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偉杰 李俊華
摘 要:本文詳細地介紹了老君堂煤礦井下21081工作面下順槽高壓突水具體情況,分析突水水源及突水機理,通過注漿封堵技術徹底解決了工作面突水問題,為礦井施工突水的治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關鍵詞:突水 注漿 封堵
中圖分類號:TD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131-02
1 工程概況
老君堂煤礦立井單水平下山開拓,回采工作面偽傾斜布置。201×年10月3日,井下21081工作面下順槽掘進至275 m處時,掘進工作面后方1~3m巷道左幫發生突水,突水量200 m3/h左右。掘進頭后2~3 m左幫涌水150 m3/h左右,掘進頭后14 m處頂部涌水5 0 m3/h左右,屬于太原群灰巖水,水壓2.5 MPa。初步判斷突水處為巖溶裂隙發育區,巖溶裂隙溝通了下部灰巖含水層和上部頂板砂巖,可疑有奧陶系灰巖水和頂板砂巖水參與。該巷道為留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右側2 m以外為采空區。礦井主排水能力700 m3/h左右,目前井下涌水量超過500 m3/h。為減輕主排水系統壓力,減少排水費用,保證礦井安全生產,要求對突水點進行注漿封堵,封堵突水量的90%以上。
2 注漿封堵施工技術
2.1 施工輔助巷道
201×年10月31日,經現場考察確定,在掘進工作面后方2~3 m處頂水開掘一條輔助巷道,向左側沿程追蹤突水水源,希望能在左側5~10 m處找到突水的孔洞,然后在輔助巷道內打止漿墻,外側實施圍巖加固,封堵突水點。經過4天施工掘進1.7 m,由于巷道上方破碎巖石大量冒落,冒落后的矸石堵塞了突水通道,突水從巷道頂部傾泄而下,尤如傾盆大雨,輔助巷道無法施工。于是在掘進工作面后方17 m處向左側再施工一條輔助巷道,巷道上寬1.8m,下寬2.2 m,高2.0 m,坑木支護,長度10 m,水平。然后向右側轉90°,與下順槽平行向前掘進,巷道斷面不變,礦工鋼支護,掘進12m后,用錨索鉆機向前探水,找到突水通道后繼續向前掘進,將水挖出來,讓其全部從輔助巷道流出,使原突水點斷流。
2.2 導水
用2根Φ15.24 mm無縫鋼管將水全部導出,導水管長度每節3 m,以法蘭盤連接,外端安裝配套高壓閘閥。導水管放入突水孔以后,用速凝膠泥固接導水管,盡可能將導水周圍漏水裂隙全部封堵,將水全部集中于導水管,其余部位不得漏水。
2.3 止漿墻施工
為保證突水點注漿封堵質量,在前后施工的2個輔助巷道內施工2個止漿墻,第一次施工的輔助巷道內做的止漿墻為1號止漿墻,第二次施工的輔助巷道內的止漿墻為2號止漿墻,2個止漿墻同時施工。
1號止漿墻:1號輔助巷道向前掘進5~7m之后,向上部冒落帶打入3~5根Φ15.24 mm注漿管,并將管子引至10 m以外,外端套實,安裝配套高壓球閥。然后在外側用料石或紅磚筑砌1 m厚的外墻,外墻向下深挖1 m至硬底,用混凝土填實,然后向上壘砌。墻內填片石,上部需要挑頂,將頂煤全部挑下,用料石壘至煤層頂板。在充填片石時需要在墻的中上部放置2~3根Φ25.4 mm注漿管,外端套實,安裝配套高壓球閥。
2號止漿墻:在2號輔助巷道內施工的止漿墻厚度6~8 m,在6~8 m之外先施工外側墻,墻厚1 m,外墻向下深挖至硬底,用混凝土填實,然后向上壘砌。墻內填片石。在充填片石時在墻的中上部放置2~3根Φ25.4 mm注漿管,外端套實,安裝配套高壓球閥。
2.4 止漿墻注漿
墻體充滿后,向墻體內注單液水泥漿,為保證水泥漿與片石充分接觸,注漿過程中不允許加入任何化學添加劑。采用間歇式注漿,每注2~3 h停20 min左右,讓漿液充分沉淀。即將結束時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保證上部充分注滿。
2.5 止漿墻體外周邊圍巖注漿加固
止漿墻體周邊圍巖注漿在止漿墻凝固的7天之內進行。對1號止漿墻在掘進工作面后方15 m范圍內噴漿,噴層厚度10~20 cm,可以分兩遍噴射,目的是在巷道外側先做一個簡單的止漿層。在1號止漿墻后側噴漿范圍內分4遍實施圍巖注漿,在2號止漿墻外側分2遍實施圍巖注漿。第一遍1號止漿墻外側15 m范圍內分5個注漿斷面,每個斷面布置13個注漿孔,孔深1.0 m,埋設Φ25.4 mm注漿管,管長0.5 m,外端套絲,安裝配套高壓球閥。2號止漿墻外側圍巖注漿加固范圍為5~10 m,每2 m一個注漿斷面,每個斷面布置6個注漿孔,孔深1.0 m,埋設Φ25.4 mm注漿管,管長0.5 m,外端套絲,安裝配套高壓球閥,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漿液配比為水:水泥:水玻璃=1:0.8∶0.1~0.3,注漿壓力0.5~1.0 Mpa。第二遍注漿注漿孔的密度和注漿管的形式與第一遍相同,孔深2.0 m,管長1.5 m,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注漿壓力1.5~2.0 Mpa。由于2號輔助巷道為全巖巷,注漿2遍即可完成周邊圍巖加固。第三遍和第四遍注漿只在工作面下順槽噴漿范圍內進行。第三遍注漿孔的密度和注漿管的形式與前兩遍相同,孔深3.0 m,管長2.5 m,注水泥單液漿,注漿壓力3.0 Mpa。第四遍用錨索鉆機造孔,孔深6 m,孔徑Φ29 mm,下Φ20 mm注漿管,外側過渡為Φ25.4 mm,與注漿系統以Φ25.4 mm球閥連接,注水泥單液漿,注漿壓力4.0~5.0 Mpa。
2.6 關水增壓實驗
待止漿墻注漿充填7天后,兩個墻體外側圍巖注漿加固工作全部完成,開始進行關水增壓實驗。加固后再關閉高壓閘閥,直至關閉10~20 min后無漏水現象為止。
2.7 注漿封堵突水點
關水增壓實驗成功后,開始頂水注漿封堵突水點。注漿開始時,注單液水泥漿,水灰比調整為1∶1。注漿量超過150 t時,改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漿液配比為水泥:水玻璃:水=1.0∶0.1~0.3∶0.8~1.0。當注漿壓力達到7.0MPa時,停止注漿。
3 注漿堵水效果分析
在注漿堵水前,下順槽出水量達500 m3/h,隨著注漿工程的進展,出水量也日趨減小。11月19日對井下工作面現場觀測出水量基本消失,這一結果持續到11月28日整體注漿工程結束,注漿堵水率達98%,表明本次注漿堵水達到預期目的。
4 結語
本次注漿工程之所以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其原因在于預測突水點位置準確,方案充分、正確,注漿工藝合理,施工措施妥當,取得了較好的封水效果,為老君堂煤礦節省了大量的電費,減少了地下水的流失,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為類似礦井巷道涌水的治理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 何滿潮,景海河,孫曉明.軟巖工程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 張農.巷道滯后注漿圍巖控制理論與實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3] 孫守增.煤礦開采中的地應力特點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