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朋 陳琳
摘 要:勤工助學作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一種資助方式,學生也樂于積極參與,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學生從事保潔、服務相關的勤工助學崗位變得越來越少。解決當前勤工助學崗位有限的矛盾,高等學校應當改革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對勤工助學崗位設置進行創新,把勤工助學崗位設置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高校 勤工助學崗位 設置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241-02
教育部在《關于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情況與資助政策措施》中指出:“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在校生總數20%,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約占在校生總數的5%~10%”。[1]助學解困問題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需要不斷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和關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高校后勤的生產與服務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軌道,并與國民經濟接軌,共同為社會服務[2];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需要參加勤工助學的人數不斷地增加。然而,面對這些矛盾,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有限, 使得一些貧困學生依靠學校勤工助學愿望落空,只得自己去校外以家教、打零工等方式解決生活費的壓力,而這種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學生的安全隱患、薪酬糾紛等,所以高校應切實考慮學生的需要,拓展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參加科研服務、實驗室助理、助理教學等創新型工作的勤工助學崗位,既有效地資助了貧困學生,又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1 高校勤工助學崗位設置現狀
1.1 勤工助學崗位分析
當前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都是明確的,以一般的體力勞動或服務工作為主,并且對崗位設置有工作量的計算,以及具體的崗位名稱;崗位主要表現為學校各個場所保潔、網絡管理、各辦公室值班、文明督查、校園保安等工作。學生通過適當的培訓,就可以上崗,工作內容有明確的要求,并有可操作可檢查的辦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校后勤服務和各項管理中人力不足問題。
1.2 勤工助學崗位管理體制不夠規范
從當前我國高校勤工助學的管理體制來看,各高校基本上都設立了由專門人員組成的勤工助學辦公室,或者分配專門的勤工助學管理小組來督察完成情況,整個工作的監管僅有1~2人,任務繁重,各院系往往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僅由輔導員兼管,但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較多,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投入于此。從目前我院的管理情況來看,學生在參與這些崗位工作中,工作水平不及后勤社會化;如學生的保潔能力遠不如學校招聘的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保衛巡察工作也不專業,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等;這些為勤工助學的管理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1.3 勤工助學崗位設置以體力勞動為主,知識技術含量普遍不高
縱觀全國各高校,勤工助學崗位設置普遍單一化,多以學校的日常工作為基礎來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如假日的辦公室值班、日常的校園保潔、保安巡邏、飲食服務、圖書館書籍整理等[3];這些崗位設置多屬于低層次的勞務型工作,學生在工作過程中,覺得工作辛苦,同時也讓貧困生在同學中受到歧視,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僅解決了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對學生的學業促進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等育人功能并不大。
2 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創新探討
2.1 改革崗位設置創新
高校勤工助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把培養大學生的學業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對學生有益長效完善的崗位設置。如根據學校各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課程教學助理等,以此來設置勤工助學崗位,在湖南科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化學基礎實驗室設置崗位,讓大學生參與實驗儀器的清洗、實驗試劑的擺放和實驗試劑配制等工作;同時對學校每年申請到各類科研項目的老師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幫助、參與科研工作,親自參與科研教師的整個科研全過程,既減輕了科研人員的基礎性工作,也提升了學生的科研水平,為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崗位的管理創新
在勤工助學創新崗位的管理過程中,由于滲入了知識的學習和文化教育,應該教多于管,用工單位的管理人員應該在工作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工作紀律和禮儀禮貌等方面的教育。如要求學生要遵循工作時間與內容按時到崗,認真完成崗位規定的工作,不能到崗的需請假,事后將工作補上。如實驗室的藥品整理與擺放,可以在實驗結束后較長時間去擺放好藥品。
為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按質按量完成工作,崗位的監督由勤工助學機構承擔,負擔考核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和工作質量等。以湖南科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例,勤工助學每天實行上班簽到,下班簽退的制度,然后由學院檢查工作完成質量,有效地保障了每個崗位都能按質按量地完成任務。
2.3 加強勤工助學崗位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崗位退出機制
創新工作崗位,必須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為保障,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學生也可以依章工作,崗位到人,責任到人。知識型的勤工助學崗位,都有相關的學校工作人員指導其工作,學校實行學校統一管理和工作人員具體管理相結合,學校定期考察和崗位老師簽署意見,對學生的敬業水平、工作業績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促進學校全面成才。同時,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不必要的崗位必須停止設立,如隨著湖南科技大學引進兩家物業公司之后,學生從事衛生打掃的勤工助學崗位就不再設置。
3 創新勤工助學崗位的意義
3.1 拓展了勤工助學崗位范圍,讓勤工助學活動充滿活力
通過改革創新崗位設置,改變了過去學生不愿意從事校園保潔得崗位,學生不愿意、以前也從來沒有參與過保潔這樣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既不專業也不敬業”的現象;從事教學助理和科研助理,這類崗位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知識學習平臺,學生更容易接受,也積極參與,讓勤工助學活動充滿活力。
3.2 通過知識型、創新型勤工助學崗位,實現實踐育人的理念引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與實踐結合的過程。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組織開展道德實踐話動。”在這里,黨和政府繼提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之后,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寫上了“實踐育人”的新要求,緊接著又以黨和國家的名義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堅持實踐育人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創新勤工助學崗位,不應當只是為了解決貧困大學生一時的生活問題,而是應當通過勤工助學崗育人,讓學生創造性地獲得知識,在實踐中創新,在崗位體驗中融入相關專業知識學習。
3.3 將教學研究、科學知識探索融入勤工助學崗位,有利于大學生職業規劃
高等學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好壞必將影響整個生命歷程,同時這也是貧困大學生的短板。我們培養大學生的成功與失敗,不過是教育學生所設定職業目標的實現與否,目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通過勤工助學崗位的發展,服務職業規劃將結合學生自身條件及發展狀況,確定學業發展目標。貧困生個體的人生目標是多樣的:生活質量目標、職業發展目標、對外界影響力目標、人際環境等社會目標……整個目標體系中的各因子之間相互交織影響,而貧困生職業發展目標在整個目標體系中居于中心位置,這個目標的實現與否,直接影響貧困生教育成功與否。因此,通過設置知識型、科技型的勤工助學崗位,有助學大學生樹立職業目標,為將來做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有效地開展創新型勤工助學崗位,尤其是助理教學和科技創新等是新時期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是順應高校后勤體制改革的要求。面對當前勤工助學困境,高校管理教師不能置之不理,而需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實事求是,主動探索勤工助學崗位創新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把勤工助學與素質教育、能力培養教育、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勤工助學工作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情況與資助政策措施[M].(2004-08-31).
[2] 劉前貴.對高校后勤社會化與產業化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28.
[3] 宋旭超.高校勤工助學崗位淺析[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