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萍
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藝術創作的過程。一堂好的教學,既要重視科學性,也要重視藝術性,那么如何通過課堂表現教學的藝術性呢?
一、 語言藝術
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課堂講授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因此語言水平在教學中占有突出地位,說話要講究藝術,相聲演員的表演往往引人入勝,主要是靠對語言的巧妙運用和扎實的基本功。在講課時,也要講究課堂藝術,才能吸引和感染學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準確、清晰、流利。外語教師講授的是語言課,因此對語言的使用水平較之其他教師要求更高,其次是語言要風趣,富有哲理。講話要有幽默感和科學情趣。同時在語調上要謙遜溫和,抑揚頓挫,速度上張馳有度和鮮明的節奏感。如果把語言藝術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便能產生美感,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表達出來了。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設計每堂課的開場白,一開始盡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在講授季節的變化,我沒有讓大家讀生詞,而是這樣開頭,We all know that the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Before we start learning the text.lets enjoy a poem first.
Sping is gay with flower and song.
Summer is hot and the days are long.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Winter brings snow.
And the new year again.
這首詩優美的意境和韻律立刻感染了學生,大家情不自禁的讀了起來,與此同時還饒有興趣地將詩譯成了中文,相互交流,這節課我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很愉快。
英語教學語言一般很枯燥,教師發音,學生模仿。在教語音時我也注意配合教學內容盡量使一些妙語佳句,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教[ai],這個音素時,我給了一首小詩讓大家練習,My kite is white,My kite Is light, My kite is in the shy,Now low,now high,You see the kite .這首詩朗朗上口,沒一會就背過了,通過挖掘教學語言中美的東西,不少學生學英語興趣大增,他們高興地說,原來只覺得漢語文字優美,英語很枯燥,其實英語語言也很美,有獨特的魅力。
二、 提問的藝術
英語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問題是思維的動力,而思維又常常從提問開始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課堂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并非所有提問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提問同樣講究藝術。有的老師看到學生上課打瞌睡或是做別的事情,為了懲罰他們便搞突然襲擊,提問他們。結果使這些同學在大家面前丟了丑,從心理上對老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甚至對這門課也失去了興趣,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還有的教師提問太簡單或是太難,都會使提問失去意義。還有的老師為了監督學生課前預習,一上課就連珠炮似的對學生發問,弄得學生不知所措,效果自然不好。有經驗的老師,在提問前先創造一個輕松、活躍、愉快的語言場景。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人常說“觸景生情”有了客觀存在,才會有思維活動,作為思維表現形式的語言是與客觀存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濃厚的語言情景才能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發生興趣,輕松氣氛可減輕心理壓力。通過提問,大家對課文產生了興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講完課文后,給大家留了思考題,讓大家課后準備下次課發言,這樣做,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提問時,教師還應隨機應變,必要時增添一些幽默情調,在詼諧的氣氛中,把學生引導的話題的最佳狀態。記得有一次,我問一個學生問題,他結巴半天回答不上來,若我再問下去,他很可能說不知道,這是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小幽默,我對他說,你別著急,先想想,我給大家講個笑話。Teacher: What are the three words,
Student:Which pupils use most often at school
Student:I dont know
Teacher:correct
同學們大笑起來,我因勢利導,對那個學生說,我不希望你給我的回答也是這三個字。這位學生不好意識拒絕回答,終于盡自己的能力圓滿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由此,我體會到,提問的過程也是師生交流情感的過程,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一個巧妙提問,一句幽默的語言或一個細小的表演而激動,而深思,從而處于美好的創造過程中,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在備課上下一番功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使提問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
三、 表演的藝術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聲調和手勢、動作等來幫助學生了解教學內容是常用的教學手段,如何使教師的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也有一個表演藝術問題。有些教師上課語言平淡、動作呆板、缺乏激情。學生上課不帶勁。教學效果自然差,而有些教師緊扣教學內容,再輔之以適當的動作表情,時而侃侃而談,時而激情高昂,時而低沉深情。教師想一個高明的指揮,調度學生思維的千軍萬馬。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進入角色,方能感動學生,使他們也進入角色。在有故事情節的課文中,我充分利用表情、動作的形象教學手段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啟發學生來表演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體態語言,大家興趣濃厚,這樣課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下課了大家還在一起討論生活中的體態語言。實踐證明,用形象教學的方法進行外語教學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能將教學寓于樂趣之中。
組織好外語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是多風格、多層次的,包含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多方面的學問,值得我們鉆研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