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從齊齊哈爾出發,向東北行駛近200公里,就能抵達克東縣。在這里,外來者能隨意發現很多與蘇打水有關的細節:公路旁高高豎立的蘇打水宣傳標牌;街邊高頻率出現的蘇打水專賣店;地圖上十幾個因蘇打水得名的地方;甚至連當地人走親訪友的伴手禮都是蘇打水。
這個深居黑龍江省中北部的國家級貧困縣,自2005年發現天然蘇打水以來,在過去9年間經歷著深刻的變化:不斷開挖的水井、紛至沓來的水企、駛向全國的貨車、成倍增加的稅收,等等。曾經貧困的克東如今卻因水而富了。
克東縣經濟技術合作服務中心主任王立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蘇打水正成為克東的一個名牌,一張王牌。不過,和另一個因礦泉水而崛起的小城吉林省靖宇縣一樣,克東“因水得福”,也因水而遭遇外界的非議和自身的困惑。
偶然中的必然
克東的水好在附近幾個縣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這地下抽出來的水喝了能治病,都樂意喝。”克東當地一村民告訴本刊記者,水企聚集的寶泉鎮就是因此得名。本刊記者在寶泉采訪時發現,無論年齡大小,當地村民都能講出幾件因喝地下水而治病的真實例子。
“很多其他地方的人聽說這水能治病,都跑過來買水喝,有些甚至在這住上幾個星期試試效果。”上述村民說。盡管這些在克東人盡皆知,但也僅僅流傳在民間,官方從沒為其正名。
真正的轉折出現在2004年。
那一年,當地一個名叫高峰的商人在寶泉鎮一處空曠的土地上開發稀土礦,后因該地稀土儲量過小而沒有通過政府的建廠審批。但是,在開發稀土礦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頗為神奇的事,一名患有嚴重胃潰瘍的工人因為每天飲用廠區深井里的水病情好轉,后來完全治愈。這引起了高峰的注意。
隨后,高峰通過熟人找到當時已經退休的黑龍江省著名地礦專家、原黑龍江省地礦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崔仲元前來取樣檢測。2004年8月31日,崔仲元拿到了地質礦產部黑龍江省中心實驗室對該地水樣的檢測數據。
彼時,做了一輩子地礦研究工作的崔仲元懵了,“檢測數據顯示,水中的鈉離子含量是133.33毫克/升、碳酸氫根含量是339.78毫克/升。單從數據來看,這水不屬于國內當時已經發現的任何一種水,沒有可以比對的水樣檢測數據。”10年后的2014年10月,已經80歲的崔仲元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仍然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通過實地調查,崔仲元發現,該地地處二克山—五大連池—克洛火山活動帶尖山火山斷裂帶上,地下水來自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砂巖含水層,屬于低礦化淡冷礦泉。同時,在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后,崔仲元確定,該地水質與法國的一種弱堿性水很接近,水中的物質含量和組成都極其相似,并由此將該水命名為“天然含硼的淡冷蘇打飲用水”。不過,這一在如今看來非常重大的發現在當時并未引起業內以及國內的注意。
在崔仲元得出該地水質非常罕見的結論后,高峰投資上千萬元在該地建設了一個小規模的水廠,取名世罕泉,寓意全世界都罕見的泉水。世罕泉也成為中國第一個生產天然蘇打水的企業,至今在世罕泉工廠的門口還矗立著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中國天然蘇打水發現者”。
世罕泉成立后,并沒有因為優良的水質而迅速走紅,每桶幾元的售價加上毫無知名度、市場銷路不暢,使得工廠始終處于虧損狀態。一年后,不堪重負的高峰將世罕泉出售。
世罕泉效應
世罕泉的出名要歸功于其后來的收購者張彬生及其女兒張姝,兩人都是黑龍江當地媒體的記者,此前曾報道過此事。
2005年12月22日,張彬生以近200萬元買下了世罕泉。6天后的12月28日,張姝在黑龍江《生活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克東發現我國首個蘇打礦泉》的新聞稿。文章稱,克東發現了中國首個蘇打礦泉,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發現蘇打礦泉的國家,同時指出該水對胃腸、膽囊炎等疾病有保健作用。
隨后,這篇不足兩百字的新聞被廣泛轉載。憑借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蘇打水開始逐漸引發業內關注,世罕泉也聲名鵲起。
“很多人看到蘇打水火了都開始投資生產,隨便打一口井就開始生產蘇打水。”張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世罕泉之后,當地一大批生產蘇打水的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克東的蘇打水產業也正是從此時起步,并漸成規模。
王立勇說,當地政府對于蘇打水的關注也始于此時,“隨著外界對于蘇打水關注度的提高,縣里也逐漸意識到蘇打水的重要性,開始探索發展蘇打水經濟。”
2006年以后,克東縣政府不僅在各種場合大力宣傳推介蘇打水,還將蘇打水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
彼時,為了吸引投資,克東縣給前來建廠的企業提供了豐厚的優惠條件,包括無償劃撥土地、減免稅收等等。海昌正是在這一時期引進的。
以海昌隱形眼鏡聞名的臺灣金可集團曾在2006年受邀到當地考察過,隨后達成投資意向,準備在克東建立一個眼鏡生產基地,但在當地政府的勸說和推介下轉投了蘇打水項目。2007年10月7日,該項目正式開工,計劃年銷售收入可達2億元,利潤3600萬元,稅金1200萬元。
作為第一家投資蘇打水的知名企業,金可集團的入駐為克東吸引了更多的投資。2009年,飛鶴乳業在克東投資建設黑龍江飛鶴寶泉飲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蘇打水;2010年3月,清華同方在克東投資的黑龍江舒達飲品有限公司投產,總投資6000萬元;2012年,上海威湃在克東投資的蘇打水項目開工,計劃總投資3億元,分三期建成;同年,匯源在克東投資的蘇打水項目也開工建設。
2012年,克東全縣蘇打水生產能力達到6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530萬元的目標;2013年,克東全縣蘇打水企業的納稅額更是突破1000萬元,較2012年增長了一倍。
“目前,克東的蘇打水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成為克東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王立勇說。
1.5億的門檻endprint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和大多數地方遭遇的情景一樣,克東也陷入了“為招商而招商”的模式之中,一味追求數量不注重質量。“招商引資過來的企業是沒有任何篩選的,只要想來投資都可以,再加上本地一些無生產牌照的小作坊,整個市場非常混亂。”王立勇說,無序開發使得資源浪費嚴重。
克東縣水資源辦公室主任陳德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當地水企的大量聚集,加上企業生產技術落后,水資源損耗率非常高,浪費嚴重。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統計,2009年,世罕泉、世一泉、海昌公司三家企業開采原水125000噸,平均每噸水產出率僅為11.8%,與礦泉水66%的產出率相差甚遠。
這也正是崔仲元的擔憂所在,“現在國內的蘇打水市場還比較小,開采量還不大,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開采量也肯定增加,如果不合理開發就會很快枯竭。”
與克東臨近的五大連池市曾因儲量豐富的礦泉水資源而備受關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當地大力招商引資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入駐,水資源遭到無序過度開發,目前該地的礦泉水資源正面臨枯竭的窘境。
2009年,克東對全縣天然蘇打水生產企業進行集中整頓,強制取締了兢山泉、水易方、天寵泉、億泉、蒲裕路等五家證照不全、規模較小的天然蘇打水生產企業。在此基礎上,當地還制定出臺了《克東縣天然蘇打水資源開發管理辦法》,對有意前來投資的企業設置了高門檻,包括投資企業必須擁有水資源開發經驗、不享受任何優惠政策、固定資產必須達到1.5億元、銷售總部設在克東,等等。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前來投資的企業進行篩選,以保證投資的質量,改變以前無序投資的現狀。”王立勇說,當地還要求所有的蘇打水生產企業都必須改進生產工藝,以提高原水產出率,減少浪費。
2011年,當地聘請哈工大專家對天然蘇打水產業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了以烏裕爾河為軸心,以寶泉、克東、金城為核心區的天然蘇打水產業開發帶,開發帶核心區面積達80平方公里。
另一個一直困擾當地決策者的問題是蘇打水的定位。克東縣一官員說,關于蘇打水定位的問題,縣里曾有過多次討論,最終達成的共識是要堅持走高端水路線。為此,克東縣在設立招商引資條件時,特別要求蘇打水企業每噸水的出廠價不能低于1萬元,也就是每瓶水售價不能低于5元。
王立勇曾去過與克東縣具有相似產業背景的吉林省靖宇縣考察。作為聚集農夫山泉、康師傅等民企的礦泉城,靖宇縣在十年間借助當地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刺激,克東的蘇打水開發也快十年了,但是和靖宇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王立勇說。
在后來的考察報告中,當地政府參照靖宇的模式更加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制定了宏偉的目標:到2015年,克東全縣蘇打水生產能力將達到100萬噸,加工量達到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稅金5000萬元。
受阻的高端路
按照當地政府制定的發展目標,克東的蘇打水企業必須在擴大產能的同時,快速增加銷量。但現實是,目前克東當地主要的8家蘇打水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都不理想。而這一切與當地蘇打水最初的高端定位有著密切關系。
克東的高端水風潮來自于海昌。在2007年進駐克東后,海昌就打出高端水的旗號,立志生產針對高消費人群的高價水。此后,無論是克東本地的蘇打水企業,還是外地前來投資的水企都紛紛走上高端之路。
在克東當地的一家蘇打水專賣店,本刊記者發現,所有品牌的蘇打水售價均在每瓶5元以上,最高能達到7元;世一泉每箱天然蘇打水出廠價是75元(24瓶330ml裝)、舒達源是96元(24瓶330ml裝)、海昌是139元(24瓶330ml裝)。而這還僅僅是出廠價,如果算上后期經銷商的加價,每箱天然蘇打水的售價更遠遠高出上述數字。
“太貴了,我們當地人根本喝不起。”上述蘇打水專賣店的老板告訴本刊記者,蘇打水在當地多用來當作高檔禮品送人。
另一個現實是,天然蘇打水的市場認知度很低。“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不了解這個水怎么可能會去買,更何況還是花高價去買。”張姝說。
本刊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當地蘇打水企業年銷售量基本都在30萬箱左右,月銷售量最高在7萬箱,最低只有2萬箱。“我們都是按需生產,有訂單了就生產,沒訂單就停工。”舒達源公司生產副總監周建軍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接受本刊記者采訪的多家蘇打水企業負責人都持相同的看法。在他們看來,現在不是某一家品牌的知名度問題,而是整個天然蘇打水的知名度問題。 “我們也想多多宣傳蘇打水,但是按照國家的要求,市場上銷售的水是不能宣傳功能的,那就沒有能夠宣傳的點了。”張姝無奈地說。
克東的蘇打水主要集中在會所、酒店等高檔場所銷售。2012年以后,隨著中央一系列打擊腐敗措施的出臺,包括會所、酒店在內的高檔場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克東的天然蘇打水自然也難以逃脫。
本刊記者在當地走訪發現,目前多家蘇打水企業都已經處于停工狀態。一位要求匿名的水企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目前當地蘇打水企業現狀普遍不好,多是在勉強度日,且各企業之間還存在惡斗。
這樣的窘境使得一些企業望而卻步。2012年動工的匯源廠區,原計劃次年建成投產,但直到近日廠區仍未建成。王立勇坦言,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匯源本身對于蘇打水市場的未來仍心存疑慮。
更多的企業則在嘗試著作出改變。比如海昌專門推出一款針對年輕人群的加氣蘇打飲料,世罕泉等改變以往單一的高檔場所銷售渠道,尋求線下線上多種渠道發展。
然而,由于克東縣已經把高端水的牌子給打出去了,現在想降價都難了。“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上述水企負責人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