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楊拯++伍麗娜++胡曉松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立體化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樹立創新型的教學觀念、建立基于校園網的數字教學資源平臺、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能提高醫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立體化教學模式 創新能力 醫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a)-0132-02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to trai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ANG Xia1 YANG Zheng2 WU Lina2 HU Xiaosong2
(1.Department of basics of computer science;2.Basic medic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re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083,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urrent teaching research and reform.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by establishing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s,build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campus network,implementing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using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means,it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innovative ability medicine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高校肩負的重要使命,但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一直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薄弱環節。如何在醫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創新素質已成為當今醫學教育面臨的共同挑戰。立體化教學模式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教學資源為平臺,動用所有教學要素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體系[1],符合創新人才的培養需求,是樹立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1 樹立創新型的立體化教學觀念
樹立創新型教學觀念是實施立體化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前提,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新機制[2],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立體化教學模式應強調教師的指導、督導的主導性角色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主體性角色,提倡在教學中要“以生為本”,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規律,并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
獨立性、自主性、能動性, 挖掘學生潛能,鼓勵學生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并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實時性、互動性等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 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一般包括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內容。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立體化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單向的、封閉性的“線性教學”,可形成立體化教學情境和交互式的教學活動,擴展學生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利于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2.1 立體化教學資源
2.1.1 立體化教學資源的主要內容
立體化教學資源內容主要包括紙質教材和數字化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兩部分,后者貫穿課程教學的所有環節,包括課堂講授、實驗模擬、課后復習、輔導答疑、學生自測、教學評價、信息交流等。數字化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是立體化教學資源的重點,由一般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和應用系統構成[3],數字資源主要由多媒體資料庫、課件庫、虛擬實驗室、視頻點播庫、網絡課程庫、教學案例庫、智能答疑庫、試題庫等部分組成。
2.1.2 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構建原則及功能要求
立體化教學資源在設計上要完全融入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體系,充分考慮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并滿足廣大教師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程制作的實際需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體現綜合性、整體性、前沿性、實用性、開放性等特點。立體化教學資源應具備教學資源共享和管理的功能,即教學資源存儲與管理、在線學習及答疑、課程考核、教學跟蹤調查、教學評估等。
2.1.3 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應用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學空間不斷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除了從教材和課堂獲取知識的傳統方式外,目前更多的是從網絡資源中獲取信息。因此,借助互聯網、信息加工、硬件等技術,構建課堂內外、教學科研、基礎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化教學資源,是現代高等醫學教育實現教學手段革新的重要途徑,是立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核心。endprint
立體化教學資源提供了教師備課和講授平臺、學生學習協作平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能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實現學生在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自主構建,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它強調教學參與者的多邊互動和多種學習方式的共存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實現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具有積極促進作用[4]。
2.2 教學方法多元化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雖然系統性、邏輯性較強,便于學生記憶,但難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尤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學是一種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創造活動,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力,最終使學生成為能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5]。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具有啟發性,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立體化教學模式提倡“4個有利于”的教學原則,即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首先考慮設計能是否具有激發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特點,并按照“教”、“學”并重的原則,根據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時空、參與人數、專業方向不同而采取多樣的授課方法,靈活推行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教”、“學”結合,以“教”促“學”,“教”、“學”相長的新型教育模式。
2.3 重視創設學習情境的教學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它只能與個體生活的具體情境和經驗聯系在一起而存在,因此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并提倡由學習者自主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在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選取與日后運用所學知識的實際情境相類似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重設與學生生活及與知識學習密切聯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亦能在知識的不斷應用中獲得進步[6]。如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通過圖片、動畫或視頻等多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實驗的形象逼真、可無限充分及無時空限制等優勢,創設實驗教學及學習情境;或創設臨床典型病例或真實生活案例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經驗的聯系、對比,實現有意義建構。此外,還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相應的教學網站,創設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的情境等。
2.4 立體化教學考核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教學效果得以保障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的指揮棒。在教學評價中,應始終堅持客觀性、公平性、科學性的原則,并不斷健全評價機制。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自始至終參與了整個的教學過程,對教師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立體化教學考評模式倡導動態的多層次考評模式,即評價指標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使教學評價真正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共同參與的交互式活動,可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角色的責任感及“擔當”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2.5 建立立體化的課外實踐創新平臺
通過申報實施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及積極參加“挑戰杯”、“創新實驗大賽”等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開拓師生眼界,促進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此外,利用課余時間,大力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或創新實驗,鼓勵學生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3 結語
總之,學生借助立體化、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開展研究型學習,通過實踐創新平臺參與系列科研實踐,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實踐創新的能力。創新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大膽實踐,不斷探索適應社會及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唐文武,王漢青,王志勇,等.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創新能力培養為視角[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16(4):105-107.
[2] 薛松梅.立體化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8,22(3):644-645.
[3] 高琨,唐忠,何慧敏,等.基于校園網的醫學院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0,5(2):43-45.
[4] 蔣傳命,周雨,楊秦.生物化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6):1175-1177.
[5] 譚秀榮.試論建構主義學習觀與高等醫學教育的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6(5):45-46.
[6] 文福榮,肖少北.建構主義學習遷移觀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116-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