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劉振東
摘 要: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煤巷綜掘工作面的普及,粉塵量隨之增加,給煤礦的安全和職工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對粉塵的分布進行分析,以減少產塵為根本,以降塵為重點,以隔離粉塵為防護手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巷道內的粉塵含量,大大減少了煤巷綜掘期間粉塵危害。
關鍵詞:綜掘工作面 綜合防降塵 粉塵隔離
中圖分類號:TD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150-01
礦塵是煤礦生產中的主要災害之一。礦塵污染勞動環(huán)境,降低了生產場所的可見度,影響勞動效率和操作安全。工人長期在含礦塵濃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中作業(yè),吸入大量礦塵后,輕者能引起呼吸道炎癥,重者可導致塵肺病。礦塵中的煤塵在特定的條件下會發(fā)生爆炸,導致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給企業(yè)和國家?guī)砭薮蟮臑碾y和損失。
1 工作面概況
袁店一井煤礦于2011年12月建成投產,設計產量為180萬噸。位于-748 m水平32采區(qū)內的3234風巷走向長1682 m,標高為-748.0~-470.0m,煤厚2.11~2.91 m,平均2.57 m。煤層傾角6°~18°,平均12°。采用錨帶網支護,斷面尺寸4.2×3.6 m。煤層普遍含夾矸,夾矸為泥巖和碳質泥巖,厚0.26~0.53 m。深灰色,粉砂質結構,層狀構造,夾細砂巖薄層,具水平層理,含較多植物化石碎片。
2 工作面粉塵來源分析
掘進機掘進巷道的過程是一產塵過程,在掘進過程中煤巖破碎產生的粉塵,包括煤巖受到截齒的壓碎和摩擦產生的粉塵、煤塊塌落與機器和地面碰撞產生的粉塵、綜掘機扒渣時產生的粉塵、煤巖轉載及皮帶運輸時產生的粉塵;工作面上沉積的粉塵在通風過程中又被揚起而形成的次生粉塵等。
3 綜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
綜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要包括減少產塵量、降塵、粉塵隔離。
3.1 減少產塵量措施
煤層注水是從源頭上控制、減少粉塵的產生,是粉塵治理的根本途徑。在煤層未掘進之前打若干孔,通過鉆孔注入高壓水,使其滲入到煤體的內部增加煤層的水份,以減少掘進作業(yè)時的煤塵產生量。
使用BZZS-35/7(1.08/16)高壓注水泵站,配備MZ-102風煤鉆,¢42 mm螺旋鉆桿,每班在迎頭垂直煤壁施工一組3個注水孔,使用ZFΦ10—16/4—1.6封孔注水器進行注水,以鄰孔出水和煤壁出現(xiàn)滲水為一個孔注水工作完成的標志,注水時間一般不少于10 min,注水壓力不低于12 MPa。為進一步提高捕塵效果,按照捕塵添加劑與清水1∶100的比例將化學捕塵劑添加到注水系統(tǒng)中,從而大幅提高煤層注水效果。
3.2 降塵措施
3.2.1 水射流除塵風機
要降低掘進機在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濃度,利用抽出式水射流除塵風機收集工作面產生的粉塵并進行凈化。在綜掘機上方安裝了2臺KGSC-3型礦用高壓水射流除塵風機,在風筒末端安裝調節(jié)風流轉換器,使掘進工作面形成長壓短抽的通風方式。當綜掘機割煤巖時,除塵風機將綜掘機截割時產生的粉塵吸入。高壓水流經過射流器形成高速射流,在進風口處產生負壓進行引風,把含有粉塵的空氣吸入風機,含塵風流進入風筒到旋流器迅速霧化,高速霧粒與空氣的動量交換和高壓水射流的卷吸作用,在除塵段產生渦流和紊流,水霧將粉塵包裹沉降,從而達到通風和降塵的目的,風水分離器再將氣水進行分離,除塵水經過收集過濾,循環(huán)使用。(如圖1)
3.2.2 降塵噴霧
綜掘機配有內外噴霧,內噴霧壓力不小于3 MPa,外噴霧壓力不小于1.5 MPa,掘進期間內外噴霧開啟。為增加降塵效果,在掘進機前方頂板安裝“工”字形高壓微孔防塵噴霧系統(tǒng),噴霧噴嘴直徑¢0.38 mm,兩眼間夾角15°,噴霧能覆蓋全斷面、提高了霧化效果。
各轉載點安裝自動噴霧裝置,當運輸機運煤巖時,實現(xiàn)自動噴霧。溜煤眼周圍用水幕簾封閉管理,防止粉塵的飛揚。
3.3 粉塵隔離
3.3.1 職工與粉塵的隔離
綜掘機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濃度較高,為更好的保護職工的身體健康,使職工與高濃度粉塵隔離,在綜掘機上安裝了ZJY-Z型正壓呼吸系統(tǒng),它是由礦井壓風系統(tǒng)提供空氣源,通過調壓除油、活性炭除異味、精細過濾三級過濾、凈化并調壓后通過新型全封閉正壓呼吸面罩提供清潔的呼吸空氣,實現(xiàn)綜掘機工作時人與外界高濃度粉塵空間隔離。
3.3.2 粉塵的高濃區(qū)域的隔離
綜掘機礦煤巖時,附近為粉塵高濃區(qū)域,在綜掘機后方安裝三道擋塵簾,每道擋塵簾上方安裝由QDPW-2型氣動高壓泵提供8~13 MPa的高壓噴霧。把粉塵高濃區(qū)域與后方工作環(huán)境隔離,降低了后方的粉塵濃度。
4 效果分析
通過上述綜掘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的應用,從源頭上減少了粉塵的產生,捕捉掘進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使粉塵高濃區(qū)域與職工的隔離。在離迎頭100 m處對綜掘機割煤、轉載、支護等工序的粉塵進行2個月的測定,全塵降低到平8.5 mg/m3以下,呼吸性粉塵降低到平均2.6 mg/m3以下。
5 結論
煤巷綜掘工作面采取以上一系列綜合防塵措施后效果顯著,可消除大量的粉塵,為職工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保護了職工的身體健康。保障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 張國樞,譚允禎,陳開巖,等.通風安全學(修訂版)[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2] 顧風龍.淺談煤礦掘進工作面的防塵方法[J].價值工程,2010.
[3] 胡占海.綜合防塵技術在綜掘工作面的應用分析[J].科技信息,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