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宋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的法律控制

2014-11-06 02:20:06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謝 波

(重慶警察學院 法學系,重慶 401331)

北宋時期的西南主要是指當時的成都府路(益州路)、夔州路、梓州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和廣南西路等地。北宋時期,西南地區(qū)因民族成分復雜、地理位置遠僻而被視為“蠻荒之地”。宋承唐制,對西南民族地區(qū)仍然實行懷柔為主的羈縻政策。羈縻政策反映到法律控制上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北宋皇帝通過詔敕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從經(jīng)濟支持、授官任用等方面進行法律優(yōu)待;一是囿于狹隘的民族觀,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不盡信任,在法律上體現(xiàn)出防范限制的一面。

一、賜田減稅:北宋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優(yōu)待

唐宋時期,西南地區(qū)民族眾多,羈縻州縣或某一部族往往由少數(shù)民族酋首直接統(tǒng)轄,土地占有和社會生產(chǎn)關(guān)系相對穩(wěn)定。北宋建立后,西南少數(shù)民族上層大多納土歸明。所謂“歸明”,南宋趙升在其《朝野類要》卷3中指出:“歸明,謂元系西南蕃蠻溪峒,久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yǎng)濟。”翻檢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西南少數(shù)民族納土歸明的記載比比皆是,聊舉數(shù)例:

(真宗天禧三年)十二月,富州蠻首向光澤表乞納土。[1]7806

(神宗元豐)六年正月丙申,經(jīng)制宜州溪洞、知沅州謝麟言:“……生界思廣洞酋長具到人煙戶千四百二十七、口六千二百六十三,納土歸順。”[2]1548-1549

(徽宗大觀二年)六月乙酉,涪州夷族納土。……三年春正月丁卯,夷州納土。己巳,胡

耳西道蠻納土。二月丙子朔,播州納土。[3]78-79

當然,納土歸明者眾多并不意味著北宋不再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進行賜田安置。對于非納土歸明者,北宋仍然實行既有的賜田安置法。景德二年(1005),南丹州蠻淮勍承襲父職,被其弟淮辿驅(qū)逐后,率部屬投宋,真宗詔令“宜州賜閑田資給之”[4]14200。至和二年(1055)正月,荊湖北路鈐轄、轉(zhuǎn)運司上言:“知龍賜州彭師黨以其族來歸”,仁宗“詔本路常加存撫之,仍議所與官及所居處授田頃畝之數(shù)以聞”[1]7808。由此可見,當時朝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賜田標準并沒有定制。元祐二年(1087)六月,權(quán)知桂州兼主管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苗時中上奏:“儂順清占奪任峒,與梁賢智父子互相持害,請將順清并家屬就湖南近里州軍編管,依例給田土。”對于此事,樞密院給出了處理意見:

任峒元(孫)[系]儂順清父祖主管,雖因梁賢智父子占奪,不當私相讎殺,及與廣源州楊景通交通。已該登極大赦,請?zhí)匾罋w明人例與茶酒班殿侍,其家屬令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差人押送,道州給賜田土,羈縻無令出入。[1]7800

哲宗批準了樞密院的意見。苗時中和樞密院所謂“依(歸明人)例”,說明元祐年間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賜田安置已是有章可循。“歸明人例”應包括神宗以來,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在賜田方面的全國性立法①。需要指出的是,納土歸明者也并非一無所獲。徽宗曾于崇寧二年(1103)九月詔令:“歸明人如系納土歸明,并與依條支破職田。”[1]7040職田是宋代官員在職補貼的官田,其數(shù)量多少以差遣為別,根據(jù)這件詔令,納土歸明官員應可依法獲得職田。宣和三年(1121)五月,地方對歸明官添差不厘務是否應授予職田發(fā)生了異議,工部檢法后認為,“檢會《政和令》,諸添差官系納土歸明,職田依正官給。”徽宗最終詔令歸明不厘務官仍支給職田[1]3711。這進一步通過立法保障了西南民族地區(qū)納土歸明官取得職田的權(quán)利。

北宋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的稅賦征收主要有三種形式,即不納稅賦、不定額稅賦和定額稅賦,前兩者與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經(jīng)濟優(yōu)待相關(guān)。太平興國八年(983)八月,“辰州言溪、錦、敘、富等四州蠻求內(nèi)附輸租稅。詔令州長吏察其傜俗情偽,并按視山川地形,具圖來上”[5]7-8。這里,宋太宗沒有同意納稅請求。咸平元年(998),富州歸明官向通漢請求納租賦,宋真宗“以荒服不征且慮奸謀擾叛”而未允許。史料中錄存了這件詔敕:“汝遠遵朝闕,繼上封章。欲于陬落之田,重定賦輿之數(shù)。雖忠勤之備睹,諒播種之異宜,前典甚明,難遵什一。乃誠可尚,有煩再三。當體綏懷,更加安撫,所請宜不允。”[1]7804通過此詔不難看出,北宋將部分社會發(fā)展水平較低的西南民族地區(qū)看做“荒服”,加之出于防備“奸謀擾叛”之考慮,對其不予征收稅賦。雖然“荒服不征”只是北宋羈縻政策的具體表現(xiàn),但客觀上卻造成了免除西南少數(shù)民族稅賦的效果。當然,北宋并非對所有西南少數(shù)民族都免征稅賦,下面來看神宗元豐三年(1080)四月的一次立法情況:

梓州路轉(zhuǎn)運司言:“……緣羅個牟村蠻熙寧七年后方量納官稅,不同省地熟夷納二稅役錢。”詔:“羅個牟村蠻既納稅賦,即是省地熟戶。見在圖籍,并系熟夷,不委所奏,有此異同。……令轉(zhuǎn)運、鈐轄司審實以聞。”后逐司奏羅個牟村蠻但量納稅物以羈縻之,實與省地熟蠻不同。[6]7385

這件詔敕由梓州路轉(zhuǎn)運司上奏而引起,奏中“省地熟夷”當是歸附日久、生產(chǎn)水平較高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詔敕確立了以“生”“熟”來判斷西南少數(shù)民族是否應交納稅賦的標準。“生”“熟”之分不過因其漢化程度之深淺予以區(qū)別而已,隨著時代推移,其始為生,既而進于熟,熟之斯極,遂變而為“漢”[7]363。盡管這部分“熟戶”已成為承擔北宋稅賦的編戶齊民,但這種稅賦仍具象征意義,正如劉復生先生所言:“少納或不納某些內(nèi)地居民要交納的稅費成為常例,輕徭薄稅成為宋政府西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一個既定政策。”[8]早在開寶六年(973)七月,宋太祖就下詔規(guī)定,廣南州縣每年繳納稅米,“每石加率錢一百六十,自今每(碩)[石]止納十文,余并除放”[1]5089。嘉祐四年(1059)十月,仁宗頒布赦書:“湖南郴、道、永州、桂陽監(jiān)及衡州茶陵縣夏秋二稅外,每丁別納錢、絹、米、豆、藥物。箭簳者②、無業(yè)者予盡除,有業(yè)者予減半,自今進丁,更不添納。”[1]6454下面來看神宗的兩件詔敕:

(熙寧九年十月)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司言:“沅州新歸明人戶實貧乏,乞除放去年倚閣秋稅。”從之。[6]6809

(熙寧九年)十一月一日,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司言:“勘會溪州歸明人戶委得不曾作過,又本處去歲亦是災旱,今年并值霖雨,畬種失時,乞依辰州所奏,許令南江富、古等州不作過人例,候五年滿日,起納丁身稅米。”從之。[1]7809

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司所謂“倚閣”即暫緩征收之意,這反映出沅州少數(shù)民族已是須向朝廷納稅的編戶齊民,所以才會有緩征秋稅之說,而免除倚閣秋稅的做法則體現(xiàn)了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稅收優(yōu)待。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司所言“丁身稅米”,史載:“歲斂丁身錢米,所謂丁口之賦。”[9]113這種丁口之賦在宋代一直處于逐步除放的過程之中③。奏言建議對溪州少數(shù)民族在5年內(nèi)免征丁身稅米,其中提到的“不作過人例”當包含對安分守法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減免稅賦的立法,否則不至于以此為據(jù),這些無疑也是北宋朝廷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的一種稅收優(yōu)待。即便是北宋對西南民族地區(qū)征收稅賦,亦如龔蔭先生所言,“宋朝時期,對民族地區(qū)羈縻州、縣、峒蠻民的征收,在宋王朝的經(jīng)濟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微不足道的”[10]371-372。

二、封官授爵: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授官任用之法

北宋在西南民族地區(qū)設有經(jīng)制州和羈縻州,二者之間也存在相互轉(zhuǎn)換的情況。宋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授官任用的方式多樣,其基本方法是任用少數(shù)民族上層為官,讓他們進行統(tǒng)治,從而達到“以夷制夷”之目的。宋代史料中多次記載的宋太祖任用辰州徭酋秦再雄為官一事十分典型:

太祖既下荊湖,思得通蠻情、習險扼而勇智可任者,以鎮(zhèn)撫之。有辰州徭人秦再雄者,……屢以戰(zhàn)斗立功,蠻黨伏之。太祖召至闕下,察知可用,面以一路之事付之。起蠻酋,除辰州刺史,官其一子為殿直,賜予甚厚,仍使自辟吏屬,盡予一州租賦。……而邊境妥安,由神機駕馭,用一再雄而已。[11]729

這是宋太祖在平定荊湖地區(qū)后,任用西南少數(shù)民族為官的例子。事例中太祖擢以刺史,賦予自置吏屬及征收租稅之權(quán)力,顯然是采行羈縻政策,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朝廷在西南民族地區(qū)的代理人進行間接統(tǒng)治。《朝野類要》卷1云:“荊廣川峽溪洞諸蠻及部落蕃夷受本朝官封而時有進貢者,本朝悉制為羈縻州。”但從史料記載來看,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授官仍以無實權(quán)的虛銜和低級軍職為多,下面來看幾例: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四月,補澧州慈(和)[利]縣土丁都指揮使陳士洪為三班借職,充本縣土丁都指揮使,以荊湖轉(zhuǎn)運使許逖言其在邊御蠻有功故也。[1]7805

(神宗元豐六年十二月)錄潭溪歸明人楊晟象為右班殿直,楊晟嚮為三班奉職,楊昌卑為三班借職。后湖北轉(zhuǎn)運司言,晟嚮大首領(lǐng),桀黠,能用其眾,又以為左班殿直。[6]8206

(哲宗元祐六年六月)乙卯,詔以田思利為銀青光祿大夫,充溪洞都巡檢。[4]332

在上述事例中,相當一部分西南少數(shù)民族是因為有功而被授官的,北宋這種以功(利)為中心的考慮也表現(xiàn)在授官任用立法的其他方面。熙寧九年(1076)十月,提點湖南刑獄朱初平上奏:“歸明人楊昌慍等累差招諭羅崖等溪峒人戶,備見用心”,宋神宗下詔授楊昌慍等人三班奉職、巡檢差遣[6]6802。這是西南少數(shù)民族因功而被差遣的詔敕。元豐二年(1079)六月,鼎州言:“都監(jiān)向世溫自陳歸明及三考,乞再任。”宋神宗批準:“江南諸向首出歸明,最為忠順,可依所乞。”[1]7810這件詔敕同意了歸明官續(xù)展差遣年限的請求,使其在更長的時間里享有實權(quán)。元祐元年(1086)四月,宋哲宗詔:“今后殿侍系歸明徭人,尋醫(yī)侍養(yǎng)各不限年,許參班。內(nèi)有已授差遣或在任人,卻依元路分與合入差遣。”[1]4145也是一件對歸明官差遣優(yōu)待的詔敕。下面再來看三件有關(guān)歸明官遷資磨勘的詔敕:

(神宗熙寧六年)九月二日,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司言:辰州南江將官楊萬與蠻斗敵。有詔楊萬遷兩資,余遷資減磨勘。[1]7809

(神宗元豐八年五月)詔:“知邵州關(guān)杞保明到招納芙蓉、石驛、浮誠等峒人戶歸明,其開路、采木、獻田等有勞效者,凡三百三十二人,并轉(zhuǎn)資賜錢帛有差。”[6]8516

(哲宗元祐元年五月)詔誠州修建羅蒙寨、天村大由堡效用歸明班行頭首等八百四人轉(zhuǎn)官加級,賜帛有差,以獻納地土,采斫竹木,開通道路之勞也。[6]9164

這三件詔敕提到的歸明官皆因有功于宋而獲得升遷優(yōu)待。詔敕中的“遷資”、“轉(zhuǎn)資”是指升遷為更高一級的資序(寄祿官階),宋代官員的資序直接決定俸祿、敘封、恩蔭等實際待遇。至于“磨勘”,是官員在任內(nèi)每年由上級官司考核其政績得失,若合格遷轉(zhuǎn)官階,不合格則延期磨勘,真宗朝以后大致確立了文臣3年、武臣5年一次的磨勘遷官之法。熙寧六年敕“減磨勘”的做法顯然更有利于歸明官的晉升。歸明官致仕后的待遇亦與其是否有功相關(guān),宋代致仕官員一般只給半俸,而神宗元豐三年正月詔:“給歸明人、宮苑副使儂智會全俸。”原因是他年老有功[1]3672-3673。儂智會之所以被授予宮苑副使,也是在助宋平定廣南西路蠻亂后請求推賞,由神宗詔補其為宮苑副使的[1]7800。

此外,慶歷六年(1046)五月,歸明舉人李渭言:“本化外溪洞人,父在日補鶴繡州軍事推官。逮臣長成,取辰州進士文解,試于南省,乞特依歸明人例文資錄用”,仁宗詔補為齋郎[1]7038。這說明在仁宗朝就有了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蔭補的規(guī)定。對于歸明軍官死亡后的承代,仁宗皇祐二年(1050)正月詔:“施州自今歸明軍校死者,許其子孫代守邊,仍先給食鹽,其衣襖須三年乃給之。”[1]7038元豐六年正月,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司言:“邵州蒔竹縣接近芙蓉、石驛未歸明溪峒各愿納土,乞增賜公使錢。”宋神宗詔令賜錢千緡[1]7810。“公使錢”又稱公用錢,是宋官僚機構(gòu)的特別費用,類似于今天的招待費,范仲淹曰:“國家逐處置公使錢者,蓋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還有行役之勞,故令郡國饋以酒食,或加宴勞。”[12]545這件增賜公使錢的詔敕無疑減輕了歸明官的經(jīng)濟負擔。

在羈縻州縣歸明官(土官)的承襲方面,北宋有一套特殊的制度設置。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月,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司奏下溪州刺史彭儒猛死,其子彭仕端請求承襲,于是宋廷命彭仕端知下溪州[6]2453。這里的“下溪州(今湖南永順縣境)”為當時北江地區(qū)的羈縻州,其土官承襲則要得到朝廷封授。這種封授權(quán)在另一則史料中也有所體現(xiàn):“(景德)二年,夔州路降蠻首領(lǐng)皆自署職名,請因而命之,上不許,第令次補牙校。”[4]14175再看有關(guān)土官承襲的一段史料:

國初,彭氏納牌歸順,許通市易。……仕羲祖父五世襲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其諸州將承襲,必率蠻首共議子孫若弟侄親黨之當立者,具州名文移辰州,州(史)[吏]保明,止申鈐轄司,然后以聞,而賜敕告、印牌,每隔江望拜闕庭而受恩。其州有上、中、下溪、龍賜……等州,每州有押案副使及校吏,皆自補置之。[1]7808

分析上述史料,可以整理出西南民族地區(qū)土官承襲的大致程序,如下表:

表1 西南民族地區(qū)土官承襲程序

通過史料和承襲程序不難看到,西南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既世襲為本族酋長(都誓主),又被中央王朝委任為羈縻州縣的行政長官(刺史);北宋在賦予羈縻州縣歸明官一定自治權(quán)(程序1、4)的同時,亦在程序設置上強化了中央的權(quán)威(程序2、3)。宋代蕃夷的授官承襲事宜由兵部職掌,《宋史·職官志》記載:兵部“掌兵衛(wèi)、儀仗……廂軍、土軍、蕃軍,四夷官封承襲之事”[4]3854。甚至對蕃夷封襲的官告印紙也作了規(guī)定:“凡封蠻夷酋長及蕃長綾紙兩種,各一等:……中綾紙一等。七張,法錦褾,中牙軸,青帶。藩蠻官承襲、轉(zhuǎn)官用之。”[4]3846這些無疑都反映出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封襲的重視及其制度設置的嚴密。

三、防范規(guī)制: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人身限制之法

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防范限制以人身控制為重心。天圣四年(1026)十月,樞密直學士薛田奏:“益州見管職員文帳內(nèi),有歸明軍將后行四十余人,即今只有十余人,乞與除落‘歸明’二字。”仁宗批準了薛田的奏言[1]3503。這說明“歸明”之稱帶有一種歧視、限制的意味,否則奏文中不會出現(xiàn)“乞與除落”的說法。正是受此種防弊思想的影響,北宋采用了一系列人身控制措施,以防備、限制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

首先,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立有“遷移”的法律限制措施。早在太祖朝就有將西南少數(shù)民族遷入內(nèi)地州軍的先例。乾德五年(967)十月,宋太祖曾內(nèi)徙溪州團練使彭允足為濮州都指揮使,原因是彭允足等溪洞酋首“據(jù)山險,持兩端”,故將其遷至內(nèi)地[6]196。北宋通過遷移之法將西南少數(shù)民族上層調(diào)離本土,使其失去依恃,從而消解他們對統(tǒng)治秩序可能構(gòu)成的威脅。大中祥符七年(1014)十一月,真宗“以辰州溪洞都指揮使魏進武補三班借職、監(jiān)房州稅,仍給裝錢赴任”,后來魏進武“自言房州接歸、峽山路,頗近蠻界,乞移他所,遂改淮南”[6]1902。大中祥符六年十月,魏進武“率山猺侵擾城寨”[6]1851。翌年二月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司報告:“蠻賊魏進武已招赴盧溪縣請罪。”[6]1864可見,在遷移魏進武到淮南為官之先,其存在謀亂行為,這顯然對北宋統(tǒng)治構(gòu)成了威脅,所以宋真宗將其移至內(nèi)地州軍。大中祥符九年九月,宋將曹克明平定撫水州蠻亂后,“蠻人納器甲凡五千數(shù),愿遷漢地者七百余口”。真宗詔:“分置廣西及荊湖州軍,賦以官田。”[2]421這是將西南少數(shù)民族遷移到邊地州軍的詔敕。

神宗熙寧三年八月,詔:“歸明人除河北、河東、陜西、京東、川廣不差外,余路并許差注。內(nèi)京東路除北界歸明人外,余歸明蠻傜亦聽。”[1]7038這件詔敕幾乎將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遷移范圍擴大到全國。元豐六年九月,僉書峽州軍事判官張燾言:“竊見殿直舒光貴增差峽州監(jiān)押,光貴本沅州溪峒首領(lǐng)歸明,恐不可管勾一州之民。”于是神宗詔令吏部將舒光貴遷移到京東西路任差遣官[6]8169。這次頒詔無疑遵循了熙寧三年敕的規(guī)定。下面來看紹圣四年(1097)五月的一次頒詔情況:

廣西經(jīng)略司言:“據(jù)知南丹州莫世忍牒,男公鞫與弟公佞自成唇吻,前去歸明,乞在本路安泊。公鞫稱曾入貢,……帶到妻男等二十一人。同歸明人閑勞共六人……本司今相度,欲差人伴送前去吉、鄂州,給田產(chǎn)安泊。”詔:“莫公鞫,與鄂州團練副使,不簽書公事;閑勞,與吉州長史,并不支請受。仍令廣西經(jīng)略司差人伴押前去鄂州交割,令于本州一處居住,候到,給予系官堪耕種田土。仰本州常切羈縻。”[6]11587

哲宗這件詔敕同意了廣西經(jīng)略司的奏言,分別遷移莫公鞫和閑勞二人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吉州(今江西吉安)任低品官。奏言中“差人伴送”及詔敕中“差人伴押”、“常切羈縻”之類的說法,再次透露出北宋君臣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存有的戒備防范之心。

其次,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人身限制還表現(xiàn)在其他方面。下面來看神宗、哲宗朝的兩件詔敕:

(元豐七年)五月十一日,詔:“辰州土丁屯守城、沅州,每十人兼顧歸明人四人。”從荊湖路相度公事孫覽請也。[1]6758

(元祐元年十一月)荊湖南路安撫、轉(zhuǎn)運司言:“準敕相度邵州弩手上番事,今蒔竹縣臨口等寨鋪管內(nèi)溪峒人戶,近方歸明,蠻性未馴,乞依舊輪差弩手防拓。”從之。[6]9513-9514

詔敕提到的“土丁”、“弩手”是宋代非正規(guī)的地方武裝,他們不脫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亦無需政府供養(yǎng)。據(jù)學者林文勛研究,義軍是宋政府在西南地區(qū)招募的一支少數(shù)民族軍隊,荊湖南北路義軍自宋初就已建置,包括義軍、土丁、峒丁、弩手四類[13]。北宋竟然要動用軍事力量來“兼顧”“防拓”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防范限制之嚴密可見一斑。還有官員因防控西南少數(shù)民族失職而遭降官處罰。徽宗政和元年(1111)三月,權(quán)發(fā)遣廬州周燾、通判蔣階、僉判陳簡夫被降一官,行舒城縣主簿、權(quán)縣事劉嘉止被降一官沖替,原因是“坐舒城縣私走歸明人也”[1]3919。北宋對歸明官也作了人身限制,元豐三年六月,根據(jù)參知政事章惇的上奏,宋神宗詔:“富、吉二州歸明守官人聽如漢官差使,出入免監(jiān)視。”[6]7418可見,在這件詔敕頒布前對歸明官當有監(jiān)視之制,而歸明官的地位則低于漢官。元祐五年(1090)五月,樞密院言:“令舉人及曾聚學人,并陰陽、卜筮、州縣停廢吏人,諳造兵器工匠,并不得入溪洞與歸明蠻人相見,違者以違制論。”[1]6514宋哲宗直接批準了奏言。這件詔敕從另一側(cè)面說明,北宋試圖通過隔斷漢人中的“危險群體”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系,以此消除西南少數(shù)民族對封建統(tǒng)治的威脅。直到北宋末年,宋政府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人身限制也未放松,宋徽宗朝的一次頒詔可以印證:

(宣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樞密院言:“荊湖南路安撫鈐轄司申邵州狀,見管歸明蕃蠻官七員連家屬八十二人。本州沿邊去處接連湖南武岡軍蠻洞,今來諸處編配移送到蕃蠻,眾聚語言,情偽不辨,難以關(guān)防……樞密院送荊湖南路鈐轄司相度,申本司。……今來邵州所乞?qū)⒁姽苻U人等分移本路僻遠不系沿邊州軍,難以施行外,今相度,潭、邵州權(quán)行住配,今后有移配之人,即乞分送道、郴、衡、永、全州、武岡軍、桂陽監(jiān)羈管施行……”詔依所申。[1]7043

北宋荊湖南路包括潭、邵、道、郴、衡、永、全7州及武岡軍和桂陽監(jiān),史稱“湖南九郡”。宋代“湖南九郡”及湖北的辰、沅、靖三州則是瑤人活動頻繁之區(qū)[14]49。難怪邵州(今湖南邵陽)官司對犯罪后編配到此地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頗為顧慮——他們可能與邵州境內(nèi)7名歸明官聯(lián)合起來構(gòu)成變亂力量。這件詔敕的頒制涉及邵州官司、荊湖南路安撫鈐轄司、樞密院三個機構(gòu),經(jīng)過層層上報、核查,最后宋徽宗詔令移送至潭州(今湖南長沙)和邵州“權(quán)行住配”。從中不難看出,北宋自地方到中央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戒備事宜的重視及其防弊思想的一致性。

四、結(jié)語

北宋西南民族地區(qū)是所謂“蠻夷”的聚居與雜居地。宋廷在羈縻政策的指引下,針對西南民族地區(qū),積極展開撫制相結(jié)合的法律控制。這種法律控制以靈活的皇帝詔敕為法律形式。從法律控制的內(nèi)容來看,賜田安置、稅收優(yōu)待和授官任用顯示了北宋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經(jīng)濟、政治籠絡;遷移、防拓、隔離等人身限制之法則清晰體現(xiàn)出北宋的防弊思想。北宋西南地區(qū)相對緩和的民族關(guān)系、安定的社會秩序,也正是在這種撫制結(jié)合的法律控制中得以維系。

注 釋:

①參見拙文《北宋對“歸明人”的法律控制》,《北方論叢》2009年第6期。

②這里的“箭簳者”應指以箭桿為頭飾的箭桿徭,時至今日,郴州、永州仍然是箭桿徭聚居的主要區(qū)域。參見奉恒高主編的《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頁。

③除放情況參見梁太濟的《兩宋身丁錢物的除放過程》,鄧廣銘、漆俠主編:《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57-72頁。

[1]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2]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3]王稱.東都事略[M].濟南:齊魯書社,2000.

[4]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錢若水.宋太宗實錄[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

[6]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7]譚其驤.長水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劉復生.宋朝西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土地賦稅政策[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3).

[9]馬端臨.文獻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0]龔蔭.中國歷代民族政策概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1]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13]林文勛.宋代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義軍[J].思想戰(zhàn)線,1990(1).

[14]王明生,王施力.瑤族歷史概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伊人无码视屏|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欧美日韩福利|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免费jizz在线播放|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综合网| 日韩久草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91丝袜乱伦|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91视频首页| 亚洲美女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欧美无专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超碰色了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色综合狠狠操|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看看一级毛片|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正在播放久久|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网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亚洲永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