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軍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蔣作君就如何完善中醫藥體制機制建設,促進中醫藥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代表致公黨中央做了大會發言。
蔣作君委員首先介紹說,針對中醫藥發展問題,致公黨中央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他說,調研發現,由于中醫藥法制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監督服務體系不健全,中醫藥在基層的覆蓋面小、人才匱乏、服務能力不足;中醫藥與西醫在管理體制和財政投入方面相差很大,“重西輕中”、重大型儀器檢查輕“望、聞、問、切”現象普遍存在;對中醫藥的扶持政策難以持續性落實。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蔣作君委員代表致公黨中央提出了如下建議。
他說,首先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有必要成立高規格的國家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研究解決中醫藥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和促進中醫藥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要進一步明確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統籌規劃的職能,加強地方中醫藥行政管理體系建設,推進中醫藥改革發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編制并實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中醫藥改革發展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編制實施國家中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啟動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中醫藥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國家發展中醫藥的方針、目標、任務、步驟以及措施。

▲蔣作君委員做大會發言 本刊記者 高軍/攝
第三,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和機制。一是完善中醫醫療機構分類和評價等中醫藥服務的管理政策;二是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方式;三是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籌資政策,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政策等;四是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政策;五是完善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
第四,讓中醫藥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互相配合的基層醫療衛生保障體系;二是將適宜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內容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三是在研究調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地方增補目錄工作中,增加中藥品種;四是建立健全中醫藥同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治和重大傳染病防治的機制。
對于如何推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蔣作君委員說,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體制建設;二是制定產業發展鼓勵政策,注重中藥整體產業鏈的發展;三是加快推進包括中藥,中醫藥醫療、康復、預防保健、養老、慢性病和亞健康人群健康干預,中醫藥文化和診療設備等在內的產業發展步伐,并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推動。
而對于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蔣作君委員指出,一是建立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形式多樣的培養模式;二是鼓勵名老中醫師帶徒,通過師承方式培養高層次的中醫師;三是對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進行鑒別,對確有實際診治疾病能力的,由國家或省(區、市)組織培訓和考核后納入中醫醫療技術人員管理;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吸引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是長期以來的熱門話題,針對這一問題,蔣作君委員說,要積極實施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以中醫藥知識為載體,促進中華文化傳播。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種“綠色醫學”越來越受國內外民眾歡迎,已經傳播到16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各國醫療保健的一個重要選擇。因此,建議積極實施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戰略,通過外交、文化、教育和僑務等部門的各種渠道,發揮孔子學院文化交流、醫療科研機構學術交流以及企業產品推廣等多途徑、多形式的作用,以中醫藥知識為載體,促進中華文化的廣泛傳播,壯大我國的軟實力,進而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蔣作君委員還特別強調,必須加快《中醫藥法》的立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