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穎,孫國祥,宋愛華
(沈陽藥科大學藥學院,遼寧沈陽 110016)
野木瓜片 (Yemugua Tablet,YMGT)收載于《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四冊[1],由野木瓜煎煮后濃縮成浸膏,加適量淀粉而制成的單味中成藥,為全浸膏片,不含植物組織。野木瓜中含有皂苷、黃酮、酚性成分,主要化學成分有齊墩果酸、熊果酸與綠原酸,還含有抗衰老重要物質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即“液體黃金”,其飲料產品備受歡迎,因此野木瓜具有重要藥用與食用價值。野木瓜片的功能為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主治風邪阻絡型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痛。文獻有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3]測定野木瓜片中綠原酸[2],本實驗以中紅外指紋圖譜 (IRFP)為基礎用系統指紋定量法對野木瓜片進行快速定量評價。
中藥IRFP所表達的質量信息遠比測試單一成分要豐富和準確。本實驗建立IRFP定量法是以光譜點為計算單元(4000多個光譜點),用宏定性相似度Sm監測紅外指紋數量和分布比例,見 (1)式,用宏定量相似度Pm監測紅外指紋含量狀況,見 (2)式,并用指紋變動系數α限定紅外指紋變異性,見 (3)式。xi與yi分別為樣品和對照IRFP各峰點吸光度,mRFP和mi分別為對照IRFP和樣品的稱樣量。用Sm、Pm和α把中藥質量劃分為8級見表1,該方法稱為紅外系統指紋定量法。


表1 紅外指紋定量法鑒定中藥質量等級標準
2.1 儀器 Bruker IFS-55型傅立葉紅外分光光度儀,DTGS型檢測器 (瑞士布魯克公司);AG285電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上海儀器有限公司),數據處理軟件為中藥紅外指紋圖譜超信息特征數字化定量評價系統4.0軟件。
2.2 試藥 KBr試劑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為F20100520);各批次野木瓜片皆購于沈陽各大藥房,共購買15個批次。S1~S3、S8、S10、S11和S13來自于江西保利制藥有限公司;S4、S5來自于廣州萊泰制藥有限公司;S6、S7、S9和S14均來自于廣東和平藥業有限公司;S12、S15均來自于貴港市冠峰制藥有限公司。野木瓜的對照藥材 (121224)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2.3 供試品對照藥材KBr晶片制備 取野木瓜片15片,精密稱定,除去薄膜衣并研碎成粉末,于40℃干燥24 h,取1~2 mg粉末,精密稱定m,精密稱取100~150 mg干燥的KBr粉末w1,在瑪瑙研缽中研磨、混勻,轉移到模具中,在低真空下用10 GPa左右的壓力,經約2 min即可將樣品壓成透明薄片,精密稱取供試品KBr晶片質量w2后,10 min內測試,樣品真實質量計算方法見(4)式。

取野木瓜對照藥材干燥,將其粉碎,過200目篩于40℃干燥24 h,取1~2 mg粉末,精密稱定,精密稱取100~150 mg干燥的KBr粉末,在瑪瑙研缽中研磨、混勻,轉移到模具中,在低真空下用10 GPa左右的壓力,經約2 min即可將樣品壓成透明薄片。
2.4 測定條件 Bruker IFS-55型傅立葉紅外分光光度儀,DTGS型檢測器。波數范圍為4000~400 cm-1,分辨率為8 cm-1,掃描速度為20次/s,升溫速度2℃/min。樣品掃描時扣除甲醇H2O和CO2的干擾。
3.1 紅外指紋圖譜方法學考察 精密度試驗 取野木瓜片樣品S1進行紅外光譜掃描,連續試驗6次,用紅外系統指紋定量法評價出指紋圖譜算出Sm均>0.99,宏定量相似度Pm的RSD為2.4%,表明儀器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穩定性試驗 取野木瓜片樣品S1方法制備樣品,每隔1 h進行一次光譜采集,分別在0、1、2、3、4、5、6 h進行采集。所得紅外光譜圖的定性相似度Sm均>0.98,宏定量相似度Pm的RSD為2.6%,表明樣品在測定時間內穩定。
重復性試驗 取野木瓜對照藥材制備供試品,按上述方法平行制備6份樣品片,分別測定IRFP,計算所得紅外光譜圖的定性相似度Sm均>0.97,宏定量相似度Pm的RSD為2.9%,表明方法重現性良好。
3.2 野木瓜片紅外指紋圖譜建立[8-12]按IRFP檢測條件,將15批樣品溴化鉀晶片分別進行紅外測定,記錄4000~400 cm-1的中紅外光譜。在3600~2900 cm-1和1600~400 cm-1為主要特征峰。根據文獻野木瓜中含有黃酮、皂苷、酚類成分,3300 cm-1為-OH伸縮振動、2900 cm-1為-CH3伸縮振動吸收峰、1650 cm-1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1000 cm-1為酚類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化學成分以單鍵振動 (或轉動)引起的光吸收疊加構成野木瓜片IRFP重要特征可作為野木瓜的鑒別手段。將此15批IRFP信號導入“中紅外指紋譜超信息特征數字化評價系統4.0”軟件,用野木瓜對照藥材平行測6次,取平均值生成對照指紋圖譜 (均譜)。運用SPSS 16.0軟件以Sm和Pm為聚類分析指標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樣品被分為二類:S2、S3、S7、S8、S9、S12、S13、S15、S1、S5、S10、S11 和S14為第一類,S4和S6為第二類,見圖1。用野木瓜的標準藥材平行測定6次,取平均值生成對照指紋圖譜(RFP),以此RFP為標準用系統指紋定量法鑒別評價15批野木瓜質量,重新評價15批樣品Sm和Pm(結果見圖1,表2,圖2)。

圖1 15批野木瓜片系統聚類分析結果

表2 紅外指紋定量法評價15批野木瓜片質量結果
3.3 野木瓜片整體質量評價 用紅外系統指紋定量法評價出指紋圖譜算15批野木瓜片Sm均>0.94,證明各批樣品的化學成分的種類和分布比例都很相似,但宏定量相似度Pm差異很大。鑒定結果為:S7和S9(1級)質量極好,S6、S8、S10、S12和 S15(2級)質量很好,S2、S3、S10、S13(3級)質量好,S14(5級)質量中,S1和S11(6級)質量一般,S5(7級)質量差,S4(8級)質量劣,見表2。

圖2 15批野木瓜片 (S1-S15)紅外指紋圖譜和對照指紋圖譜 (IR-RFP)
中藥成分復雜,每一味中藥都有許多化學組成,其療效成分不單單是一種起作用,因此對單一成分進行質量控制無法反映質量全貌,對中藥進行全面質量控制才能控制中藥發展的正確方向。本實驗建立了野木瓜片IRFP實現了對其質量進行快速定性和定量鑒定,這為中藥全質量控制提供了一種簡單、便捷和可靠的快速分析方法。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S].1991,14:150.
[2]李國強,周本宏,吳國秋,等.野木瓜片中綠原酸的含量測定[J].藥品鑒定,2010,17(10):114-115.
[3]黃秀展,民 儒,榮 德.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野木瓜片含量[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3):91-93.
[4]孫國祥,孫麗娜,畢開順.基于整體化學鍵振動和價電子躍遷的光譜指紋定量法鑒定麻黃質量[J].中南藥學,2010,8(1):52-57.
[5]孫國祥,邵艷玲,張 宇,等.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優化紫外和紅外指紋圖譜及燃燒熱整合模型評價維C銀翹片[J].藥物分析雜志,2013,33(4):544-550.
[6]孫國祥,胡玥珊,畢開順.系統指紋定量法評價牛黃解毒片質量[J].藥學學報,2009,44(4):401-405.
[7]孫國祥,李閆飛,邵艷玲,等.中藥紫外指紋圖譜超信息特征數字化和定量化評價方法研究[J].中南藥學,2013,11(4):293-298.
[8]孫國祥,豆小文,李利鋒.紫外和紅外光譜指紋譜與燃燒熱譜聯合定量評價人參歸脾丸質量[J].中南藥學,2012,10(7):543-548.
[9]孫國祥,邵艷玲,李閆飛,等.三波長定量指紋譜結合4種化合物定量測定銀翹解毒丸對照指紋圖譜標準[J].中南藥學,2013,11(5):366-371.
[10]陳 穎,賈普友,李海朝,等.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用于中藥秦艽花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3,29(1):52-55.
[11]韋記青,孔德鑫,唐 輝.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野生戰骨紅外指紋圖譜比較研究[J].廣西植物,2011,31(4):559-563.
[12]張 宇,孫國祥,焦寶明,等.冠心蘇合丸高效液相色譜數字化定量指紋圖譜研究[J].中南藥學,2013,11(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