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


2014年,中國白酒行業繼續深度調整。盡管遭遇了發展困境,但作為醬香型白酒主產區和原產地的貴州,面對白酒行業嚴峻形勢,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注重結構調整、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抓住全國市場消費升級的戰略機遇,開始組成黔酒軍團集體出擊,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背景下,未來3至5年是白酒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7月19日,在2014“黔酒中國行”北京宣傳推介會上,中國酒業協會會長王延才說,貴州作為我國重要的白酒產區之一,要繼續堅持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營銷創新,為商家創造財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優勢品牌
遭遇行業困境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黔人善釀”、“好酒出貴州”之說,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貴州成為我國著名的蒸餾酒生產基地,久負盛名的貴州茅臺享譽海內外,被稱為中國白酒第一品牌。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貴州白酒和中國白酒行業發展一樣,既經歷了行業調整時期的低迷徘徊,也經歷過量價齊升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貴州創造過輝煌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為白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開啟貴州白酒產業海納百川、百舸爭流的新時代。
“十二五”以來,貴州緊緊圍繞“兩加一推”主基調,深入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注重品種、品質、品牌建設,走出了一條白酒產業科學發展、后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成功路子。
2013年,全省白酒產量累計32.4萬千升,工業總產值494億元,工業增加值470億元。產量占全國的2.64%,居全國第12位;產值占全國的9.3%,居全國第4位。
貴州白酒產業的發展,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被譽為“美酒河”的赤水河,為貴州釀造優質白酒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資源和獨特的微生物環境;以遵義和畢節地區為主的黔北地區,以貴陽市和安順市為主的黔中地區,以黔東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為主的黔南地區,共同構成了貴州3個重要名優白酒產業集群;各級政府的重視與扶持,為貴州白酒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受世界經濟持續走低影響和白酒產能過剩的沖擊,白酒行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容樂觀。今年1至5月,貴州規模以上白酒產量、產值、增加值雖然有所上升,但產銷率僅為74.7%,同比下降9.9%,部分主流醬酒企業中高端產品滯銷,被動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市場銷售壓力加大,部分企業資金積壓嚴重,甚至面臨生存壓力。
如何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破解難題?2014“黔酒中國行”給出一解。這既是典型的政府牽線搭臺、企業抱團救市的有效做法,也是積極應對目前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有力措施。
政府搭臺
引導黔酒“出山”
“過去都是酒企靠自己開拓市場,而‘黔酒中國行是政府主導,把貴州白酒聯合起來,組團出擊,提供一個貴州白酒的展示平臺,讓貴州白酒行業提振有足夠的信心。好酒是需要吆喝宣傳和推廣的,‘黔酒中國行是貴州白酒出山的一個好的開端。”貴州釣魚臺國賓酒業公司總經理丁遠懷說。
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白酒是貴州著力打造的“五張名片”之一。貴州副省長王江平指出,立足貴州資源稟賦和自身特色優勢發展白酒產業,是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和渠道,是實現貴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同步小康的有效路徑。
2011年6月,貴州省召開了全省白酒產業發展大會,省委、省政府提出,“未來10年中國白酒看貴州”,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把茅臺鎮打造成為“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為“中國國酒文化之都”的“一看三打造”戰略,優化資源、土地、稅收、金融、人才等要素配置,為白酒產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012年1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明確提出“利用赤水河流域資源和技術優勢,適度發展名優白酒,確保產品質量,維護品牌聲譽,推動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為貴州白酒產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貴州白酒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2014“黔酒中國行”,是省政府在市場調整大背景下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旨在整體塑造“貴州白酒”品牌,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資本與項目對接,經銷商、商超、企業集團、電商等與酒企對接,全方位、多層次拓展市場營銷渠道,不斷提高貴州白酒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
“下一步,貴州省政府將堅持發展圍繞民生為本、企業為基、環境為重的理念,堅持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的方向,強化政務服務、強化政策保障、強化品牌建設、強化市場開拓等幾個方面,加強對貴州白酒企業的支持與扶持,積極推進貴州白酒產業的規模化、生態化、集群化發展。”王江平說,貴州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做大做強白酒產業。
據介紹,到2015年,白酒產業實現規模以上(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到2017年,白酒產業實現規模以上(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
抱團發展
酒企聚力“突圍”
“酒好也怕巷子深”,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日趨激烈的競爭,藏在深閨中的貴州白酒“走出去”已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全省各地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基地化、規模化、規范化的白酒產業聚集呈現加速態勢。
“在貴州實施煤電化一體化產業的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了貴州白酒產業所蘊藏的寶貴財富。”湖北宜化集團董事長蔣遠華說,醬香型白酒擁有悠久的歷史、優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釀造工藝和綠色健康的產品特性,必將成為未來白酒行業發展的主流。
2007年,湖北宜化集團成功收購金沙窖酒廠,成為推進多元化戰略和全國化布局的成功典范。
除此之外,天士力集團、娃哈哈集團、釣魚臺賓館管理局、海航集團、聯美控股、華澤集團、維維股份、萬祥集團、銀基集團等一大批戰略投資機構紛紛涌入,為貴州白酒產業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國酒茅臺的標桿引領下,以習酒、國臺酒、鴨溪酒、董酒、茅臺王子酒、酒中酒、金沙回沙酒、青酒、貴州醇、糊涂酒等“貴州十大名酒”,以貴州迎賓酒、安酒、懷莊酒、珍酒、釣魚臺酒、湄窖酒、鎮酒等“貴州十大名酒提名獎”為主的二線品牌實力不斷增強,一批成長性較好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基本形成了“醬濃并舉、兼顧其他”和高中低檔產品并舉的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貴州白酒共有貴州茅臺、習酒、青溪、國臺、鴨溪、董酒、鎮酒等12個中國馳名商標。
王延才認為,大力發展貴州白酒產業,首先要堅定信心,做到文化自信、品質自信、消費自信。其次要力求變革,加大改革工作的幅度和力度,通過企業體制改革、打造新型混合經濟,積極構建新型廠商關系,理順產業價值鏈條和分配方式,全面解放白酒行業的生產力和創造力,由廠商利益共同體向命運共同體轉變。最后要敢于突破,通過建立新的消費文化和消費理念,科學消費白酒,倡導文明飲酒、理性飲酒,更多宣傳健康、科學、快樂飲酒,以客觀、理性、負責的態度面對公眾,促進消費者對白酒社會角色的理解。(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