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一噸鋼的利潤去年一度跌至0.43元,連根冰棍都買不到。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至5月,我國鋼鐵行業利潤又同比下降9.2%。利潤率的持續下降與鋼鐵行業產能“淘而不汰”不無關系,2011年至2012年全國淘汰煉鋼產能約3700萬噸,而同期又新增產能近9000萬噸。
產能過??梢哉f是多年來我國產業發展的一個“痼疾”。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控制鋼鐵、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調控措施。但尷尬的是,有些長期以來產能過剩的行業卻陷入越治理產能越多的困境。除鋼鐵行業產能依舊旺盛外,2013年以來,我國在建和擬建的水泥生產線產能達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降低到62.9%。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出臺的《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規定,四個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將得到定量限制。具體來說,這些行業只要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就必須淘汰與該建設項目產能數量相等的落后或過剩產能。在實施減量置換的地區,新(改、擴)建項目則應淘汰該項目產能數量1.25倍以上的產能。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的首要任務是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而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能只用“堵”,而要“疏”“堵”結合。一方面,要“堵住入口”,嚴禁核準新增產能項目;另一方面,也要“預留出路”,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即是一項給“出路”的政策,將有利于緩解地方經濟發展與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
實際上,國務院去年就曾明確要求,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要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但由于各地在執行中標準不一,程序不規范,控制產能總量的效果并不明顯。此次制定的《實施辦法》則明確了相關標準、范圍、程序和要求,將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