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彬
路邊青瓦白脊房、水果蔬菜養殖場、通村通組水泥路、休閑還有娛樂場……一道道靚麗風景折射出石阡縣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同步小康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今年,石阡縣緊緊圍繞2020年與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派出1318名駐村干部按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整合資源、協調力量,積極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用幫扶星火點燃同步小康燎原之勢。
“富”在農家
產業發展把頭帶
“現在,我們不出村就能打工賺錢了,村里有了產業,群眾致富就有了盼頭。”石阡縣楓香鄉鴛鴦湖村村民蔡慶學如是說。
鴛鴦湖村以前以農業種植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2012年起,銅仁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組建工作組到村幫扶,選派優秀干部常年駐村,村里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窮不興產業窮根難除,富不壯產業富不長久。”經實地調研,駐村工作組為村里開出“產業興村”良方,在扶貧隊的幫助下,2013年,該村建成200畝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畝產值達12000余元。今年,村里又種植李子100余畝、藍莓50畝、水蜜桃200余畝,將一塊塊耕地改造成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果蔬產業園,走起產業發展富農家的路子。
“學”在農家
技術培訓助脫貧
“感謝省農科院駐村干部帶來的實用技術,不僅能降低勞動投入,還能提高經濟收入……”青陽鄉大壩村村民董偉說道。
在駐村工作中,石阡縣駐村干部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打造“學習型”新農村,培育“技術型”新農民,重點在“造血扶貧”上發狠力、下苦功,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室、農家書屋的作用,靈活采取專題講座、現場培訓等形式,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養美麗鄉村的建設人才和農村帶富能手。目前,該縣共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388場次,受益群眾21053人。
“樂”在農家
搭建平臺樹新風
“建設美麗鄉村以來,群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也逐漸豐富起來,特別是在扶貧隊和駐村干部的幫助下,村里建起了農民文化廣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增進鄰里之間的和諧團結,到處一片其樂融融的新景象。”鴛鴦湖村70多歲的退休教師汪再榮說。
隨著駐村幫扶不斷升級,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以“水、電、路、訊”為主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昔日貧窮的鴛鴦湖村,如今成了宜居宜游的好去處。 自2012年起,銅仁市委連續派出新農村工作隊進駐該村,開展黨建扶貧和幫助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駐村工作隊隊員自籌資金6萬余元為該村修建文化廣場,購買音響設備、文體設施,積極搭建活動新平臺,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駐村干部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建休閑農莊,興辦農家樂,通過重點打造,示范帶動,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實現了“樂”在農家、農家亦有所樂的新農村建設目標。
“美”在農家
夯實基礎優環境
“如今,出門就是水泥路雨天走路腳上再也不沾泥巴了。路邊還裝了垃圾桶,村容整潔了,村里的環境得到很大的改觀,這真得要感謝駐村工作組和駐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石阡縣大沙壩鄉金星村黨支部書記伍成坤感激地說。
村容整潔是新農村建設的特點和要求之一,縣政協駐村干部楊華根進駐金星村后,通過走訪調研,結合實際,堅持把改善村級基礎設施,夯實硬件基礎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優化農村環境的重中之重來抓。經多方協調,成功爭取到41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目前,該村已實現通組公路硬化全覆蓋;村民娛樂文化活動廣場、排污溝渠改造、垃圾填埋場以及通組公路主干道路的亮化和綠化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自“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實施以來,石阡縣主動出擊,精準發力,加快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民生工程,各駐村干部多方協調、主動參與、帶頭監督,不斷推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果、新突破。在全縣1318名駐村干部的助力下,該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截至目前,各駐村工作組、駐村干部積極協調、解決資金1062.84萬元、協調項目768個,幫助幫扶村謀劃發展思路79784條,解決困難4897件,為群眾辦實事25881件。(作者單位:石阡縣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