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周愛芳+羅彤琳
摘 要 我國人多地少,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趨激烈。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用地勢在必行,以湖南省瀏陽市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測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分析評價該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研究表明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且各鄉(鎮)差異明顯,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關鍵詞 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湖南省瀏陽市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3
1 節約集約用地內涵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的農業土地集約利用,其內涵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產量和收入的一種經營方式[1]。隨后,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被運用到非農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陸續對土地集約利用進行相關研究。畢寶德認為:“集約度就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所投資本和勞動的數量,投入資本和勞動越多,則集約度越高;反之,則越低[2]”。肖夢對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觀點是,“可多維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體空間,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節約集約用地是相對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涵,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應盡量減少土地占用,特別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通過加大對單位建設用地的投入強度,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數量和節奏,合理進行建設用地布局,優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瀏陽市建設用地現狀
2.1 建設用地結構
根據瀏陽市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瀏陽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積為1 862.4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14%;建制鎮面積為3 627.84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07%;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1 901.02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0.93%;采礦用地面積為1 241.18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76%;交通用地面積為3 280.1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29%;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2 642.56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88%;特殊用地面積為418.3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93%。
2.2 建設用地布局
建設用地在各鄉(鎮)布局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永安鎮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07%,其次為沙市鎮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63%,而小河鄉建設用地面積最少,僅為394.76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88%。
3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
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其權重確定
根據代表性、科學性、可比性等原則,結合瀏陽市實際情況及指標的獲取難易程度,本研究從土地利用結構、土地投入狀況、土地利用強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4-6],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表1)。
3.3 原始數據標準化
為消除指標間的量綱關系,使數據能夠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標準化方法對各項指標現實值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各項指標對評價結果的不同影響,可將指標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其中T1,T2,T3,T6和T7為正向指標,T4和T5為負向指標。
式中,Xij為指標標準化值,N為指標排序。當指標為正向指標時,從小到大排序;當指標為負向指標時,從大到小排序。
3.4 綜合分值計算
在權重確定和原始值標準化處理之后,根據公式(2)計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
評價結果見表2。
3.5 等級劃定
根據表2可知,淮川街道辦事處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高,綜合分值為86.46分,葛家鄉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低,綜合分值僅為30.50分。但是僅根據綜合分值和排名情況,不能直觀地反映各鄉(鎮)建設用地是否節約集約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鑒其他土地節約集約評判標準和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評價結果劃分為4個等級:F<40分為粗放利用,40≤F<60分為低度集約利用,60≤F<80分為集約利用,F≥80分為高度集約利用。
等級劃定結果見表3。
4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結果
4.1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
全市大部分鄉(鎮)建設用地處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約利用,僅淮川和集里街道辦事處達到高度集約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設用地高達303.02 m2/人,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亦達到283.22 m2/人,嚴重超過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國家控制標準,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4.2 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差異明顯
從表2可知,綜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辦事處得分是綜合分值最低的葛家鄉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難發現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全市處于集約利用和高度集約利用的10鄉(鎮)均為經濟較發達,并快速發展的地區。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加大經濟發展力度,總結并借鑒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較好的發達地區的經驗,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發展。
5 結語
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經之路。目前,瀏陽市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要不斷轉變當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節約集約發展之路。由于當前國家經濟轉型,東部沿海制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瀏陽市作為中部十強縣(市),必將承接更多的產業轉移,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瀏陽市應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強度和投資力度,引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參考文獻
[1]邵曉梅. 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學進展,2006,25(2): 85-95.
[2]畢寶德. 土地經濟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139-141.
[3]肖夢. 城市微觀宏觀經濟學[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吳楊. 銅川市土地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戰略思考[D].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2010:8-9.
[5]陶志紅.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J]. 中國土地科學,2000,14(5): 1-5.
[6]李麗.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重慶市南岸區為例[D]. 重慶: 西南大學,2011: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我國人多地少,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趨激烈。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用地勢在必行,以湖南省瀏陽市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測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分析評價該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研究表明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且各鄉(鎮)差異明顯,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關鍵詞 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湖南省瀏陽市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3
1 節約集約用地內涵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的農業土地集約利用,其內涵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產量和收入的一種經營方式[1]。隨后,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被運用到非農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陸續對土地集約利用進行相關研究。畢寶德認為:“集約度就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所投資本和勞動的數量,投入資本和勞動越多,則集約度越高;反之,則越低[2]”。肖夢對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觀點是,“可多維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體空間,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節約集約用地是相對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涵,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應盡量減少土地占用,特別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通過加大對單位建設用地的投入強度,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數量和節奏,合理進行建設用地布局,優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瀏陽市建設用地現狀
2.1 建設用地結構
根據瀏陽市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瀏陽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積為1 862.4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14%;建制鎮面積為3 627.84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07%;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1 901.02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0.93%;采礦用地面積為1 241.18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76%;交通用地面積為3 280.1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29%;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2 642.56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88%;特殊用地面積為418.3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93%。
2.2 建設用地布局
建設用地在各鄉(鎮)布局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永安鎮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07%,其次為沙市鎮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63%,而小河鄉建設用地面積最少,僅為394.76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88%。
3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
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其權重確定
根據代表性、科學性、可比性等原則,結合瀏陽市實際情況及指標的獲取難易程度,本研究從土地利用結構、土地投入狀況、土地利用強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4-6],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表1)。
3.3 原始數據標準化
為消除指標間的量綱關系,使數據能夠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標準化方法對各項指標現實值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各項指標對評價結果的不同影響,可將指標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其中T1,T2,T3,T6和T7為正向指標,T4和T5為負向指標。
式中,Xij為指標標準化值,N為指標排序。當指標為正向指標時,從小到大排序;當指標為負向指標時,從大到小排序。
3.4 綜合分值計算
在權重確定和原始值標準化處理之后,根據公式(2)計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
評價結果見表2。
3.5 等級劃定
根據表2可知,淮川街道辦事處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高,綜合分值為86.46分,葛家鄉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低,綜合分值僅為30.50分。但是僅根據綜合分值和排名情況,不能直觀地反映各鄉(鎮)建設用地是否節約集約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鑒其他土地節約集約評判標準和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評價結果劃分為4個等級:F<40分為粗放利用,40≤F<60分為低度集約利用,60≤F<80分為集約利用,F≥80分為高度集約利用。
等級劃定結果見表3。
4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結果
4.1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
全市大部分鄉(鎮)建設用地處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約利用,僅淮川和集里街道辦事處達到高度集約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設用地高達303.02 m2/人,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亦達到283.22 m2/人,嚴重超過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國家控制標準,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4.2 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差異明顯
從表2可知,綜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辦事處得分是綜合分值最低的葛家鄉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難發現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全市處于集約利用和高度集約利用的10鄉(鎮)均為經濟較發達,并快速發展的地區。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加大經濟發展力度,總結并借鑒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較好的發達地區的經驗,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發展。
5 結語
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經之路。目前,瀏陽市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要不斷轉變當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節約集約發展之路。由于當前國家經濟轉型,東部沿海制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瀏陽市作為中部十強縣(市),必將承接更多的產業轉移,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瀏陽市應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強度和投資力度,引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參考文獻
[1]邵曉梅. 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學進展,2006,25(2): 85-95.
[2]畢寶德. 土地經濟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139-141.
[3]肖夢. 城市微觀宏觀經濟學[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吳楊. 銅川市土地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戰略思考[D].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2010:8-9.
[5]陶志紅.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J]. 中國土地科學,2000,14(5): 1-5.
[6]李麗.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重慶市南岸區為例[D]. 重慶: 西南大學,2011: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我國人多地少,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趨激烈。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用地勢在必行,以湖南省瀏陽市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測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分析評價該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研究表明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且各鄉(鎮)差異明顯,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關鍵詞 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湖南省瀏陽市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03
1 節約集約用地內涵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的農業土地集約利用,其內涵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產量和收入的一種經營方式[1]。隨后,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被運用到非農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陸續對土地集約利用進行相關研究。畢寶德認為:“集約度就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所投資本和勞動的數量,投入資本和勞動越多,則集約度越高;反之,則越低[2]”。肖夢對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觀點是,“可多維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體空間,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節約集約用地是相對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涵,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應盡量減少土地占用,特別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通過加大對單位建設用地的投入強度,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數量和節奏,合理進行建設用地布局,優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瀏陽市建設用地現狀
2.1 建設用地結構
根據瀏陽市2012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瀏陽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積為1 862.4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14%;建制鎮面積為3 627.84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07%;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1 901.02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0.93%;采礦用地面積為1 241.18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76%;交通用地面積為3 280.1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29%;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2 642.56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88%;特殊用地面積為418.31 hm2,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93%。
2.2 建設用地布局
建設用地在各鄉(鎮)布局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永安鎮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07%,其次為沙市鎮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4.63%,而小河鄉建設用地面積最少,僅為394.76 hm2,占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的0.88%。
3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
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其權重確定
根據代表性、科學性、可比性等原則,結合瀏陽市實際情況及指標的獲取難易程度,本研究從土地利用結構、土地投入狀況、土地利用強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4-6],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表1)。
3.3 原始數據標準化
為消除指標間的量綱關系,使數據能夠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標準化方法對各項指標現實值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各項指標對評價結果的不同影響,可將指標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其中T1,T2,T3,T6和T7為正向指標,T4和T5為負向指標。
式中,Xij為指標標準化值,N為指標排序。當指標為正向指標時,從小到大排序;當指標為負向指標時,從大到小排序。
3.4 綜合分值計算
在權重確定和原始值標準化處理之后,根據公式(2)計算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分值。
評價結果見表2。
3.5 等級劃定
根據表2可知,淮川街道辦事處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高,綜合分值為86.46分,葛家鄉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最低,綜合分值僅為30.50分。但是僅根據綜合分值和排名情況,不能直觀地反映各鄉(鎮)建設用地是否節約集約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鑒其他土地節約集約評判標準和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評價結果劃分為4個等級:F<40分為粗放利用,40≤F<60分為低度集約利用,60≤F<80分為集約利用,F≥80分為高度集約利用。
等級劃定結果見表3。
4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結果
4.1 瀏陽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總體不高
全市大部分鄉(鎮)建設用地處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約利用,僅淮川和集里街道辦事處達到高度集約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設用地高達303.02 m2/人,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亦達到283.22 m2/人,嚴重超過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國家控制標準,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4.2 瀏陽市各鄉(鎮)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差異明顯
從表2可知,綜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辦事處得分是綜合分值最低的葛家鄉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難發現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全市處于集約利用和高度集約利用的10鄉(鎮)均為經濟較發達,并快速發展的地區。因此,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加大經濟發展力度,總結并借鑒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較好的發達地區的經驗,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發展。
5 結語
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經之路。目前,瀏陽市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要不斷轉變當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節約集約發展之路。由于當前國家經濟轉型,東部沿海制造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瀏陽市作為中部十強縣(市),必將承接更多的產業轉移,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瀏陽市應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強度和投資力度,引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參考文獻
[1]邵曉梅. 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學進展,2006,25(2): 85-95.
[2]畢寶德. 土地經濟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139-141.
[3]肖夢. 城市微觀宏觀經濟學[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吳楊. 銅川市土地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戰略思考[D].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2010:8-9.
[5]陶志紅.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J]. 中國土地科學,2000,14(5): 1-5.
[6]李麗.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重慶市南岸區為例[D]. 重慶: 西南大學,2011:1-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