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山 李凌云??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活動中學習語文是符合教育教學本真的。近年來興盛的“生態教學”理論特別強調語文教學的實踐性,重視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的語文教材也與時俱進,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課,旨在讓學生于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合研究是一個新的領域,是對中國教師的一大挑戰,它的成功實踐將使中國的教學風格發生巨大變化。綜合性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得到整合與提升。
語文教學生態論告訴我們,這種教學模式好處多多,活潑多樣的形式能激發學生頭腦中最活躍的精神細胞,使學生容易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一、開放式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活動教學中一塊神奇的土壤,開放式活動就是要放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使全體學生都能積蓄語文素養。
例如,在進行“這就是我”的語文活動中,我們給學生備下充分的舞臺:讓每個人進行詳盡的“自我介紹”,之后再留出一些時間接受聽眾的提問。這一方面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學生創造更多的互動空間。又如,在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時,我們通過“眾說紛紜話金錢”的活動,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討論,在實例中進行思考,最終使學生明白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拜金主義”可能帶來的種種惡果。
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教室的四壁不是水泥的隔離層,應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各種空道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這樣,會使教學充滿生氣。開放式的活動教學讓學生的思想釋放無遺,學生的情商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二、體驗式
生態教學理論認為,尊重每一個人的不同成長,適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特長,將激發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活動的主體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不能用一個樣板去把學生千變萬化的個性體驗格式化,而應讓他們盡情地去感覺、去體會。
例如,在“漫游語文世界”時,我們應有效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使學生表達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我們還可以采用最能體現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方式,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編成小冊子,并請有特長的學生題字、插圖、描繪封面,在全班交流,使全體學生都能分享到活動的成就和快樂。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享受語文知識,在語文活動中體驗生命快樂。
三、陶冶式
在語文教學中,借助各種活動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使學生情感受到陶冶,這是生態式教學思想的精華。
例如,在“感受自然”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圍繞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展活動,使之真正獲得對大自然的親近而美好的感情,將關愛自然、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浸潤到他們心靈的深處。只有觀察自然、啟動心智、投注感情,才能用“相看兩不厭”的深情凝視,并激活聯想與想像思維。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陶冶式的語文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細致的觀察化平凡為神奇,在欣賞和陶醉中獲得最大的滿足,并使心靈更加澄清,同時,這些收獲將為寫作和口語交際提供必要的“源頭活水”。
四、表演式
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和特長的廣闊平臺。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可以對文章、音樂、書法作品進行觀摩欣賞,還可以調動各種感官進行表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深入淺出地詮釋其對語文的理解與熱愛。
例如,為感受“蓮文化的魅力”,我們進行了“名言佳句背誦”比賽;為探究“馬的世界”,我們登上講臺,PK“馬”的成語、解說“馬”的典故;為學習“戲劇大舞臺”,我們讓藝高者膽大,來了個“戲曲大聯唱”。熱火朝天的朗誦、精彩紛呈的演說、字正腔圓的清唱不僅使學生在間接中接觸社會,還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開發。
表演式的綜合性學習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增加學習語文的信心。因此,我們要在表演式語文活動中關注所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演有所獲、觀有所得,最終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五、辯論式
“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路徑。因此,在綜合性學習中開展辯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水平,使學生主動探求語文知識、主動實踐社會語文、主動升華個人氣質。
例如,在“走上辯論臺”的活動中,筆者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辯論題“談上網利弊”。上網正在普及,該不該上網、怎樣上網是學生很關心的熱門話題。有人認為“上網利大于弊”,有人認為“上網弊大于利”。我們就從正、反兩方面展開分組討論:怎樣看待上網?在辯論的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辯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真實感覺,并形成正確的網絡觀念。
要開展辯論式的語文活動,就需要學生收集資料、活躍思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上述例子中,通過正反雙方的辯論,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生態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教學就是生命教學,它不僅是生命之聲、文化之根,還是人的精神花園。我們的綜合性學習課就是要把“破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尋求對自然和社會的共鳴。因此,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積淀中進步,是我們語文活動課的最終目的。
綜合性學習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它強調學生的個人經驗,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調查”、“實驗”、“查詢”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本質就是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和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學科課程有明顯的差異。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可以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可以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可以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學(42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