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麗 龍勇
摘要:文章綜合企業戰略聯盟整體績效和企業個體績效,從合作滿意度、聯盟穩定性、企業盈利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五個方面構建了企業戰略聯盟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將主觀意見和客觀數據集成,提出了基于熵權物元可拓的績效綜合評價模型,對企業戰略聯盟進行實證分析,驗證了評價模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戰略聯盟;績效評價;熵權法;物元可拓
一、 引言
本文基于績效評價應科學合理、客觀真實并兼具可操作性的原則,重點研究企業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和評價標準的具體化,并且以聯盟績效為評價對象,構建基于熵權物元可拓方法的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模型,為聯盟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意見。
二、 企業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戰略聯盟的績效是合作伙伴通過戰略聯盟實現戰略目標的程度。Anderson(1990)指出由于企業間合作的動機不同,成員在合作過程中投入的資源也不盡相同,許多投入的資源無法用市場價格來衡量,且聯盟本身具有多維性、動態性和合作結果的無形性等特點,也使得對聯盟績效進行評價變得較為復雜和困難。因此,對戰略聯盟績效的評價尚無統一標準,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績效的考核指標,大致可分為兩種: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主要從財務指標角度度量,利用市場占有率、銷售額、平均銷售額增長率、資產回報率、利潤增長率等客觀數據判斷聯盟績效;定性指標從非財務指標角度出發,對戰略目標實現程度、總體滿意度、聯盟存續能力、不穩定性、組織有效性等評價,雖然定性指標主觀能動性較大,但研究證明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呈積極的正相關,并且定量指標并不能全部反映戰略聯盟最重要結果,因此在精確客觀指標無法獲取時,輔以主觀性指標,可以更好地度量聯盟績效。
本文認為,對聯盟績效進行評價,應包括聯盟內企業的個體績效和聯盟的整體績效,這樣才能客觀反映聯盟的績效狀況。企業參與戰略聯盟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自己的特定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效果就是企業的個體績效,包括企業經營利潤的增加、生產成本下降等財務目標,以及通過聯盟實現自身市場的擴張、競爭力的增強等戰略目標;而多個企業組成的聯盟,作為一個整體,其也有一些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這些共同目標和利益的實現程度和效果就是聯盟的整體績效,包括聯盟企業共同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對合作的滿意度、聯盟的持續期、穩定性等。通過聯盟內企業的個體績效和聯盟的整體績效來評價聯盟績效,優點在于它突出了聯盟的成功與否不能僅僅由被組建的聯盟來評價,而且也兼顧了聯盟是由多個合作企業出于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而組建的事實。
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結合企業戰略聯盟特點,深入發掘聯盟整體績效和企業個體績效特性,遵循系統科學、簡單可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從聯盟整體績效和企業個體績效入手,具體從五個維度構建了企業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邀請戰略聯盟高管人員參與指標的篩選和完善,利用SPSS統計得分結果并保留分值較高的指標,形成最終企業戰略聯盟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三、 戰略聯盟績效綜合評價模型構建
企業戰略聯盟績效評價涉及眾多定性指標,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借鑒聯盟高層管理人員和相關行業專家意見,物元可拓模型恰恰可以很好地反映相關專家的主觀意見,同時,為降低主觀因素的影響,采用熵權法,有效利用指標數據,保證評價具有較高的客觀性。具體計算方法為:
(1)給出將要評價的物元。研究給出將要評價的物元,將其設為N,可用n個本征c1,c2,…,cn及其相應本征值 v1,v2,…,vn表示,因此待評價對象可用n維物元矩陣來表示,如公式(1)表示。
R=(N,C,V)=R1R2…Rn=N c1 v1 c2 v2 … … cn vn(1)
式中,C=[c1,c2,…,cn]是將要評價的物元的本征向量, V=[v1,v2,…,vn]是其數值。
(2)計算典型區域。典型區域是根據將要評價的物元本征向量及其本征值的數值所在區間所確定的,所以要定出這一需要評價的物元的評價等級和評價計數區域。
Rj=(Nj,Ci,Vji)=Nj c1 vj c2 vj … … cn vj=Nj c1 (aj1,bj1) c2 (aj2,bj2) … … cn (ajn,bjn)(2)
式中,Nj表示該評價物元第j個評價等級,ci(i=1,2,…,n)表示Nj的第i個本征指標,vj1,vj2,…,vjn分別表示Nj關于c1,c2,…,cn的計數區域,即典型區域。
(3)計算節域。節域就是各個本征值在各個評價等級下本征指標計數區域的合并,也就是更廣的計數區域,見以下式(3)所示。
Rp=(p,Ci,Vpi)=p c1 vp1 c2 vp2 … … cn vpn=p c1 (ap1,bp1) c2 (ap2,bp2) … … cn (apn,bpn)(3)
在此p代表等待評價的對象評價等級的全部,Vpi逐一代表了p針對ci的計數區域,就是p的最終節域。
(4)求解相關度。待評價物元各本征指標在不同等級水平的相關函數經過以下(4)式得到。
Kj(vi)=■,vi∈Vji■,vi?埸Vji(4)
其中,
?籽(vi,Vji)=vi-■-■
?籽(vi,Vpi)=vi-■-■
|Vji|=|bji-aji|(i=1,2,…,n)
在此Kj(vi)代表了第i個指標針對第j個等級的相關函數值,?籽(vi,Vji)和?籽(vi,Vpi)逐一代表了第i個指標將要評價的物元值距離它的典型區域與節域具有其長度。
(5)通過計算熵權給出評價指標的權數。第一,根據數據資料建立歷史資料的矩陣。給定針對一個實際需要情況,設計了m種方案也叫評價樣本,每個評價樣本都具有n項評價的指標,那么可以得到本問題的初始矩陣X=xij(m×n),1?燮i?燮m,1?燮j?燮n,如公式(5)。
X=x11 x12 … x1nx21 x22 … x2n xm1 xm2 … xmn(5)
上式xij就是具體數值。
第二,對該陣采取標準變換。
其中的正向性指標是:
yij=■,i=1,2,…,m;j=1,2,…,n(6)
其中的負向性指標是:
yij=■,i=1,2,…,m;j=1,2,…,n(7)
為保證對數運算有意義,且還要滿足概率分布,對歸一化后的矩陣列再進行如下運算:
hij=■(8)
顯然,Hij滿足概率分布,且適用于對數運算。
然后,確定信息熵及熵權。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為:
ej=-■■pijlnpij(9)
式中pij=■。
因此,第j項指標的權數如公式(10)所示。
wj=(1-ej)/■(1-ej)(10)
(6)得出綜合相關度和評價的級別。各個物元對于各級別的綜合相關度是Kj(p),用(11)式計算。
Kj(p)=■wiKj(vi)(11)
若Kj(p)=max{KJ(p)}(j=1,2,…,m),則待評價物元p屬于j等級。
四、 算例分析
1. 確定典型區域和節域。本文對獲取的指標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進行歸一化運算使得指標取值范圍分布于[0,1]區間內,指標取值越大,表示研究對象在該指標上表現越好,并將企業戰略聯盟績效需要評價物元的典型區域給出了5種評價級別,它們是很好、較好、一般、較差、非常差這5類,確定出了典型區域和節域分別見以下:
R1=非常差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0.4)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0.4)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0.4) … … 抵抗風險能力 (0,0.4)
R2=較差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4,0.6)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4,0.6)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4,0.6) … … 抵抗風險能力 (0.4,0.6)
R3=一般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6,0.8)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6,0.8)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6,0.8) … … 抵抗風險能力 (0.6,0.8)
R4=較好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8,0.9)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8,0.9)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8,0.9) … … 抵抗風險能力 (0.8,0.9)
R5=非常好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9,1)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9,1)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9,1) … … 抵抗風險能力 (0.9,1)
R=P 戰略目標實現程度 (0,1) 成員企業交流頻率 (0,1) 合作摩擦中斷次數 (0,1) … … 抵抗風險能力 (0,1)
2. 用熵權法計算指標的權數。本文以某企業戰略聯盟為評價對象,并選取其他四個相同類型聯盟數據,用于計算指標權數,利用公式計算得出了每一項的熵值和指標的權數。如表2所示。
3. 計算最終的相關度及確定評價等級。根據公式(4)計算各指標數據在5個等級上的相關度,并根據公式(11)計算需要評價的戰略聯盟績效的最終綜合相關度,其結果見表3。
此處對于一般等級的最終綜合相關度是最大的,這說明該戰略聯盟績效表現處于中等水平,各項指標表現尚可,措施得當,并且部分指標較好,聯盟戰略目標基本實現。而且通過對該企業戰略聯盟績效的考核,可以將同一類型同一行業中的所有戰略聯盟績效表現進行比較,分析特定聯盟在行業中的相對績效。
五、 結論
隨著企業戰略聯盟的快速發展,聯盟績效綜合評價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企業的戰略聯盟復雜聯合的情況,傳統的利用財務數據來衡量企業績效的方法無法全面衡量企業共同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對此,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既充分發揮客觀數據的可靠性,又最大程度上吸收聯盟管理人員的主觀意見,通過物元可拓理論和信息熵理論的融合,構建了基于熵權物元可拓方法的企業戰略聯盟績效綜合評價模型,并對此度量模型進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實用,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意義,可為聯盟企業管理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Duysters G.M, Heimeriks KH.The lnfluence of Alliance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Paper presented at SMS Conference Rotterdam,2002.
2. 王曉輝,余佳群.高科技企業戰略聯盟績效評價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8,(4):62-64.
3. T.K.Das,Teng.Partner analysis and alli- ance performanc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 gement,2003,(19):279-308.
4. Anderson,J.C., Narus,J.A model of dist- 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 nerships.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42-58.
5. Sampson R C.Experience effects and coll- aborative returns in R&D allianc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009-1031.
6. Gulati R.Alliances and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293-317.
7. Arino A, Measur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 valid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3,34(1):66-79.
8. 石書玲.基于不同評價主體的知識聯盟績效評價模型構建.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18):119-122.
9. 鞠立偉,陳致宏,何璞玉等.基于集成福泉理想物元可拓模型的火力發電燃煤供應商選擇策略.華東電力,2014,42(5):999-1005.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動機、能力、治理及績效視角下的戰略聯盟研究”(項目號:12SKE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整合TCE與RBT視角下的戰略聯盟資產與治理關系研究”(項目號:71172081);重慶師范大學基金項目“基于不同聯盟動機下的聯盟能力、聯盟治理與聯盟績效的關系研究”(項目號:13XWB018)。
作者簡介:龍勇,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景麗,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重慶大學管理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