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玲
摘 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根據利與弊對比,對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提出膚淺的建議。
關鍵詞 桉樹;豐產林種植;利與弊;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2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桃金娘科桉屬植物,常綠高大喬木,長可至100 m,最高達152 m,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喜光、喜濕、耐熱、耐旱并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溫度在0℃以下,大部分的桉樹停止生長,并且出現冷傷燒傷的現象。桉樹品種繁多,環境適應性強,生長快,產量高,周期短,萌芽強,是一種用材的優良特性。一般成熟期在6~8 a,每667 m2產活立木蓄積可達20 m3,一次性種植,可進行多次萌芽。是培育原料林的最佳先鋒樹種;是解決木材緊缺的一個好樹種;是農民創收,綠化荒山,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好途徑。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以建設優質、速生、豐產、高效的用材林產業體系為目標,以滿足清新區和周邊縣、市木材為原料的工業企業與社會需求為宗旨,以科技指導為手段,社會資金投入為主,政府大力支持,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種植基地,解決當地部分勞動能力,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增加當地林農的經濟收入。
目前,清新區已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23 800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15%,承包商主要為珠江三角洲的投資者,以及金清遠豐產林公司、清遠市威綠發展有限公司等多間公司,主要分布在下濱江和清西區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正處于大發展階段。
2 種植利益
2.1 直接經濟效益
2.1.1 造林成本估算
2.1.2 采伐收入估算
2.1.3 綜合利潤
林木每667 m2采伐收入4 030元,每667 m2造林成本1 370元,相比之下,每667 m2的純利潤為2 660元。
清新區每年桉樹的采伐數量達30萬m3,占全區采伐指標的90%以上,桉樹面積有3 333多hm2,其經營利潤價值一目了然。
2.2 間接經濟利益
2.2.1 解決就業
一片成材的林子,需要經過造林備耕、施基肥、回土、種植、補植、撫育及追肥等一系列的步驟,期間,需要聘請不少的勞務人員,從而解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2.2.2 增加稅收
林木種植的從業人員購買勞力保險,當地木材加工廠經營的稅收。
2.2.3 解決緊決的木材
清新區現有上百間的木材加工廠,主要從事桉樹的刨切加工和板方材的制作。發展種植前,木材大部分從外地購進,增加經營成本。大大地改善木材缺口,且剩余的木材供應給周邊的縣市。
3 種植弊端
近10 a來,桉樹種植技術迅速發展,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給清新帶來了突出的經濟利益。可在人們欣喜之余,也忽略了它給環境所帶來的問題。桉樹是一把雙刃劍,造福社會性的同時也播下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大面積的發展會引起水資源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單一等嚴重后果。
3.1 土壤退化
桉樹迅速生長,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特別是土壤的微量元素,并且對土壤的水分要求極大,大面積引種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時間長,土地表面板結,部分出現沙化現象。由于經營者在撫育方面過分依賴化學藥物和化學肥料,造成土壤裸露,很容易導致土地貧瘠,土壤板結,地力衰退,造成原生物退化和死亡,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
3.2 生態脆弱
由于大規模種植桉樹,“深耕細作”的撫育,林道縱橫交錯,化學藥物除草,不同配方比例的化學肥料,地表上不見了草、灌木,地表植被徹底受到破壞,生態十分脆弱,功能十分低下。對蓄水保土、涵養水分的功能十分差,每次下雨,山澗雨水成了“竹筒水”。前幾年,西南大旱,與當地水利設施被荒廢、被破壞,和當地生態環境被破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生態方面,西南地區大面積種植桉樹,成了單一的樹種,對生態環境極大破壞。
3.3 蟲病害頻繁
由于大規模種植豐產林桉村,地表破壞嚴重,其他物種不能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衰減、退化、植物種類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種類極少,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的尋食和控制,很易感染蟲害和病害,造成大面積的損害。近幾年,清新區局部的林場桉樹林出現大面積的蟲害,如尺蠖、卷葉蟲、鉆心蟲等,特別是尺蠖,每年都必須噴灑藥物進行控制。
3.4 糾紛不斷
由于歷史原因和利益驅動,在實施林地承包或采伐過程中,村與村,村與鎮,村民與村民間的糾紛,阻撓開墾造林,毀壞幼林苗木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為利益,引發大規模的械斗,甚至發生到宗族的械斗,有的甚至越級上訪,造成極大的社會不穩定。清新區的禾云鎮,去年有2個桉樹采伐場,由于道路問題,發生過2場比較大的村民與承包者的械斗,造成多人受傷的場面。
4 建議
綜合分析以上的利與弊,大力發展桉樹種植在經濟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即不利于林業生態的發展,也不利于當地的氣候環境。只能有規劃科學地發展種植。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林業部門對適宜種植桉樹的林地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要根據自然地理條件、資源結構和林業產業布局,本著靠近基地建廠,靠近工廠造林,集中連片,便于管理與運輸,促進貿工林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造林地坡度不能選擇大于25°以上,不能緊靠河流、公路兩旁,不能近村莊或水電站。連片的20~33 hm2進行間隔性種植其他樹種,實行帶狀混交。二要按適地適樹的原則,不能盲目跟風,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市場需求出發,培訓有市場前景的木材,解決木材生產和供應的結構性矛盾。三要重視生態環境和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在規劃建設中,要合理布局,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盡量減輕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潛在的不良影響。四要合理進行改造,對于原造林面積大,且坡度大的造林地,采伐后,適當部分林地進行改造其他樹種,保持生態平衡。
4.2 調整和完善林業政策
當地政府部門,要支持造林承包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考設名堂的收費,認真落實“誰種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實行輕稅薄費,減輕經營者的負擔,使務林者得其利,植樹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業發展的良性機制。在林地管理上要穩定所有權,放活使用權,延長林地承包年限,使經營者吃上“定心丸”。使農民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林木管理上,要按照“管住生態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則,改革現有的采伐管理,放松采伐限額。
4.3 林地承包流轉建立交易平臺
當地縣級以上林業部門應設置林地林權交易平臺,完善各類交易制度,對存在山林糾紛的林地,不能進行交易流轉,減少因承包流轉而發生上訪案件,維持林區良好的秩序。
4.4 運用科學技術,提高林木的質量,減輕林地的破壞
營造短輪伐期桉樹,要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必須運用科學的技術,才能提高林木的質量。必須實施適地適樹,良種壯苗,合理施肥,精細撫育等技術措施。目前種植主要采用無性繁殖育苗,以保持雜交桉樹的優勢,肥料采用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復合肥進行合理兼顧。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根據利與弊對比,對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提出膚淺的建議。
關鍵詞 桉樹;豐產林種植;利與弊;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2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桃金娘科桉屬植物,常綠高大喬木,長可至100 m,最高達152 m,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喜光、喜濕、耐熱、耐旱并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溫度在0℃以下,大部分的桉樹停止生長,并且出現冷傷燒傷的現象。桉樹品種繁多,環境適應性強,生長快,產量高,周期短,萌芽強,是一種用材的優良特性。一般成熟期在6~8 a,每667 m2產活立木蓄積可達20 m3,一次性種植,可進行多次萌芽。是培育原料林的最佳先鋒樹種;是解決木材緊缺的一個好樹種;是農民創收,綠化荒山,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好途徑。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以建設優質、速生、豐產、高效的用材林產業體系為目標,以滿足清新區和周邊縣、市木材為原料的工業企業與社會需求為宗旨,以科技指導為手段,社會資金投入為主,政府大力支持,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種植基地,解決當地部分勞動能力,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增加當地林農的經濟收入。
目前,清新區已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23 800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15%,承包商主要為珠江三角洲的投資者,以及金清遠豐產林公司、清遠市威綠發展有限公司等多間公司,主要分布在下濱江和清西區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正處于大發展階段。
2 種植利益
2.1 直接經濟效益
2.1.1 造林成本估算
2.1.2 采伐收入估算
2.1.3 綜合利潤
林木每667 m2采伐收入4 030元,每667 m2造林成本1 370元,相比之下,每667 m2的純利潤為2 660元。
清新區每年桉樹的采伐數量達30萬m3,占全區采伐指標的90%以上,桉樹面積有3 333多hm2,其經營利潤價值一目了然。
2.2 間接經濟利益
2.2.1 解決就業
一片成材的林子,需要經過造林備耕、施基肥、回土、種植、補植、撫育及追肥等一系列的步驟,期間,需要聘請不少的勞務人員,從而解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2.2.2 增加稅收
林木種植的從業人員購買勞力保險,當地木材加工廠經營的稅收。
2.2.3 解決緊決的木材
清新區現有上百間的木材加工廠,主要從事桉樹的刨切加工和板方材的制作。發展種植前,木材大部分從外地購進,增加經營成本。大大地改善木材缺口,且剩余的木材供應給周邊的縣市。
3 種植弊端
近10 a來,桉樹種植技術迅速發展,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給清新帶來了突出的經濟利益。可在人們欣喜之余,也忽略了它給環境所帶來的問題。桉樹是一把雙刃劍,造福社會性的同時也播下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大面積的發展會引起水資源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單一等嚴重后果。
3.1 土壤退化
桉樹迅速生長,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特別是土壤的微量元素,并且對土壤的水分要求極大,大面積引種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時間長,土地表面板結,部分出現沙化現象。由于經營者在撫育方面過分依賴化學藥物和化學肥料,造成土壤裸露,很容易導致土地貧瘠,土壤板結,地力衰退,造成原生物退化和死亡,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
3.2 生態脆弱
由于大規模種植桉樹,“深耕細作”的撫育,林道縱橫交錯,化學藥物除草,不同配方比例的化學肥料,地表上不見了草、灌木,地表植被徹底受到破壞,生態十分脆弱,功能十分低下。對蓄水保土、涵養水分的功能十分差,每次下雨,山澗雨水成了“竹筒水”。前幾年,西南大旱,與當地水利設施被荒廢、被破壞,和當地生態環境被破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生態方面,西南地區大面積種植桉樹,成了單一的樹種,對生態環境極大破壞。
3.3 蟲病害頻繁
由于大規模種植豐產林桉村,地表破壞嚴重,其他物種不能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衰減、退化、植物種類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種類極少,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的尋食和控制,很易感染蟲害和病害,造成大面積的損害。近幾年,清新區局部的林場桉樹林出現大面積的蟲害,如尺蠖、卷葉蟲、鉆心蟲等,特別是尺蠖,每年都必須噴灑藥物進行控制。
3.4 糾紛不斷
由于歷史原因和利益驅動,在實施林地承包或采伐過程中,村與村,村與鎮,村民與村民間的糾紛,阻撓開墾造林,毀壞幼林苗木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為利益,引發大規模的械斗,甚至發生到宗族的械斗,有的甚至越級上訪,造成極大的社會不穩定。清新區的禾云鎮,去年有2個桉樹采伐場,由于道路問題,發生過2場比較大的村民與承包者的械斗,造成多人受傷的場面。
4 建議
綜合分析以上的利與弊,大力發展桉樹種植在經濟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即不利于林業生態的發展,也不利于當地的氣候環境。只能有規劃科學地發展種植。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林業部門對適宜種植桉樹的林地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要根據自然地理條件、資源結構和林業產業布局,本著靠近基地建廠,靠近工廠造林,集中連片,便于管理與運輸,促進貿工林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造林地坡度不能選擇大于25°以上,不能緊靠河流、公路兩旁,不能近村莊或水電站。連片的20~33 hm2進行間隔性種植其他樹種,實行帶狀混交。二要按適地適樹的原則,不能盲目跟風,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市場需求出發,培訓有市場前景的木材,解決木材生產和供應的結構性矛盾。三要重視生態環境和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在規劃建設中,要合理布局,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盡量減輕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潛在的不良影響。四要合理進行改造,對于原造林面積大,且坡度大的造林地,采伐后,適當部分林地進行改造其他樹種,保持生態平衡。
4.2 調整和完善林業政策
當地政府部門,要支持造林承包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考設名堂的收費,認真落實“誰種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實行輕稅薄費,減輕經營者的負擔,使務林者得其利,植樹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業發展的良性機制。在林地管理上要穩定所有權,放活使用權,延長林地承包年限,使經營者吃上“定心丸”。使農民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林木管理上,要按照“管住生態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則,改革現有的采伐管理,放松采伐限額。
4.3 林地承包流轉建立交易平臺
當地縣級以上林業部門應設置林地林權交易平臺,完善各類交易制度,對存在山林糾紛的林地,不能進行交易流轉,減少因承包流轉而發生上訪案件,維持林區良好的秩序。
4.4 運用科學技術,提高林木的質量,減輕林地的破壞
營造短輪伐期桉樹,要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必須運用科學的技術,才能提高林木的質量。必須實施適地適樹,良種壯苗,合理施肥,精細撫育等技術措施。目前種植主要采用無性繁殖育苗,以保持雜交桉樹的優勢,肥料采用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復合肥進行合理兼顧。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
摘 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收到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根據利與弊對比,對大力發展桉樹豐產林種植提出膚淺的建議。
關鍵詞 桉樹;豐產林種植;利與弊;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4--02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桃金娘科桉屬植物,常綠高大喬木,長可至100 m,最高達152 m,是世界上最高的樹種。喜光、喜濕、耐熱、耐旱并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溫度在0℃以下,大部分的桉樹停止生長,并且出現冷傷燒傷的現象。桉樹品種繁多,環境適應性強,生長快,產量高,周期短,萌芽強,是一種用材的優良特性。一般成熟期在6~8 a,每667 m2產活立木蓄積可達20 m3,一次性種植,可進行多次萌芽。是培育原料林的最佳先鋒樹種;是解決木材緊缺的一個好樹種;是農民創收,綠化荒山,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好途徑。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以建設優質、速生、豐產、高效的用材林產業體系為目標,以滿足清新區和周邊縣、市木材為原料的工業企業與社會需求為宗旨,以科技指導為手段,社會資金投入為主,政府大力支持,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種植基地,解決當地部分勞動能力,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增加當地林農的經濟收入。
目前,清新區已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23 800 hm2,占全區林地面積15%,承包商主要為珠江三角洲的投資者,以及金清遠豐產林公司、清遠市威綠發展有限公司等多間公司,主要分布在下濱江和清西區域。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正處于大發展階段。
2 種植利益
2.1 直接經濟效益
2.1.1 造林成本估算
2.1.2 采伐收入估算
2.1.3 綜合利潤
林木每667 m2采伐收入4 030元,每667 m2造林成本1 370元,相比之下,每667 m2的純利潤為2 660元。
清新區每年桉樹的采伐數量達30萬m3,占全區采伐指標的90%以上,桉樹面積有3 333多hm2,其經營利潤價值一目了然。
2.2 間接經濟利益
2.2.1 解決就業
一片成材的林子,需要經過造林備耕、施基肥、回土、種植、補植、撫育及追肥等一系列的步驟,期間,需要聘請不少的勞務人員,從而解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2.2.2 增加稅收
林木種植的從業人員購買勞力保險,當地木材加工廠經營的稅收。
2.2.3 解決緊決的木材
清新區現有上百間的木材加工廠,主要從事桉樹的刨切加工和板方材的制作。發展種植前,木材大部分從外地購進,增加經營成本。大大地改善木材缺口,且剩余的木材供應給周邊的縣市。
3 種植弊端
近10 a來,桉樹種植技術迅速發展,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給清新帶來了突出的經濟利益??稍谌藗冃老仓?,也忽略了它給環境所帶來的問題。桉樹是一把雙刃劍,造福社會性的同時也播下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大面積的發展會引起水資源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單一等嚴重后果。
3.1 土壤退化
桉樹迅速生長,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元素,特別是土壤的微量元素,并且對土壤的水分要求極大,大面積引種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時間長,土地表面板結,部分出現沙化現象。由于經營者在撫育方面過分依賴化學藥物和化學肥料,造成土壤裸露,很容易導致土地貧瘠,土壤板結,地力衰退,造成原生物退化和死亡,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
3.2 生態脆弱
由于大規模種植桉樹,“深耕細作”的撫育,林道縱橫交錯,化學藥物除草,不同配方比例的化學肥料,地表上不見了草、灌木,地表植被徹底受到破壞,生態十分脆弱,功能十分低下。對蓄水保土、涵養水分的功能十分差,每次下雨,山澗雨水成了“竹筒水”。前幾年,西南大旱,與當地水利設施被荒廢、被破壞,和當地生態環境被破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生態方面,西南地區大面積種植桉樹,成了單一的樹種,對生態環境極大破壞。
3.3 蟲病害頻繁
由于大規模種植豐產林桉村,地表破壞嚴重,其他物種不能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衰減、退化、植物種類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種類極少,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的尋食和控制,很易感染蟲害和病害,造成大面積的損害。近幾年,清新區局部的林場桉樹林出現大面積的蟲害,如尺蠖、卷葉蟲、鉆心蟲等,特別是尺蠖,每年都必須噴灑藥物進行控制。
3.4 糾紛不斷
由于歷史原因和利益驅動,在實施林地承包或采伐過程中,村與村,村與鎮,村民與村民間的糾紛,阻撓開墾造林,毀壞幼林苗木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為利益,引發大規模的械斗,甚至發生到宗族的械斗,有的甚至越級上訪,造成極大的社會不穩定。清新區的禾云鎮,去年有2個桉樹采伐場,由于道路問題,發生過2場比較大的村民與承包者的械斗,造成多人受傷的場面。
4 建議
綜合分析以上的利與弊,大力發展桉樹種植在經濟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即不利于林業生態的發展,也不利于當地的氣候環境。只能有規劃科學地發展種植。
4.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林業部門對適宜種植桉樹的林地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要根據自然地理條件、資源結構和林業產業布局,本著靠近基地建廠,靠近工廠造林,集中連片,便于管理與運輸,促進貿工林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造林地坡度不能選擇大于25°以上,不能緊靠河流、公路兩旁,不能近村莊或水電站。連片的20~33 hm2進行間隔性種植其他樹種,實行帶狀混交。二要按適地適樹的原則,不能盲目跟風,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市場需求出發,培訓有市場前景的木材,解決木材生產和供應的結構性矛盾。三要重視生態環境和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在規劃建設中,要合理布局,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盡量減輕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潛在的不良影響。四要合理進行改造,對于原造林面積大,且坡度大的造林地,采伐后,適當部分林地進行改造其他樹種,保持生態平衡。
4.2 調整和完善林業政策
當地政府部門,要支持造林承包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考設名堂的收費,認真落實“誰種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實行輕稅薄費,減輕經營者的負擔,使務林者得其利,植樹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刺激林業發展的良性機制。在林地管理上要穩定所有權,放活使用權,延長林地承包年限,使經營者吃上“定心丸”。使農民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林木管理上,要按照“管住生態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則,改革現有的采伐管理,放松采伐限額。
4.3 林地承包流轉建立交易平臺
當地縣級以上林業部門應設置林地林權交易平臺,完善各類交易制度,對存在山林糾紛的林地,不能進行交易流轉,減少因承包流轉而發生上訪案件,維持林區良好的秩序。
4.4 運用科學技術,提高林木的質量,減輕林地的破壞
營造短輪伐期桉樹,要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必須運用科學的技術,才能提高林木的質量。必須實施適地適樹,良種壯苗,合理施肥,精細撫育等技術措施。目前種植主要采用無性繁殖育苗,以保持雜交桉樹的優勢,肥料采用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復合肥進行合理兼顧。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