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陽
在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背景下,二手資源的整合成為一種潮流。而在網絡購物風生水起的當代,用網購作為校園二手市場資源整合的一個平臺,成為一種可能性。那么網購形式下的校園二手市場資源整合怎么進行,是否具有可行性。我們通過自主實踐,問卷調查,專家咨詢等方式,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環境分析
網購的蓬勃發展。據CNNIC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為止,中國網民已規模達6.18億,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
到2013年為止,中國消費者網購支出已達到1.3萬億元,即將超越美國,并有望保持32%的年均增速,到2015年將達3.3萬億元。
大學生網購用戶的發展。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6%的被調查大學生有過網購經歷,44%的喜歡網購,4%的不喜歡。可見,大學生是網購人群的主力軍。大學生追求新奇的事物,接受能力也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因此,當每個大學生都有一臺電腦,大學生市場可以預見性的再次拓寬。雖然網購的興起,但是網購物流成本比較高,導致貨品難以退貨,造成閑置(文獻來源:時代金融(中旬))
大學生用戶購買能力。根據調查數據表明,當今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大致在500~800元的比例為24%,801~1000元的為32%,1001~1500元的比例為30%,1500~2000元的比例為18%。數據顯示出,絕大多數當代大學生雖然追求生活的品質的需求與日俱增,水平在調查范圍中較高,但是生活費的限制還是使得大多數大學生不能滿足。
二.意義
通過二手市場這個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的需求,同時也讓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節約了相對較多的費用,體現了大學生勤儉節約的品質。這種形式的交易貼近生活,走進大學生日常生活與需求,同時也為那些想要創業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參考,更有動力進行實踐,而不是紙上談兵,一味的空想。創建二手交易市場更好的集中了現有資源,解決了想買買不了,想賣賣不出去的問題。也順應了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三.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
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主要是將校內的二手資源整合起來,并通過網絡營銷與校內實體店相結合的辦法將二手產品轉售出去。具體如下:
二手資源收集對象:校內大學生和老師;二手資源:主要是書籍,衣服,器材,電器,電腦配件,裝飾品(問卷調查而定);二手資源買賣平臺:校內實體店和網店結合;賣家對象:校內實體店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網店向外開放;
工作人員對象:主要是進行校內招聘。網頁技術人員和若干客服。
商業運營流程。A.賣家通過聯系工作人員,將商品信息告知客服;B.客服對商品進行篩選,將合格產品信息放置倉庫,并將產品保存店鋪;C.買家實體店購物,或者網購通過支付寶下訂單。校內網購和校外一定范圍內到門配送,校外網購快遞配送。或者聯系客服商品信息,直接來倉庫領取貨物,付款。D.交易成功,客服從貨款中抽取利潤,將剩余利潤打進賣家支付寶。
盈利模式。 A.從買賣的錢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用和服務費;B.和校外實體店面合作,抽取宣傳費和產品進駐費;C.和快遞公司聯系,校外物流業務外包,抽取一定的中介費用。
四.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通過實踐以及對本校學生400份問卷調查進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交易產品分析。根據調查顯示,92.4%的學生選擇交易的產品是書籍特別是二手教材;70.1%的學生選擇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電腦耗材等;43.6%選擇相關學習、生活用品。說明流通在學生二手市場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書籍、電子產品以及相關學習和生活用品。大學教育的自主性,不同于中學教育的固定模式,相較于購買新書學生更愿意購買二手教材。同時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使得學生在追求時尚的同時考慮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二手產品。
消費心理分析。“求實”,這類群體關注的重點是產品是否符合自身生活學習的需要。 “求廉”,這類顧客在選購二手產品的時候,最關注的是價格是否低廉。由于購買力的限制,選擇低價的產品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求新”,這類群體非常關注產品的使用程度、購買時間、外觀。對于難以負擔購買新產品,但是又渴望擁有潮流產品的顧客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購買意愿。消費呈一定“階梯”分布。目前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日趨明顯,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消費水平差異必然也顯現在學生身上。消費的多層性為學生二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而根絕調查顯示,86.9%的學生愿意出售自己需要處理的商品,60.7%購買過二手商品。
可持續發展觀念。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入,“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以及資源再利用的觀念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和認可。調查顯示57.9%的學生認為購買二手物品可以加強資源的再利用和建設環保。
購買能力。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其中的48.4%每月在商品購買上一般花銷在400~600元,12.5%每月在商品上的花銷為200~400元,而38.3%每月在商品購買商的花銷在600元以上。而和當代大學生的購買需求和習慣相比,水平在調查范圍中較高,但是生活費的限制還是使得大多數大學生不能滿足。
物品需求特征。在問卷中,大學生在二手物品的購買中,主要優勢是價格優勢。超過半數被調查者表示對于最能接受的二手商品的價格在為5折以下。而普遍所青睞的新舊程度在7成新以上。對于不同類別物品有不同的接受程度。
二手物品網購顧慮。在問卷調查和實踐中,發現在不愿意或比較顧慮二手物品網購的調查者中,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是二手物品的質量問題。普遍二手物品在購買中并不能享受到同全新物品一樣的保證。譬如電子設備的質量維修,以及衣服的安全衛生問題。其次考慮的是隱私問題。很多調查者表示,他們雖然有意愿購買二手物品,但是由于購買心理的影響,他們并不希望透露他們的行為。
在被調查者中,表示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來源于當下比較熱門的微信、微博、QQ等通訊應用。
二手物品的收集可能會要占用到比較大的倉庫,支付比較大的庫存費用,降低了利潤。
(二)解決對策
加強物品的甄選工作。根據二手物品的青睞程度,對二手物品進行甄選。主要采購那些需求高的、通用性強的二手物品。在收集二手商品時,我們專人進行篩選。商品的質量和新舊程度達到了我們的標準,才會進入我們的商店。哪些不符合我們出售要求的商品不會出售給消費者,保證了消費者的購買二手商品的質量。
對二手物品提供初步的檢查和消毒工作。二手商品畢竟被使用過,有可能有一定的損壞,對二手商品進行一定的維護和修繕是極為必要的。例如,舊書可能被倒賣很多次,有在舊書攤被人翻來揀去,其衛生狀況堪憂。我們會對收集來的二手書本進行消毒、修補處理后再出售。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安全性更高。
對物品價格進行差別定價。根據物品的新舊程度、通用性、需求因素進行差別定價,更符合大學生市場的要求。
營銷多樣化。在推廣建立的過程中,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營銷。充分迎合大學生的閱覽習慣,譬如建立微店,或者利用微博、空間的方式進行線上宣傳。
優化購物的模式。對于二手物品的保存采取庫存保存和所有者共同保存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方便那些臨近畢業工作時間忙無法在校的學生也可以減輕自己的庫存費用。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