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學生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才是音樂教師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標;音樂;教學
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基礎理念是:(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2)以興趣愛好為核心。(3)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4)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5)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
然而,農村中學在音樂教學時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有著各個方面的差距:
一、音樂教師缺乏
農村學校缺教師,特別缺少“小三門”教師,已經是全國普遍性的問題。比如我所在的鄉鎮,總共只有三名專職音樂教師,鎮中心校有兩名教師,我則在下屬的一所九年制學校,全鄉鎮很多學校是沒有專職音樂教師的。每年縣教育局都有教師招編考試,但因為各種原因,農村留不住教師,特別是藝體教師,即便來了過段時間也會走的。
二、農村中學的學生情況
農村中學普遍還是重視學生的成績,為中考、高考做準備,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很重的,所以學生都很想開音樂課,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音樂課進行休息,真正喜歡音樂而想上音樂課的學生很少。農村的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較之城市里的學生差距就更大了,他們對于音樂的概念還僅僅停留在網絡歌曲上。因為環境原因,孩子們根本不接觸正規音樂學習,從小沒有上過音樂課,家里的大人也沒有對孩子培養音樂的意愿,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大人聽的網絡歌曲來進行欣賞。比如,我所在的學校唱歌不跑調的學生用一只手就能數過來。
三、學校的音樂器材有限
在高考機制下的中國,應試教育依然是重頭戲,學校仍是以文化課為重,音樂課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音樂器材、音樂教室等硬件設施都是達不到標準的。而城市里音樂課所必需的硬件設施農村中學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上述條件下,如何實施音樂新課標,就是我想要討論的問題:
(一)應先解決專職音樂教師的配置
各個中心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想出一系列既能方便教師又能方便學校的方法,爭取每個學校都能開設音樂課,學生都可以有音樂課上。
(二)如何解決學生的問題
面對學生喜歡音樂課而不是因為喜歡音樂的問題,我們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喜歡音樂課才是最主要的問題。我認為,應該用學生喜歡的、了解的東西去吸引學生,從而把音樂課上得有聲有色。比如,新班教材八年級上冊,欣賞課《貓》的片段《Memory》,我考慮到農村的孩子對于“音樂劇”“百老匯”都沒有了解,所以我以周杰倫自導自演的歌舞片《天臺愛情》中的片段來作為導入,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音樂劇的概念,對于那節課的教學還是很有幫助的。
對于音樂素養遠遠不及城市孩子的農村孩子來說,音樂對于他們是新鮮的,該怎樣掌握音準、節奏,什么是樂理等等,都是他們從沒有接觸的知識。我記得,有一次在班里上欣賞課,學生聽完了音樂作品后說了一句“等了半天也沒人唱,這是什么啊?”我們這些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就是這樣的,一點也不夸張,所以在歌唱教學中,不能以新課標規定的對城市學生的要求來要求我們的學生,這就體現了“以興趣愛好為核心”來因材施教。
(三)音樂器材缺乏的問題
農村學校缺器材是每科都面臨的問題,我們音樂教師就應該發揮自己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身邊有的物品自制樂器。我曾經了解很多幼兒園的教師會利用孩子喝過的小飲料瓶,裝上豆子或沙子,再封口,就變身成小沙錘了。我們農村教師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帶領學生一起制造小樂器,用到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學習節奏,在演奏課中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鼓勵學生進行創編節奏等等。
在平時的教學中,農村教師應該多多利用多媒體資源。現在網絡村村通,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去尋找你想了解的知識,對于知識面狹窄的農村學生,我們應該多搜集一些資料,尤其是影音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沖擊,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書本里那“遙遠”的知識。比如,新版教材八年級下冊,歌唱課《我和你》,學生對于2008年的奧運會記憶很模糊,當時他們才上幼兒園,加上農村里的大人對于奧運會也不是那么關心,所以學生對于北京奧運會的了解基本為0。在這種情況下,我找來了當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的片段,特別是劉歡和莎拉·布萊曼演唱《我和你》的那一段,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的背景、欣賞,直接就完成了,對于接下來的學唱,也容易了不少。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方面
老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是科班音樂學院的方法,老師講、學生聽,現在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參與到課堂當中。所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鍛煉學生合作與協調能力,才是現在的音樂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課堂上可以唱、奏、舞相結合,給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各個側面都可以感受、感知我們的音樂。比如,教師可以在歌唱教學中,安排小組練習并設計舞蹈,或組織伴奏,最后每組推薦幾名學生上臺表演并進行比賽,教師則在學生中進行引導。這樣做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師生一起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真正地學會歌曲。
總而言之,農村音樂教育現狀的改變,音樂發展水平的提高,音樂教師任重道遠,要堅持不懈;當然也需要音樂教師、教研人員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們與時俱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育人為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農村音樂教育也將是教育百花園里的一朵盛開的鮮花。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唐玉玲.論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師素質培養[J].吉林教育,2006(12).
作者簡介:周偉娜,女,1982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安徽省阜南縣趙集鎮大聶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