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霜

銅仁市德江縣提出“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非公黨建工作。截至今年6月,當地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由2009年底的61個增加到目前的351個,組建率從3.2%提高到54%,非公企業黨的工作覆蓋面到達100%。
多舉并行推進非公黨建
2013年,德江縣組建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的工作委員會并配備1名書記、3名副書記和7名專職工作人員。同時,建立由縣委組織部門牽頭,形成統戰、工商、民政、財政、稅務、工商聯、工會等部門齊抓共管的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為了推進非公黨建工作,30余名縣級領導都建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聯系點,一方面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另一方面,完善非公黨建經費稅前列支制度,加強基礎保障。
與此同時,德江縣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非公企業黨組織:通過黨費返還、稅前列支、財政投入等方式,拓寬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經費投入渠道;采取與行政辦公場所合建共用、與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共建共享等方式,確保非公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有活動場所。縣委組織部每年返還黨費不少于10萬元,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
在縣委的支持下,德江九通醫藥有限公司成為德江縣首家成立黨組織的民營企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紅色動力”。如今,公司已有黨員17人,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還將發展30萬平方米的天麻生產基地,帶動15個鄉鎮近5000農戶人均增收800元,增加就業300余人。
“1+N”提高工作覆蓋面
為了讓基層黨組織覆蓋園區,德江縣推行“1+N”模式,即在園區成立一個直屬黨組織,N個企業黨組織。其中,具備條件的企業,采取單獨組建或聯合組建形式組建黨組織;無黨員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掛靠在直屬黨組織。
在“1+N”的模式下,德江縣委組織部與園區黨總支部建立了聯絡制度,采取區域聯合、行業統籌的形式,在非公企業集聚區建立區域性、行業性黨組織,逐步有序推進小微企業黨建工作的覆蓋,傾力打造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示范一條街。
微企創業園就體現了“1+N”模式的成果。近年來,德江返鄉創業就業的農民工人數大幅增長,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微企創業園,并同步建立黨支部。2014年6月,微企創業園已經完成了第一期建設,共發展以生產加工為主的微型企業108家,黨員創辦企業4家,帶動黨員就業人員9人,帶動就業800余人。
搭建平臺增強凝聚力
為了增強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德江縣開展了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集中宣傳季”活動。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民政等部門參與,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領域中培育5個以上基層組織建設示范點,努力形成“點面結合、規劃科學、門類齊全、各具特色”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領域示范體系,并通過經驗交流會、現場觀摩會等方式,總結推廣示范點的創新創造,努力把點上的經驗轉化為面上的做法,把點上的探索轉化為面上的成果,充分發揮示范點的示范、引導、輻射和帶動作用。
以貴州省德江縣巾幗永春金銀花開發有限公司為例。這家公司位于德江縣城北工業園區,創建于2010年12月。公司黨支部成立于2012年10月,現有黨員7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
在黨支部的推動下,黨員員工發揮了極大的帶動作用。目前,公司自建金銀花基地3200畝,白茶基地168畝,年產值達500余萬元,種植的金銀花和白茶苗木及成品遠銷省內外,輻射帶動4500多戶農戶致富。公司也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國“三八”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產業省級示范基地。(作者單位:德江縣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