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佳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韓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次金融危機讓韓國政府開始反思韓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弊端,此后,加大對高端科技和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二十一世紀初,以影視和音樂演出為代表的“韓流”初現端倪,在其后的十多年里迅速發展,席卷世界。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人口尚不足5000萬、國土面積只有云南省1/4大小的韓國便由籍籍無名一躍成為文化輸出大國。
盡管韓國的影視作品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韓國政府卻并不滿足于單單推廣以電視劇和電影為主的快餐性大眾文化,他們認為如果要讓世界真正了解韓國和韓國文化,必須大力推廣以圖書為代表的純文字嚴肅作品。韓國文學翻譯院正是誕生于這一背景之下,是專門為向海外傳播韓國文學與文化而設的政府機構。
一、韓國文學翻譯院的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韓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隨著經濟的騰飛,韓國國內文壇開始重視起韓國文學國際化的問題,提出政府應該關注韓國文學的國際推廣。于是從八十年代韓國開始對本土文學提供外文翻譯出版的支持,翻譯項目由文化部直接管理。最初,翻譯語種僅限于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其中以英文為重。到了九十年代,這項事業由文藝振興院接管。1996年5月,“韓國文學翻譯金庫”成立,韓國文學的出版翻譯從政府的直接事業轉為間接事業,韓國文學的世界化初現端倪。
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韓國因為急著把韓國文學推介到國際,所以工作的重點完全集中在翻譯上,其運營模式是將選定的文學作品譯成外語,在韓國國內印刷出版后向國際發行。由于初期翻譯作品的水準參差不齊,再加上缺乏海外發行和推廣經驗,幾年實踐下來,他們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很難形成有效的海外讀者群,若要想成功將韓國文學推廣到國外,必須轉變工作思路。于是,韓國文學翻譯院(KOREA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STITUTE,簡稱KLTI)應運而生。2001年3月,文藝振興院把出版翻譯事業和“韓國文學翻譯金庫”一體化,成立了韓國文學翻譯院。2005年依據《文化藝術振興法》第23項第19條的規定,正式明確了韓國文學翻譯院為國家法定機關,隸屬于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是其下屬的特殊財團組織。翻譯院成立后,韓國向國外推介的出版題材也由最初的文學領域擴展到人文、歷史、兒童讀物上。翻譯院的發展戰略目標是致力于推廣韓國文學,克服世界出版領域中韓國文學的“少數語言文學”的身份局限,試圖把自己打造成為國際化的世界級文學交流機構。
二、韓國文學翻譯院的主營業務
韓國文學翻譯院是韓國政府和韓國民間力量結合的產物,是推動韓國文學及韓國出版走向世界的平臺之一。翻譯院主要負責開展韓國文學國際化出版和宣傳所需的各項工作:圖書翻譯、與韓國文學有關的國際交流事業、發掘并培養專業翻譯人員、對外宣傳、研究韓國文學世界化與翻譯的相關政策、組織各種把韓國文學介紹給海外讀者的活動等等。除此之外,翻譯院建設和運營韓國文學翻譯圖書館,在網絡上提供韓國文學翻譯作品及相關資料。
1.培養圖書翻譯人才
由于韓國的人口不足5000萬,各語種習得者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完成韓國文學作品高質量的翻譯工作,這大大限制了韓國文學作品國際化推廣的進程,于是,培養出一批優秀圖書翻譯人才是韓國文學翻譯院成立的初衷。眾所周知,要用外語原汁原味地展現一本蘊含民族精神和本國文化精髓的文學作品實屬不易,不僅要橫跨兩種語言文化的鴻溝,譯成品還要能被對象語言的讀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最佳的方式便是由本國譯者和外國譯者通力合作。翻譯院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有特色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它沒有將目光局限于發展本土翻譯人才上,而是把精力更多的花在培養國外的專業翻譯人員,資助具有潛力的外國籍翻譯人才。韓國文學翻譯院在選擇外國籍翻譯人才進行資助的過程中,發現具備一定翻譯能力的跨國婚姻夫婦成為最佳人選,而韓國很多走出去的文學作品,也是這些跨國婚姻的“副產品”。
每年韓國文學翻譯院計劃培養十名左右的翻譯人才。海外申請者可以事先通過翻譯院的官方網站提交1/3的翻譯作品,經過相關領域專家的嚴格審核后,通過者可以得到1500萬韓幣(合9萬-10萬人民幣)的資助經費。與此同時,翻譯院與韓國一些知名大學合作,開設韓國文學翻譯課程和特別講座,鼓勵國內外具備一定資質的外國人到韓國來學習韓國語言和文化。例如他們在中國挑選韓國語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提供在韓兩年期間的全部學費、每月100萬韓幣(合6千-7千人民幣)的生活費、往返機票等。
為提高韓國文學作品的翻譯質量,鼓勵其在海外的出版,從1993年起設立了韓國文學翻譯獎。韓國文學翻譯獎的評審對象是在海外出版社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過韓語翻譯作品兩部以上的翻譯家的作品。每年根據對原作的理解程度、譯作的“信”“達”“雅”及可讀性以及在當地引起的反響等標準選擇候選作品,從這些作品中最終評定出一部翻譯大獎和兩部翻譯獎。除此之外,為挖掘向世界介紹韓國文學的翻譯新人,翻譯院每年還評選“韓國文學翻譯新人獎”,鼓勵后起之秀。
2. 聯絡海外出版,進行海外宣傳和營銷
翻譯院的主營業務還包含聯絡引進韓國圖書版權的海外出版社和代理公司,通過開展“海外翻譯出版資助項目”和“海外出版營銷資助項目”等各種資助項目,大力支持韓國圖書版權的輸出。韓國認為像韓語這樣的亞洲語言屬于弱小語言圈,韓語出版物處在世界出版界的邊緣,如果一味照搬由歐美大型出版集團左右的出版市場邏輯,韓國出版就會被完全孤立起來,因此,韓國出版的國際化需要政府的積極扶持。翻譯院下設的翻譯出版部是這些項目的具體執行部門,每年翻譯出版部選出一些他們認為有助于韓國文化世界化宣傳的圖書,資助其外文翻譯和海外出版銷售。例如,2011年韓國文學翻譯院聯合美國Dalkey Archive出版社策劃出版韓國叢書系列,計劃于2013年到2014年在美國首批出版25本韓語書的英譯本。作為該項目的主要資助者,韓國文學翻譯院將承擔總費用75萬美元中的大部分。
韓國文學翻譯院下屬的宣傳交流部的主營業務是通過召開韓國國內外的國際性文學活動和作家文人間的交流,幫助外國讀者深入了解韓國文化,拓寬海外讀者層。2005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韓國以主賓國的身份亮相,提出了“韓國之書100”的代表展品,韓國出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這次書展的主要負責機構就是韓國文學翻譯院。2011年在翻譯院的主導下,韓國出版界第一次參加代表阿拉伯語圈的阿布扎比國際圖書展。書展中,翻譯院舉辦了“中東和遠東的相逢(Middle East Meets Far East)”主題活動,展示了翻譯成阿拉伯語的韓國出版作品,并向阿布扎比國立圖書館和迪拜扎耶德大學捐贈了韓國圖書的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譯本。除積極利用國際書展的平臺進行宣傳外,翻譯院還支持一些作家直接到國外參加書展、研討會、出版紀念會等活動,讓其接觸和熟悉國際氛圍,以便其寫作能與世界接軌。2009年,韓國文學翻譯院分別在瑞典、巴西、俄羅斯和美國舉辦文學活動,向這些國家介紹韓國文學作品,并邀請一些知名的韓國作家在活動中朗讀自己的作品并與當地讀者直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此同時,翻譯院也邀請很多外國作家來韓,提供他們與韓國作家直接交流的機會,借此搭建韓國作家與國外作家之間直接的人際關系網絡,有助于更好地將韓國文學介紹到國際文學界。
三、韓國文學翻譯院取得的成就
韓國文學翻譯院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出版格局中翻譯作品多是受出版社委托后成文的訂單式存在模式。最初在翻譯的圖書的選定方面,一直采取的是譯者直接申請后由專家審查并決定是否給予經費支援的形式。不過因為是自選,所以圖書的甄選范圍狹窄,必然會漏掉一些代表性圖書。為了彌補之前工作的不足,后來成立了“翻譯圖書選定委員會”,通過每年兩次的評審,圈定韓國國內數百種包含文學、人文、兒童讀物在內的代表性圖書供譯者們挑選。據韓國文學翻譯院官方網站上所公布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如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部管理時開始算起,韓國政府總共支持了約850種文學作品的翻譯,其中翻譯院援助了30個語種近800冊圖書的翻譯。
從整體上看,在系統地進行韓國文學的外語翻譯和支持培養國外翻譯人才等方面,韓國文學翻譯院都起著決定性作用。除了啟動對優秀譯者進行集中支持的“韓國文學翻譯院翻譯家”項目外,還開辦了“翻譯學院”,導入培養準翻譯家的教育制。翻譯院先后為韓國國內外培訓了翻譯后備人才300多名,這些后備人才成為韓國文學國際化推廣良性發展的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系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