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娜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還有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不斷惡化的環境質量,這種情況在林業生態模式中尤其明顯。該文試圖從林業的生態模式入手,來進一步總結林業生態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術并對如何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林業 生態模式 惡化 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a)-0159-01
我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位,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林業資源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擁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對森林植被的破壞現象也屢見不鮮,生態環境逐漸失去平衡。近幾年來,國家對林業資源開始實行保護政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開始對林業資源進行相應的保護利用,實現“小投入、大收益”的經濟發展模式。
1 我國目前林業資源現狀和進行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的必要性
1.1 我國目前林業資源的現狀
我國林業缺乏,且林木分布南北差異較大,森里的覆蓋率低。大部分林業資源集中分布在西南和東北的邊遠山區,以及東南丘陵一帶。根據我國第四次的森林資源普查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們國家,森林面積為19545.22萬hm2,林木蓄積量約為101億m3,世界排名第六。但是我國人口眾多,因此平均下來的人均森林面積僅為0.12 hm2,是世界平均值的1/6,人均林木蓄積量僅為9 m3,是世界平均值的1/8。森里覆蓋率也僅為世界的一半,是13.9%,排名在100名之后。盡管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我國人民也沒有停止砍伐森林的雙手,日復一日的在破壞我國的森林資源,我國的林業系統因此遭到了重創。許多在森林中生存的珍稀野生動物也因此而滅絕,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目前對于我國的林業市場來說,林木需求量大,但是林木產品短缺,因此我國的林木加工商不得不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昂貴的林木原料,這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1.2 我國進行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的必要性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支持,我國屬于原材料的加工大國,因此,林木資源對我國來說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林業資源為我國的加工行業提供了基礎原材料,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較低、水土流失嚴重,因此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工作,建立林業生態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伴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政府開始實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我國每個公民當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2 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
2.1 林、牧、畜草復合型的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
對于傳統的林、牧、畜草復合型的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我們一般采用傳統的栽培管理方式進行種植。第一,就是對于造林樹苗的挑選工作。“三倍體毛楊林”、“歐美107楊”、“中林46號楊”等樹苗都是很好的造林樹苗,是我們進行造林工作的首選。第二,就是造林苗地的選擇工作。在進行造林樹苗的栽種的時候,要選擇那些土地肥沃、適合樹苗成長發育的田地進行栽種。本次實驗中我們選擇的是胸徑大于4 cm的優質的、沒有病蟲侵害的樹苗進行栽種,在地點的選擇上,我們選擇的面積為53 hm3。按照這個比例進行栽種的樹苗的存活率是最高的。對于牧草的種植選擇來說,我們要選擇那些優秀的、生命力強的紫花優質苜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比較好的牧草品種有苜蓿一號和苜蓿五號等等。在進行牧草品的種植的時候,栽種人員要把握好苗地之間的密度,保證好每棵牧草都有充足的成長空間,然后在進行栽種。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比較合適的栽種密度為3 cm×6 cm或者是3 cm×8 cm。栽種幼苗的時候,首先要對土地表面深挖一個40 cm左右的坑,然后再將肥料放入溝內。肥料可以選擇用10 kg左右的腐熟糞肥和0.25 kg左右的磷酸二銨進行施肥,施肥完畢之后還應該將肥料和土壤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在保證幼苗間距的情況下進行栽種,繼而為幼苗澆灌一定量的溶液,為幼苗提供充足的營養,保證幼苗的健康成長。對于幼苗的養護工作,要進行定期的澆水和夯實。在對幼苗進行栽種過后的第15天之后,可以開始對幼苗進行第二次的澆水工作。并且對新栽種的幼苗,也要進行周期性的除草工作,基本上為每年三次。在每年的冬季來臨之前,還要注意給幼苗進行防凍水的澆灌。轉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再進行新一輪的澆水、除草以及防蟲工作,以保證幼苗的快速、健康成長。
為了保證牧草幼苗栽種土地的平整,在牧草種植第一年的秋天就應該對土地進行相應的翻耕工作。冬天到來之前,也要對土地進行一定的防凍保護工作,以確保來年開春之后土地的繼續利用。有的林木工作者為了提高樹苗和牧草的成活率,還在土地中進行磷酸鈣等肥料的播撒等工作。
2.2 糧復合型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技術
在對棗糧復合型林業生態模式進行栽培管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在進行樹苗的定值處理之前,要確保在冬季冰凍期來臨之前進行澆灌和開溝工作,為日后的林業生態模式下栽培管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等到來年春季到來,4月份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樹苗的定值工作。在進行樹苗的栽種的時候也要注意到其間距問題,密度過小會造成樹苗的成長環境不利,密度過大又會影響其經濟效益。因此,合理的控制樹苗與樹苗之間的間距是影響樹苗能否順利栽種的重要因素之一。栽種完樹苗之后,就可以開始對栽種田地進行除草和施肥工作,來保證樹苗的有機、快速、健康成長。
作為糧食作物,其栽培和管理技術更是尤為重要。糧食作物大多都是矮徑植物,因此將棗樹和糧食進行有機的結合種植,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空間的利用率,達到較好的經濟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糧食作物的生長,便于同時管理,節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2.3 地果、菜套復合林業的生態經營模式的栽培管理技術
對于這類復合林業的生態經營模式的管理,要選擇合適的農產品和林業相結合,一般的生態模式都是將葡萄果樹和油菜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種植。但是,這種模式對葡萄植株的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葡萄植株之間的間距為0.5 m×1.5 m,對于葡萄樹苗的栽培和保護工作應該時刻都在進行,以便維持葡萄植株的健康順利成長。
3 結語
通過對上述三種林業生態模式的描述,進一步說明了林業與糧食種植業之間的緊密聯系,通過彼此之間的取長補短,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豐富了林業資源,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從根本上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寶劍,劉國權,孫守玲,等.林業生態模式試驗示范栽培技術總結[J].天津農林科技,2007(6).
[2] 周金成,杜閩佳.我國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的戰略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1).
[3] 何林,尤正通,丁敏.夏秋竹筍—— 四季竹的栽培管理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8(8).
[4] 張漢芳.淺析如何促進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的協調發展[J].經營管理者,2009(12).
[5] 隆紹國.試論林業生態與旅游發展前景[J].吉林農業,2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