣有利于玉米根部的呼吸。同時,通過中耕有利于對玉米植株起到清理病蟲害的作用,直接破壞玉米植株周圍土壤中病原菌害蟲的生存依附環境。
雜草的生長也不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長,其不僅與玉米植株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而且不利于玉米的光照從而影響光合作用。同時,也為多種蟲害提供了“庇護所”。因此,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應及時進行除草,堅持“早除、除本”的原則,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較好的生存空間。目前,在對玉米地進行除草的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是噴施玉米選擇性除草劑,這就需要人們選擇合理的時間——最佳是在玉米五葉期,采用科學的方法——均勻噴霧不得重噴,堅持使用科學合理的用量,才能能夠達到較好的雜草防除效果。
4.5 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莖稈內糖分含量較高,特有的甜味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所以,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最易出現黑穗病、白粉病、莖腐病和銹病,及各種寬窄食性害蟲為害。這就需要人們勤于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在貴州省傳統中農民大多迷信化學藥劑防治,單一、隨意加大用量施用農藥,這是絕不可取的。推廣采取農業措施、生物、物理與化學方法相結合來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確保玉米高產優質的道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黃建民.夏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新農村(黑龍江),2013,(18):138.
[2] 程麗娟.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措施[J].吉林農業,2014,(4):28.
[3] 張志強.玉米高產種植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4,(2):40.
[4] 胡飛 和志輝.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4,(1):41.
[5] 叢寶東.甜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7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