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
9月10日夜,9·11紀念日前一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正在播放的“美國達人秀”突然中斷,電視鏡頭里出現了奧巴馬表情嚴肅的臉:“我會毫不猶豫地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組織采取行動。我作為總統的一條核心原則是,如果你威脅到了美國,你將無藏身之處。”
恐怖分子更時髦了
在CNN看來,對于一個想終止戰爭,還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總統來說,徹底消滅ISIS,或許是他最不想發表的演講。
事實上,讓奧巴馬乃至整個美國如此頭疼的,并非是恐怖組織周而復始的死灰復燃,而是其本身就在不斷進化。有中情局前官員說這是伊戰3.0時代,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則直言:“與恐怖組織的戰斗已經從街道延伸到了互聯網。”
乖乖女一夜之間變成了“圣戰新娘”,近來英國20歲女孩阿克薩的故事成為熱門議題。阿克薩,第二代英國移民,她的父母上世紀70年代從巴基斯坦移民英國格拉斯哥,一家人生活平靜富裕。就在去年之前,阿克薩還是一個愛讀《哈利·波特》,喜歡酷玩樂隊的英國普通人。然而,去年11月,阿克薩突然消失,4天后從國外給父母打來電話。此時,她已經穿越土耳其邊界,進入敘利亞。
在阿克薩的父母看來,女兒沉迷于社交網絡,接觸到了大量極端組織思想,并深受毒害。阿克薩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槍支照片,呼吁粉絲效仿波士頓爆炸案兇手。根據美國中情局估計,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組織可能擁有兩三萬人,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之前估算的1萬人。這其中,有15000人來自于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000人來自于歐美發達國家。在《華爾街日報》看來,ISIS采取了更為復雜的社交媒體戰略,通過高清視頻和關鍵詞來搞宣傳,這與只會躲在小樓里,為電視臺提供模糊不清錄像的本·拉丹有本質不同。套用美國國務院前發言人克勞利的話說:“這是將老把戲玩出了新花樣。”
緊趕潮流的ISIS還成立了多語言媒體中心,通過出版雜志,研發APP,甚至無人機拍攝等手段,對自己的組織進行全方位宣傳包裝。除此之外,極端組織的水軍們熟練地通過社交媒體的推介功能不斷發布熱點話題,同時他們還大搞病毒營銷,比如在信息中插入“世界杯”這樣的熱門標簽,使自己的廣告迅速傳播。
當家做主不容易
2014年9月6日,一張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的懸賞5萬美元的通緝令引起關注。通緝令的主角名叫艾哈邁德·阿布薩姆拉,32歲,畢業于美國東北大學計算機專業,曾就職于通訊公司,擁有美國、敘利亞雙重國籍。此人被控向恐怖組織提供物質支持等罪名,但有媒體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此人實際上是ISIS多語言媒體中心的大總管。
弗萊被斬首事件被視為極端組織網絡公關戰中最為囂張的一次攻勢。斬首的兇手操著一口英國口音,有媒體認為此人屬于ISIS450名英國人中的一員。也有媒體解讀說,深受經濟危機打擊,難以在西方社會融入主流,這些都迫使年輕人,尤其是穆斯林移民二代們迫切需要一個不被邊緣化的新環境。他們加入極端組織,并不是為了充當小角色,而是要成為“弄潮兒”。據英國天空電視臺的調查,斬首視頻公布不久,就又冒出3萬個新的支持ISIS的推特賬戶。
聯合國已在9月9日要求各國防止和制止ISIS招募本國人員,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已開始醞釀相關法案,防止本國公民加入極端組織。與此同時,美國反恐通訊戰略中心也在臉譜、推特、YouTube上建立自己的賬戶,并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針對恐怖組織的宣傳逐一批駁,他們的對象并非極端分子,而是極端分子試圖影響的普通人。
另外一方面,美國早已表明并不想再打一場地面戰爭,因此也不會派出地面部隊。故此,美國人希望自己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通過扶植當事國代理人來扮演“演員”。9月11日,克里出現在巴格達,為新組建的伊拉克政府打氣。正如《紐約時報》所說:“打擊ISIS,不只是扔炸彈就可以解決問題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