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友
以前,在一個山村里有個苦命孩子叫王小,七歲沒了爹,八歲沒了娘,孤苦伶仃,住著兩間破草屋,靠上山打柴為生。
一次,王小挑著兩大捆柴下山,見幾個拾柴的小孩正圍在一起用石頭砸一根小長蟲,王小急忙放下扁擔制止。小孩不聽,眼看就要把小長蟲砸死。王小急了,對他們說:“你們把小長蟲放走,我就把這兩捆干柴分給你們。”孩子們一聽,立即停下來。小長蟲朝他點了三下頭,順山坡爬走了。王小就把柴分給孩子們,空著扁擔回了家。
王小回家天色已黑,喝了半瓢涼水就睡了。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座大山上有很多柴草。天明后,他就把積攢的煎餅帶上,鎖上門扛起扁擔就去找那座山。
王小過了幾十條大河,爬了幾十座高山,帶的煎餅吃光了,腳上的鞋子磨透了。他停下來,看看包煎餅的空包袱,再看看對面更高的山,就動搖了,想回去。可一想,走出這么多路了,回去也是餓死。只好扛起扁擔朝前走。他渴了就喝幾口山泉水,餓了就吃野菜、野果,累了就坐在山石上歇一歇。就這樣,他終于來到了一片迷茫的沙漠上,由于又渴又餓,一下暈倒……
“王小哥,你醒醒……”他迷迷糊糊聽到喊聲,睜眼一看,是個陌生小孩在身邊。
“你是誰?”王小驚奇地問。“王小哥你忘了,我是你在拾柴時救活的小長蟲,叫小白龍。王小哥,你怎么到這里來了?”王小把怎么做夢,又怎么到了這里說了一遍。小白龍說:“王小哥,你不要去打柴了,到我家去吧,我爺爺正想見你。”王小點頭同意。
小白龍讓王小趴在他的背上,囑咐道:“王小哥,你合上眼,我不讓你睜你千萬別睜。”王小合上眼,就聽到耳邊嗖嗖直響,耳梢發涼。不多時,就聽到小白龍說:“睜開眼吧!”
王小一睜眼,見一座樓前坐一白胡子老頭。小白龍跑上前說:“爺爺,他就是救我的王小哥。”老人一聽是孫子的救命恩人,特別親熱,把他領上北樓,先上茶,后上菜和飯,讓他吃了個飽。
飯后,爺爺讓小白龍領王小到處逛逛。他倆來到東樓,里面的金銀成山,又來到西樓,里面卻空著,只有墻上掛著一只小竹籃。小白龍說:“王小哥,你臨走時我爺爺給你金子銀子,你都別要,就要這只小竹籃。”王小問為什么,他說:“這是一件寶貝,只要有它,你一輩子也不會餓死。”王小點點頭。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王小要回家。爺爺對他說:“孩子,我這里有許多金銀,你要多少隨便拿。”他說:“爺爺,我不要金子,也不要銀子,就要西樓墻上掛的那只小竹籃。”爺爺想到那只竹籃是家中的寶貝,舍不得!可王小是孫子的救命恩人,就答應了。
小白龍取來竹籃,去送王小。路上囑咐道:“王小哥,回家后,不論是誰想借竹籃,你都不要給他。你把它掛在墻上,等砍柴回來,就有飯菜吃。”王小記住小白龍的話。小白龍又要王小提著竹籃,趴到他的背上合上眼。王小就又聽到耳邊風聲嗖嗖作響……沒多久,就來到了村邊。小白龍問他的家在哪?他朝著自己的破草房一指,再回頭小白龍不見了。
王小回到家,先把屋墻打掃得干干凈凈,再把竹籃掛上,然后就扛起扁擔上了山。等打柴回來,進屋一看,嗬!桌子上擺滿了好飯好菜。以后,每天如此,他覺得奇怪。
這天早飯后,他和往常一樣,又扛起扁擔出了村。可很快就又回來了。他放下扁擔悄悄來到屋門前,扒著門縫,兩眼緊盯竹籃。突然,竹籃轉動起來,并從里面跳出一個姑娘,在桌子上擺起了飯菜。他猛然推門而入,把那姑娘緊緊抱住。從此,姑娘便成了他的妻子。他們一個在外打柴,一個縫衣做飯。兩人互敬互愛,日子過得幸福美滿。村里人見他妻子長得俊,都叫她仙姑。
一天晚上,仙姑對他說:“咱的房子又小又黑,不如另蓋新的。”他說:“咱家沒錢怎么蓋呀?”仙姑說:“沒錢不礙事,只要有個地方就行。”他說:“咱家只有村西一片荒山。”“那也行。”仙姑說完,就和他乘月光來到那片山坡。仙姑在山坡上又量又畫,然后叫王小先回家。王小走后,仙姑刮起一股旋風,躍上半空,正轉三圈,倒轉三圈,落地后,雙腳一跺,“嘩”一聲,眼前便是一座樓房。
兩人住進樓房后。王小也不再上山砍柴,他已有了幾畝好地,成天忙于種田。仙姑除了忙家務,就坐在大門樓下繡花。她繡鳥,鳥兒就像要飛;繡花,花兒就像剛開。
一天,縣官坐著轎子帶著衙役下鄉尋案,路過王小大門前,正好仙姑在大門樓下縫衣裳。縣官見她貌美如仙,忙喊落轎。衙役問半路落轎有何事。縣官說:“天氣炎熱,老爺我口渴想到這家找口水喝。”仙姑聽后忙把他們領上樓,倒上茶。縣官邊喝邊緊盯著她。
這時王小從田里回來,縣官把他叫到一邊說:“我要把你媳婦帶走做縣太太。”王小一聽急忙跪下哀求:“縣大老爺,求您千萬別把我妻子帶走。”縣官說:“老爺我也講義氣,我帶走她后,會給你送個丫頭來。”王小說:“只要你不把我妻子帶走,別的事我什么都答應。”縣官說:“好!我限你三天,把村西的那座大山鏟平,否則就別想要老婆!”說完,乘轎離去。
王小回到樓上,哭著對妻子說了此事。仙姑聽罷,心中暗罵好昏的縣官!可她故意對丈夫說:“既然縣官說了,你就答應了吧。”王小聽后,撲到她的懷里失聲痛哭。她就說:“你莫哭,我決不丟下你去做縣太太。”王小道:“可昏官說,你若不去,除非我在三天內把村西的那座大山鏟平。”仙姑說:“你不用愁,明天我跟你一塊去。”王小想,那座大山不要說兩個人鏟三天,就是全村人幾輩子也鏟不平呀!
第二天,王小扛著鐵鍬,和仙姑來到那座大山下。沒等王小動鏟,只見仙姑朝著西北方向一指,一道銀光閃過,一把銀鏟“唰”地落在她的面前。她拾起銀鏟,朝著大山一揮,又高又大的山立即變成了平川。
三天期限已到,縣官來現場一看傻了眼。王小以為這一關過去就沒事了,誰知縣官又說:“光鏟平大山還不算,想要老婆,必須當天夜里在這片地上種172棵槐樹,當夜發芽,當夜長大,當夜開花。每一棵樹上還要有一個老鴰窩。”說完又乘轎而去。
王小回家,妻子見他苦著臉,問道;“怎么,縣官沒答應?”王小把縣官的話對妻子說了一遍,仙姑更加憎恨縣官。她讓丈夫到東山槐樹林里,走一步拾一粒種,一共拾172粒。要不回頭去,不回頭來。
王小按妻子的吩咐拾回了172粒槐樹種。兩人來到那片平地,丈夫在前,走一步刨一個窩;妻子在后,走一步把一粒種子埋進窩里。直到埋好最后一粒,回頭一看,嗬!172棵槐樹長得又粗又高,樹上開滿了雪白的槐花,而每一棵樹上都有一個老鴰窩,每個窩里的老鴰都在“呀呀”亂叫。
第二天縣官來到現場。查了查,172棵槐樹一棵不少,開著白花,每棵樹上也有老鴰窩。縣官見這些都難不倒他,又心生一計,對王小說:“你最后說句話,我用一個丫頭換你的老婆,你到底干不干?”王小堅定地說:“不干!”縣官把手一揮說:“好!最后一個條件,三天內,你必須把‘不干給我送進縣衙,否則別想要老婆。”說完,又乘轎而去。
王小回到家,妻子見他流著淚,就問:“怎么,縣官又沒答應?”王小把縣官的話講了一遍。仙姑想:好一個昏官,看我怎樣治你!隨即對丈夫說:“你別害怕,我有辦法給他弄到‘不干。”王小想:這“不干”是嘴里說的話,又不是一件東西,你到哪里去弄?
眼看就要到期了,仙姑從柜子里拿出一捆紅絲綢,對丈夫說:“明天你帶著它進縣衙,把它摔在縣官面前,就說這里面包的就是‘不干。”王小牢記妻子的話。
第三天一早,王小扛著紅絲綢來到縣衙,把它放在縣官面前說:“縣大老爺,這里面包的就是‘不干。”縣官覺得奇怪,命衙役把那絲綢展開,見里面是一個藍色的琉璃球。他想:這個玻璃球為什么叫“不干”?它又是干什么用的呢?他剛彎下腰去仔細看。突然那個琉璃球“嘭喳”一聲炸響,把縣官的胡子炸掉了。過去沒有胡子就做不成縣官,仙姑利用這個辦法炸掉他的胡子,目的就是讓他丟官,不再胡作非為。縣官嚇得癱倒在地,眾衙役也都跑散。
王小高高興興回了家,從此再沒人敢欺負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