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同+林剛
摘要:文章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總體模式和具體路徑,著重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信托融資、知識產權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和知識產權期權融資五個方面對知識產權融資的具體路徑進行深入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路徑選擇
一、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技術創新是一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著力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把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當作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環節。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力量。然而,科技型中小企業因具有“輕資產、重智力”、自有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和經營不確定性強等特點,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融資難”現已成為制約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瓶頸”。
1.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必要性。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知識經濟,科技創新是關鍵,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和行動綱領。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必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使其更好地為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貢獻。但科技型中小企業傳統融資管道存在一系列障礙,通過傳統融資模式短期內很難克服普遍存在的融資困境。擁有知識產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獨特的優勢,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最有價值和最具潛力的資源,與其它類型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因此,必須開拓思想,創新模式,探索路徑,盡可能發揮知識產權在融資中的作用。
2.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可行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要實現順利開展,必需有良好的政策引導、豐富的知識產權資源、充足的市場資金和一定的中介服務機構作支撐,而在這些方面,我們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條件。
在政策引導方面,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等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鼓勵開展與知識產權有關的金融產品創新,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機制。
在知識產權資源方面,根據2012年12月國際知識產權組織在瑞士日內瓦發布的《2012世界知識產權指數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各專利受理部門共受理專利申請52.6萬件,比2010年增長34.6%。如果根據申請專利受理量算,我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后,2011年又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大專利申請國。其中,大部分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所擁有。
在市場資金方面,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可用資金不斷增加。根據2012年統計年鑒資料,2011年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額為809 368億元,金融債券額為10 039億元,股票市場籌資額為5 814億元,債券成交額為216 350億元,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達26 510億元,這為知識產權融資提供了充足的市場資金。
在中介服務機構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國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數量及其服務水平已有一定發展,初步具備了為知識產權融資提供相關專業服務的能力。國外一些著名中介服務機構也開始在我國開展業務。
此外,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實施也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提供了契機。
二、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總體模式
傳統的知識產權融資模式主要采取知識產權轉讓和知識產權許可使用等,其弊端在于融資規模有限,且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
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則是以知識產權為基礎通過金融市場的各種融資渠道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資金。根據融資模式形成的最終權益性質不同,可將此類融資模式分為負債式模式和所有權式模式。負債式一般是由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用來融資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將其擁有的合法并且仍然有效的知識產權資產進行出質,從各種金融機構融得資金形成企業的負債,并按照約定條件償還資金本息的融資形式。后者是由第三方服務機構對知識產權未來預期收益評級和估值并進行證券化或根據企業的發展潛力對知識產權進行期權合約設計上市等。
對兩種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模式,所需融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依據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和需求靈活運用,從而形成定位明確、層次分明的知識產權融資體系。
三、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具體路徑
1.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種知識產權融資方式是企業將依法擁有的知識產權或授權他人產生的預期許可費作為質押物并由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當債務人因某種原因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向擔保公司追償或處置質押物獲得償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可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缺乏有形抵押物,難以獲得金融機構貸款支持的難題。
2. 知識產權信托融資。知識產權信托融資即以出讓部分收益為代價,在一定期限內將知識產權委托給信托投資公司經營管理,由信托投資公司根據知識產權的技術特征和市場價值進行挖掘和包裝,設計成信托產品向社會投資者出售的一種資產管理方法。
3. 知識產權融資租賃。該方式首先由租賃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資購買知識產權,再與企業訂立租賃合同將知識產權回租給該企業,在這期間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歸租賃公司,企業定期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通過這種方式從租賃公司獲得經營發展所需的資金。租賃合同到期后,租賃公司可以將知識產權低價出售給該企業或進行處置。
4. 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由科技型中小企業將缺乏流動性但未來能產生可預期的、穩定現金流的知識產權通過一定的結構設計轉讓給某一特設機構(SPV),由該特設機構委托評級機構對知識產權進行評級和增級,對知識產權資產中風險和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向投資者發售證券以獲得融資的方式。該方式以金融技術為依托、以知識產權的預期收益為支撐,可將證券資本與知識資本有機結合通過金融市場解決融資難題。
5. 知識產權期權融資。該融資方式主要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將來的發展前景和獲利水平對其知識產權進行分類評級,根據評級結果將其設計成系列期權合約在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上市出售給投資者,購買者在合約有效期內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和獲利水平決定執行期權合約的時間獲取股權收益,也可將期權合約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收回投資資金。期權合約的定價主要根據分類評級結果確定。
上述具體路徑中,前三項為負債式融資,后兩項為所有權式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一般要經歷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不同階段,由于它們的知識產權和產品所面臨的風險不同,其融資工具、融資路徑和融資策略運用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具體融資路徑還要與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相適應。
四、 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對策建議
1. 完善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知識產權融資與其他融資方式一樣,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與之相適應。國家應完善《科技進步法》和《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如在《專利法》中增加對專利未來現金流收益的保護條款等,并不斷健全我國針對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法律體系。在地方上也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適時制訂各地方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適應的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在信用擔保、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逐步規范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業務。
由于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涉及科技、知識產權、銀行、證券、信托、融資租賃、結構性金融產品等眾多領域的法律、法規,因此,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盡量避免與前述這些法律法規的沖突或脫節,從而確保相互銜接和協調。
進一步細化現行法律法規條文,使其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條款更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
2. 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措施。國家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融資主管機構,負責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導向、立法協調、試點推動以及監督管理工作。
各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扶持政策,可通過財政補貼、設立專項資金資助、階段性免征有關稅費等方法降低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成本。
在知識產權評估政策上,逐漸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評估細則和操作建議,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評估過程中所需的標準和依據。
指導金融機構逐步摸索知識產權融資服務方法,制定服務標準,完善服務流程,創新服務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加豐富、靈活多樣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3. 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是知識產權融資的有效平臺。資金供需雙方可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采取集中競價或掛牌交易的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交易,可使科技型中小企業將其知識產權的價值最大化實現。交易場所的設立應依托相關政府部門的力量,如果有政府公信力作為支撐,將大大有助于交易市場建設的順利開展。
政府部門應持續規范知識產權交易制度,促使各類相關企業能及時提供準確無誤的知識產權供需信息,并構建快捷的交易、登記及變動方式,從而積極推進交易市場建設。
由于良好的市場交易機制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供更多交易機會,因此,各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要不斷創新知識產權融資交易市場的交易機制和交易模式,以提供更高效的交易平臺。
4. 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融資中介服務體系。在我國,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是一項較新的業務,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都缺乏相關經驗,需要有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深度參與,這是提升知識產權融資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積極協調社會中介組織,努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為知識產權融資服務的中介體系,包括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相關中介機構。
處于中介服務體系中的部門與單位應密切協作,探索建立“一站式”和“在線”辦理等多種知識產權融資業務辦理方式,貫穿到知識產權融資的每個環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方便、高效的中介服務,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5. 加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防控。風險防控是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有序開展的重要內容。應引入知識產權保險機制,主要有執行保險和侵權保險,它們可為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順利運行提供切實保障。另外,基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風險的特殊性,金融機構在篩選融資需求的目標企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根據其市場占有額或市場銷售額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也需特別重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建立適用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評估體系,完善監控機制,增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
構建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多方分擔機制,由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組織事先約定,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共同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及其衍生服務,合理分攤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文春.基于知識產權介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融資的機理分析.財會通訊,2011,(30):129- 131.
2. 李棽.從激勵機制探討知識產權信托交易模式. 河北法學,2008,(10):155-161.
3. 徐星紅.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選擇——融資租賃.江蘇科技信息,2006,(4):36-38.
4. 葉曉凌.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談融資租賃及其創新.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1,(3):15-17.
5. 李延罡.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無形資產證券化融資.商場現代化,2007,(3):178.
6. 林曉安.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專利證券化融資研究.特區經濟,2010,(11):263-264.
7. 楊兆廷,李吉棟.“擔保換期權”與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融資.管理世界,2008,(10):167-168.
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號:2012GXS4D074)。
作者簡介:林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邵永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9-17。
5. 知識產權期權融資。該融資方式主要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將來的發展前景和獲利水平對其知識產權進行分類評級,根據評級結果將其設計成系列期權合約在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上市出售給投資者,購買者在合約有效期內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和獲利水平決定執行期權合約的時間獲取股權收益,也可將期權合約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收回投資資金。期權合約的定價主要根據分類評級結果確定。
上述具體路徑中,前三項為負債式融資,后兩項為所有權式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一般要經歷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不同階段,由于它們的知識產權和產品所面臨的風險不同,其融資工具、融資路徑和融資策略運用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具體融資路徑還要與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相適應。
四、 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對策建議
1. 完善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知識產權融資與其他融資方式一樣,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與之相適應。國家應完善《科技進步法》和《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如在《專利法》中增加對專利未來現金流收益的保護條款等,并不斷健全我國針對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法律體系。在地方上也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適時制訂各地方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適應的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在信用擔保、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逐步規范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業務。
由于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涉及科技、知識產權、銀行、證券、信托、融資租賃、結構性金融產品等眾多領域的法律、法規,因此,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盡量避免與前述這些法律法規的沖突或脫節,從而確保相互銜接和協調。
進一步細化現行法律法規條文,使其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條款更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
2. 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措施。國家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融資主管機構,負責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導向、立法協調、試點推動以及監督管理工作。
各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扶持政策,可通過財政補貼、設立專項資金資助、階段性免征有關稅費等方法降低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成本。
在知識產權評估政策上,逐漸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評估細則和操作建議,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評估過程中所需的標準和依據。
指導金融機構逐步摸索知識產權融資服務方法,制定服務標準,完善服務流程,創新服務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加豐富、靈活多樣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3. 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是知識產權融資的有效平臺。資金供需雙方可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采取集中競價或掛牌交易的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交易,可使科技型中小企業將其知識產權的價值最大化實現。交易場所的設立應依托相關政府部門的力量,如果有政府公信力作為支撐,將大大有助于交易市場建設的順利開展。
政府部門應持續規范知識產權交易制度,促使各類相關企業能及時提供準確無誤的知識產權供需信息,并構建快捷的交易、登記及變動方式,從而積極推進交易市場建設。
由于良好的市場交易機制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供更多交易機會,因此,各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要不斷創新知識產權融資交易市場的交易機制和交易模式,以提供更高效的交易平臺。
4. 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融資中介服務體系。在我國,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是一項較新的業務,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都缺乏相關經驗,需要有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深度參與,這是提升知識產權融資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積極協調社會中介組織,努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為知識產權融資服務的中介體系,包括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相關中介機構。
處于中介服務體系中的部門與單位應密切協作,探索建立“一站式”和“在線”辦理等多種知識產權融資業務辦理方式,貫穿到知識產權融資的每個環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方便、高效的中介服務,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5. 加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防控。風險防控是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有序開展的重要內容。應引入知識產權保險機制,主要有執行保險和侵權保險,它們可為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順利運行提供切實保障。另外,基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風險的特殊性,金融機構在篩選融資需求的目標企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根據其市場占有額或市場銷售額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也需特別重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建立適用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評估體系,完善監控機制,增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
構建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多方分擔機制,由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組織事先約定,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共同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及其衍生服務,合理分攤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文春.基于知識產權介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融資的機理分析.財會通訊,2011,(30):129- 131.
2. 李棽.從激勵機制探討知識產權信托交易模式. 河北法學,2008,(10):155-161.
3. 徐星紅.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選擇——融資租賃.江蘇科技信息,2006,(4):36-38.
4. 葉曉凌.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談融資租賃及其創新.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1,(3):15-17.
5. 李延罡.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無形資產證券化融資.商場現代化,2007,(3):178.
6. 林曉安.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專利證券化融資研究.特區經濟,2010,(11):263-264.
7. 楊兆廷,李吉棟.“擔保換期權”與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融資.管理世界,2008,(10):167-168.
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號:2012GXS4D074)。
作者簡介:林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邵永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9-17。
5. 知識產權期權融資。該融資方式主要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將來的發展前景和獲利水平對其知識產權進行分類評級,根據評級結果將其設計成系列期權合約在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上市出售給投資者,購買者在合約有效期內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和獲利水平決定執行期權合約的時間獲取股權收益,也可將期權合約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收回投資資金。期權合約的定價主要根據分類評級結果確定。
上述具體路徑中,前三項為負債式融資,后兩項為所有權式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一般要經歷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不同階段,由于它們的知識產權和產品所面臨的風險不同,其融資工具、融資路徑和融資策略運用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具體融資路徑還要與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相適應。
四、 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對策建議
1. 完善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知識產權融資與其他融資方式一樣,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與之相適應。國家應完善《科技進步法》和《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如在《專利法》中增加對專利未來現金流收益的保護條款等,并不斷健全我國針對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法律體系。在地方上也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適時制訂各地方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適應的辦法和措施,特別是在信用擔保、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逐步規范知識產權融資的相關業務。
由于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涉及科技、知識產權、銀行、證券、信托、融資租賃、結構性金融產品等眾多領域的法律、法規,因此,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盡量避免與前述這些法律法規的沖突或脫節,從而確保相互銜接和協調。
進一步細化現行法律法規條文,使其與知識產權融資相關條款更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
2. 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措施。國家應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融資主管機構,負責知識產權融資的政策導向、立法協調、試點推動以及監督管理工作。
各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知識產權融資的扶持政策,可通過財政補貼、設立專項資金資助、階段性免征有關稅費等方法降低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成本。
在知識產權評估政策上,逐漸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評估細則和操作建議,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評估過程中所需的標準和依據。
指導金融機構逐步摸索知識產權融資服務方法,制定服務標準,完善服務流程,創新服務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加豐富、靈活多樣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3. 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是知識產權融資的有效平臺。資金供需雙方可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采取集中競價或掛牌交易的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交易,可使科技型中小企業將其知識產權的價值最大化實現。交易場所的設立應依托相關政府部門的力量,如果有政府公信力作為支撐,將大大有助于交易市場建設的順利開展。
政府部門應持續規范知識產權交易制度,促使各類相關企業能及時提供準確無誤的知識產權供需信息,并構建快捷的交易、登記及變動方式,從而積極推進交易市場建設。
由于良好的市場交易機制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供更多交易機會,因此,各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要不斷創新知識產權融資交易市場的交易機制和交易模式,以提供更高效的交易平臺。
4. 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融資中介服務體系。在我國,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是一項較新的業務,金融機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都缺乏相關經驗,需要有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深度參與,這是提升知識產權融資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積極協調社會中介組織,努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為知識產權融資服務的中介體系,包括律師事務所、專利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相關中介機構。
處于中介服務體系中的部門與單位應密切協作,探索建立“一站式”和“在線”辦理等多種知識產權融資業務辦理方式,貫穿到知識產權融資的每個環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方便、高效的中介服務,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5. 加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防控。風險防控是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有序開展的重要內容。應引入知識產權保險機制,主要有執行保險和侵權保險,它們可為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順利運行提供切實保障。另外,基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風險的特殊性,金融機構在篩選融資需求的目標企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根據其市場占有額或市場銷售額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也需特別重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建立適用于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評估體系,完善監控機制,增強知識產權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
構建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多方分擔機制,由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和資產評估公司等組織事先約定,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共同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及其衍生服務,合理分攤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1. 張文春.基于知識產權介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融資的機理分析.財會通訊,2011,(30):129- 131.
2. 李棽.從激勵機制探討知識產權信托交易模式. 河北法學,2008,(10):155-161.
3. 徐星紅.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選擇——融資租賃.江蘇科技信息,2006,(4):36-38.
4. 葉曉凌.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談融資租賃及其創新.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01,(3):15-17.
5. 李延罡.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無形資產證券化融資.商場現代化,2007,(3):178.
6. 林曉安.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專利證券化融資研究.特區經濟,2010,(11):263-264.
7. 楊兆廷,李吉棟.“擔保換期權”與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融資.管理世界,2008,(10):167-168.
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項目號:2012GXS4D074)。
作者簡介:林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邵永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