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稱,8月8日,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網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快播公司法人兼總經理王欣,在逃往境外110天后被抓捕歸案,經國際司法合作渠道由相關國家移交中國警方。
中國網報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被捕消息一曝光,便引來宅男們無限唏噓,這也標志著“快播已死,有事燒紙”終被蓋棺定論。這位曾經在深圳農民房打造出全中國市場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之怪才,能把技術流玩轉的風生水起,卻在法律意識上留下一片蠻夷之地。而靠“打擦邊球”來野蠻生長的快播,也終于零封了自己的江湖。這對后來者來說,算是一個警醒。
壓倒快播的“稻草”,除了涉及網上傳播淫穢色情信息,還有侵權盜版被罰。其2.6億的天價罰單的重拳堪稱KO(Knock out,拳擊用語,指把對方擊暈)。但快播的盈利模式,在業界并非是首創者,也恐怕不是絕后者。所以要問的是,一個快播倒下,是否“繼承者”們會春風吹又生?
先從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說起。快播之所以成了宅男利器,無疑是把準視頻點播技術的好經給念歪。但對于市面上很多知名的下載軟件來說,淫穢色情電影所附著的種子幾乎無孔不入,且有的可以打通全協議播放的通道,進行邊下載邊看,美其名曰“云技術”。那些早已經洗白的軟件著實對此驚恐萬分。淫穢色情資源的刮毒不清,也讓這些P2P下載神器們頗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而對于侵犯版權這一說,在當下高壓線豎起的語境下,正規的網站和軟件服務都已經厘清。只是,眾多盜版中小影視站卻還在一路狂奔。在快播事件之后,國家版權局展開了專項的網絡侵權盜版案件查辦,許多在廣告收入和版權侵犯之間夾縫生存的網站,在后快播時代中的角色扮演恐怕依然是灰色。而考慮到市場的純潔性,把他們像快播一樣請出戰斗序列,恐怕再合適不過。
強拆報亭是無知和傲慢
《環球時報》報道:近日,北京市集中整治報亭,不少市民抱怨買報難、買不到報。據悉,北京好多報刊亭被強拆,這種事讓人遺憾乃至憂慮。
報亭是近代印刷文明的產物。在近代國民國家、國民形成過程中,報紙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即使在數字媒體獲得極大發展的今天,世界主要報紙的言論作用仍不可小覷。報亭在近代國家及近代文明的發展中,作用極大。今天,報亭已積淀成為一種文化存在。看一座城市的報亭,就可以讀懂這座城市的問題。再看北京有關部門整治強拆報亭,其行為與世界文明潮流相違,表現了無知,更是傲慢。
今天,那些進入現代城市榜的大城市的整齊、清潔,都不是“管治”出來的,而是“治理”的結果。作為城市必不可少的報亭,需要的是報業銷售人員的自治、自我管理,而非強制取締。
也許有人說,在網絡時代,數字媒體已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印刷物需求日益降低。但這并不能成為取消公眾閱讀權利的理由。任何一種新媒體,都不是對以往媒體的簡單否定,而是對以往媒體的吸收、融合。我們必須認識到,報亭銷售的報紙,是公眾閱讀多樣性的保障。這個問題,最終涉及公眾知情權的保障。一座城市只有保障所有公民的知情權,才是一座好城市,也才有資格稱為現代城市。
警惕學術出版偽繁榮
《北京晨報》報道:目前全國500余家國有出版社,大部分有人文學術出版業務,數量更龐大的民營公司中,近年也有很多轉戰于此。表面看,似乎很“繁榮”,但值得警惕的是:當下人文學術出版內容“泡沫化”的傾向。
近年來,國家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體現形式就是“出書”,于是,高校、社科研究機構都有大量研究經費“要花”,都有大量著作、成果“需要”出版,目前的學術成果考評機制激勵著學者們有著無窮的“寫書、出書”動力,造出一派“繁榮”景象。
然而,學術研究靠的是勤奮加天分,并不是錢多就能出成果。抗戰時西南聯大連生存都很困難,卻做出許多令世界矚目的成果。相反,近年來靠“項目經費”和“評職稱”繁榮起來的“成果”“著作”,又有多少具有創新性、開拓性,具有真正的學術價值?當然,不能一概否定,但確有相當數量的作品內容重復陳舊,質量低劣粗糙,雖然參與者得到了眼前利益,但對學術進步而言,利少弊多。
在今天,參與到人文學術出版的單位很多,可具備相應實力的不多,嚴肅作品經它們一出版,反而失去了學術價值。做學術出版,需要強大的編輯團隊,需要苦練內功。
在執行學術出版規范時,既要考慮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如“匿名評審制度”,同時也應注意學習、繼承中國學術出版傳統。當然,解決人文學術出版困境最根本的出路,還是要靠營造寬松、自由、民主的學術氛圍和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