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輝
摘 要:實施電子政務的目的不僅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替代手工勞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政府管理手段的創新,促進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因此,在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對政府結構、決策方式、運行方式、管理和服務模式、工作流程進行相應的改進和調整,建立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相適應的組織結構與工作流程,從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
關鍵詞:政府 電子政務 信息化 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247-02
政府作為國家管理部門,其本身上網開展電子政務,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現代化,實現政府辦公電子化、自動化、網絡化。通過互聯網這種快捷、廉價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讓公眾迅速了解政府機構的組成、職能和辦事章程,以及各項政策法規,增加辦事執法的透明度,并自覺接受公眾的監督。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建立起以“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為導向的政府,要從現在的工業時代的政府形態向以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建構的信息化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轉變。具體來說,就是要依靠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力量,增加政府的服務能力,以實現政府服務于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目標。
1 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分析
電子政務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1.1 建設電子政務模式,加強組織規劃
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總體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防止各自為政。要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的關系,明確各自的建設目標和重點,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分步實施。
電子政務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政府業務的需要,結合人民群眾的要求,突出重點,穩步推進。要講求實效,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要重點抓好建設統一網絡平臺、建立標準、健全法制,建設和整合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業務系統。
1.2 建設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化,不斷加強資源的整合
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加強整合,促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要在符合標準的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設備與軟件,逐步推進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帶動我國信息產業。同時,電子政務既是實現政府信息化的一種主要手段,也是政府信息化的關鍵。如果說政府信息化強調的是全局過程,最終目的使工業化的政府形態向信息時代的電子政府形態轉變。那么電子政務是實現政府信息化的具體實現,即通過在政務活動中不斷擴大電子化政務范圍,將逐步推動政府信息化水平由低向高發展。電子政務的結果是建立符合信息時代要求一體化的電子政府,這也是政府信息化最終目標。
2 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改造與整合
2.1 夯實電子政務基礎設施
近年來,根據省政府的統一規劃,全市的電子政務網絡進行了改造和整合,基本建立了覆蓋市、區、鄉鎮(街道)各級黨政機關、部門單位的全市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全市電子政務網絡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各部門不得再新建跨部門的網絡系統或者到各級相關部門的縱向網。統一網絡平臺的建設,大大促進了部門信息網絡的互連互通和資源共享,為各級、各部門開展電子政務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2 加強信息網絡安全系統建設
加強信息網絡安全系統建設,信息安全是電子政務的重要保障,我們作為參與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單位,在上級部門有關領導和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順利完成了風險評估和保護工作,并針對系統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進行整改和加固,通過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安全技術體系和制度環境,提高對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網絡失泄密的檢查發現能力,有效地保障了電子政務網絡和信息的安全。
3 電子政務的發展為政府管理創新提供環境基礎
電子政務的實施為政府傳統管理方式的變革帶來新的契機,同時,也為政府管理創新提供動力支持。第一,表現為政府管理工具的創新。政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可以提高辦公室工作效率和生產力,精簡機構和人員,降低管理陳本。第二,這種新的生產力工具的使用將不斷改變政府管理結構和方式,重塑政府業務流程。第三,電子政務是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電子政務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政務的公開透明以及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是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
3.1 提高政府信息化管理,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電子政務對政府信息化辦公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網絡的智能化、連結性和超時空等本質特征所決定的。信息網絡把不同的主體、不同的地域聯結成一個整體,產生網絡聚合和擴散的雙向作用,使信息的溝通方式、資源的配置途徑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就決定了基于信息網絡的電子政務的各種社會效應以及政府管理的改革創新發展方向。轉變政府職能,就是在繼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而電子政府的特質就在于它是服務型政府,即透過電子媒體創新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公民沒有走進政府機關即可獲取豐富的信息;公民只需在單一機關辦事,任何問題皆可隨問隨答所力、事情立等可取;若公民申辦事情涉及到多個機關,則政府機關可在一處辦理,全程服務;公民無需進人政府機關,即可經過網絡連續申辦。
3.2 加強行政組織,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電子政府所具有的發散式的網絡傳播途徑,使上、下級政府之間的各種政令、信息能夠在網絡上通過。即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夠暢通無阻地抵達權力底層,基層的反饋也肩速地向上傳遞,同級政府之間不再被地理邊界所阻隔,傳統垂直的組織層級信息傳遞功能被網絡所替代。總之,電子政務的實施將改變傳統的層級化公共組織架構,減少了政府管理層次,撤除合并—些工作職能重復的職位,使組織結構更為扁平化,從而使政府更精簡更有效率。
4 結語
推行電子政務旨在變革政府,使之更加以服務公眾為中心。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僅僅是一種工具,要想取得電子政務的成功,必須改變政府的思想觀念、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必須改變政府官員于公眾之間的互動方式,全面提高公務員的管理素質和行政能力。可以說,通過發展電子政務推進政府的改革和管理創新,是21世紀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想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王浣塵.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C].2011,4:4-15.
[2] 李斌,劉際昕.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J].電子政務,2012(13):8-12.
[3] 侯濟恭.面向服務的區縣級電子政務體系結構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6):9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