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摘 要:軟并網技術是通過晶閘管導通角的逐步打開控制并網電流,實現異步發電機的平穩并網。這種方法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多為直接逐步開放晶閘管的導通角,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該文提出了一種采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放開加電流閉環PI調節相結合的軟并網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了一種基于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異步發電機系統,仿真驗證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為異步風電機組軟并網系統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異步發電機 軟并網 仿真 晶閘管
中圖分類號:TM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076-01
軟并網技術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本文所建立的風電機組軟并網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打開的同時,引入電流PI閉環調節,計算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實現了有效的實時控制,采用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技術,可以得到一個平穩的并網過渡過程,而不會出現沖擊電流[1],使并網沖擊電流控制在1.2~1.5倍額定電流以內,得到一個比較平滑的并網過程,為軟并網控制系統的研制提供參考依據。
1 采用軟并網技術的異步發電機系統
1.1 軟并網系統結構和控制原理
軟并網閉環控制器原理如圖1所示,
我們已知當系統檢測到發電機轉速接近同步速(99%),發電機輸出端斷路器閉合,發電機經雙向晶閘管接入電網,晶閘管觸發角此時開始由180?到0?逐漸打開[2]。為使軟并網過渡時間盡可能短,晶閘管完全導通的時刻與電機到達同步轉速的時刻應盡可能接近。但是如果晶閘管導通速度過快會產生較大的沖擊電流,所以導通角又需緩慢放開。據此,我們可以確定晶閘管觸發角隨時間的基本變化趨勢,即從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導通到電機達到同步速,觸發角由180 °緩慢放開到0 °。在實際的軟并網電路控制中也多直接采用這種方式。
但是這種開環控制方式顯然是不穩定的。由此我們引入電流閉環調整量。通過實際采樣電機定子電流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仿真顯示,當并網沖擊電流出現時,這一調節可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達到實時控制的目的。
如圖1中引入閾值的目的在于,當電流偏差已經很小時,可以認為電機已經基本并網穩定,通過閾值和限幅環節快速將觸發角置0。當和雙向晶閘管并聯的自動并網開關檢測到觸發角為0時,即認為晶閘管完全導通,將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渡過程至此結束。
整個軟并網過程中,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基本趨勢和PI算法的確定,需要配合調節,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限流效果。
1.2 軟并網系統的仿真驗證
異步發電機的軟并網采用了由雙向晶閘管調壓電路、一組串聯斷路器、一組并聯斷路器組成的軟并網裝置。串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1)控制異步發電機在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并網過程。當雙向晶閘管觸發角為0,即晶閘管完全導通,給并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2)以關斷信號,將雙向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程結束。
軟并網的控制策略為[3]:采用限流式軟并網,即主要以電機的定子電流作為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根本依據,通過采樣電機定子電流,并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值,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對晶閘管基本變化趨勢進行校正。最后經過閾值和限幅環節生成的觸發角再返回去控制雙向晶閘管,達到限流的目的。
對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仿真結果如下圖2、3所示。由上圖可見,定子電壓經由軟并網過程,緩慢的上升到額定全壓。
由圖2、3可見,軟并網裝置實現了抑制并網沖擊電流的目的。最大沖擊電流控制在并網穩定電流的1.5~2倍之內,當并網沖擊較大時,PI電流閉環控制可以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軟并網過程的持續時間較短,大概經歷0.32 s左右即可達到穩態,減小了對電網的諧波污染。
2 結語
該文設計給出了一種帶PI閉環調節的適合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控制方法,通過仿真驗證了其有效性。結果表明,通過對并網電流的閉環控制,可以得出較好的并網過程,使電機的并網瞬時電流控制在額定電流的1.5~2倍之內,并且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葉杭冶.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李建麗.大型風電場并網對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性的影響[D].山東:青島大學,2007.
[3] 楊順昌.并網運行的異步發電機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電工技術學報,1991(2):21-25.endprint
摘 要:軟并網技術是通過晶閘管導通角的逐步打開控制并網電流,實現異步發電機的平穩并網。這種方法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多為直接逐步開放晶閘管的導通角,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該文提出了一種采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放開加電流閉環PI調節相結合的軟并網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了一種基于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異步發電機系統,仿真驗證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為異步風電機組軟并網系統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異步發電機 軟并網 仿真 晶閘管
中圖分類號:TM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076-01
軟并網技術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本文所建立的風電機組軟并網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打開的同時,引入電流PI閉環調節,計算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實現了有效的實時控制,采用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技術,可以得到一個平穩的并網過渡過程,而不會出現沖擊電流[1],使并網沖擊電流控制在1.2~1.5倍額定電流以內,得到一個比較平滑的并網過程,為軟并網控制系統的研制提供參考依據。
1 采用軟并網技術的異步發電機系統
1.1 軟并網系統結構和控制原理
軟并網閉環控制器原理如圖1所示,
我們已知當系統檢測到發電機轉速接近同步速(99%),發電機輸出端斷路器閉合,發電機經雙向晶閘管接入電網,晶閘管觸發角此時開始由180?到0?逐漸打開[2]。為使軟并網過渡時間盡可能短,晶閘管完全導通的時刻與電機到達同步轉速的時刻應盡可能接近。但是如果晶閘管導通速度過快會產生較大的沖擊電流,所以導通角又需緩慢放開。據此,我們可以確定晶閘管觸發角隨時間的基本變化趨勢,即從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導通到電機達到同步速,觸發角由180 °緩慢放開到0 °。在實際的軟并網電路控制中也多直接采用這種方式。
但是這種開環控制方式顯然是不穩定的。由此我們引入電流閉環調整量。通過實際采樣電機定子電流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仿真顯示,當并網沖擊電流出現時,這一調節可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達到實時控制的目的。
如圖1中引入閾值的目的在于,當電流偏差已經很小時,可以認為電機已經基本并網穩定,通過閾值和限幅環節快速將觸發角置0。當和雙向晶閘管并聯的自動并網開關檢測到觸發角為0時,即認為晶閘管完全導通,將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渡過程至此結束。
整個軟并網過程中,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基本趨勢和PI算法的確定,需要配合調節,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限流效果。
1.2 軟并網系統的仿真驗證
異步發電機的軟并網采用了由雙向晶閘管調壓電路、一組串聯斷路器、一組并聯斷路器組成的軟并網裝置。串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1)控制異步發電機在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并網過程。當雙向晶閘管觸發角為0,即晶閘管完全導通,給并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2)以關斷信號,將雙向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程結束。
軟并網的控制策略為[3]:采用限流式軟并網,即主要以電機的定子電流作為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根本依據,通過采樣電機定子電流,并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值,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對晶閘管基本變化趨勢進行校正。最后經過閾值和限幅環節生成的觸發角再返回去控制雙向晶閘管,達到限流的目的。
對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仿真結果如下圖2、3所示。由上圖可見,定子電壓經由軟并網過程,緩慢的上升到額定全壓。
由圖2、3可見,軟并網裝置實現了抑制并網沖擊電流的目的。最大沖擊電流控制在并網穩定電流的1.5~2倍之內,當并網沖擊較大時,PI電流閉環控制可以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軟并網過程的持續時間較短,大概經歷0.32 s左右即可達到穩態,減小了對電網的諧波污染。
2 結語
該文設計給出了一種帶PI閉環調節的適合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控制方法,通過仿真驗證了其有效性。結果表明,通過對并網電流的閉環控制,可以得出較好的并網過程,使電機的并網瞬時電流控制在額定電流的1.5~2倍之內,并且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葉杭冶.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李建麗.大型風電場并網對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性的影響[D].山東:青島大學,2007.
[3] 楊順昌.并網運行的異步發電機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電工技術學報,1991(2):21-25.endprint
摘 要:軟并網技術是通過晶閘管導通角的逐步打開控制并網電流,實現異步發電機的平穩并網。這種方法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多為直接逐步開放晶閘管的導通角,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該文提出了一種采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放開加電流閉環PI調節相結合的軟并網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了一種基于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異步發電機系統,仿真驗證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為異步風電機組軟并網系統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異步發電機 軟并網 仿真 晶閘管
中圖分類號:TM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076-01
軟并網技術是目前大型異步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的關鍵控制技術,本文所建立的風電機組軟并網控制系統的仿真模型,在晶閘管導通角逐步打開的同時,引入電流PI閉環調節,計算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實現了有效的實時控制,采用雙向晶閘管的軟并網技術,可以得到一個平穩的并網過渡過程,而不會出現沖擊電流[1],使并網沖擊電流控制在1.2~1.5倍額定電流以內,得到一個比較平滑的并網過程,為軟并網控制系統的研制提供參考依據。
1 采用軟并網技術的異步發電機系統
1.1 軟并網系統結構和控制原理
軟并網閉環控制器原理如圖1所示,
我們已知當系統檢測到發電機轉速接近同步速(99%),發電機輸出端斷路器閉合,發電機經雙向晶閘管接入電網,晶閘管觸發角此時開始由180?到0?逐漸打開[2]。為使軟并網過渡時間盡可能短,晶閘管完全導通的時刻與電機到達同步轉速的時刻應盡可能接近。但是如果晶閘管導通速度過快會產生較大的沖擊電流,所以導通角又需緩慢放開。據此,我們可以確定晶閘管觸發角隨時間的基本變化趨勢,即從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導通到電機達到同步速,觸發角由180 °緩慢放開到0 °。在實際的軟并網電路控制中也多直接采用這種方式。
但是這種開環控制方式顯然是不穩定的。由此我們引入電流閉環調整量。通過實際采樣電機定子電流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仿真顯示,當并網沖擊電流出現時,這一調節可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達到實時控制的目的。
如圖1中引入閾值的目的在于,當電流偏差已經很小時,可以認為電機已經基本并網穩定,通過閾值和限幅環節快速將觸發角置0。當和雙向晶閘管并聯的自動并網開關檢測到觸發角為0時,即認為晶閘管完全導通,將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渡過程至此結束。
整個軟并網過程中,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基本趨勢和PI算法的確定,需要配合調節,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限流效果。
1.2 軟并網系統的仿真驗證
異步發電機的軟并網采用了由雙向晶閘管調壓電路、一組串聯斷路器、一組并聯斷路器組成的軟并網裝置。串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1)控制異步發電機在接近同步速時,開始并網過程。當雙向晶閘管觸發角為0,即晶閘管完全導通,給并聯斷路器(Three-phase Breaker2)以關斷信號,將雙向晶閘管短接,軟并網過程結束。
軟并網的控制策略為[3]:采用限流式軟并網,即主要以電機的定子電流作為晶閘管觸發角變化的根本依據,通過采樣電機定子電流,并與電流給定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電流偏差值,經過PI調節算法,計算出所需要的晶閘管觸發角的調整量,對晶閘管基本變化趨勢進行校正。最后經過閾值和限幅環節生成的觸發角再返回去控制雙向晶閘管,達到限流的目的。
對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仿真結果如下圖2、3所示。由上圖可見,定子電壓經由軟并網過程,緩慢的上升到額定全壓。
由圖2、3可見,軟并網裝置實現了抑制并網沖擊電流的目的。最大沖擊電流控制在并網穩定電流的1.5~2倍之內,當并網沖擊較大時,PI電流閉環控制可以迅速將沖擊拉回到合理范圍之內。軟并網過程的持續時間較短,大概經歷0.32 s左右即可達到穩態,減小了對電網的諧波污染。
2 結語
該文設計給出了一種帶PI閉環調節的適合試驗用電機的軟并網控制方法,通過仿真驗證了其有效性。結果表明,通過對并網電流的閉環控制,可以得出較好的并網過程,使電機的并網瞬時電流控制在額定電流的1.5~2倍之內,并且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葉杭冶.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李建麗.大型風電場并網對電力系統電壓穩定性的影響[D].山東:青島大學,2007.
[3] 楊順昌.并網運行的異步發電機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電工技術學報,1991(2):2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