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庫++趙建新
摘 要: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
關鍵詞:科技競賽 創新能力 思維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224-01
對于高校來說,目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型社會的需求,導致現在的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反思創新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當務之急。通過對用人單位的回訪與調查,得到的結論是我們的學生只能紙上談兵,遇到實際的問題就束手無策。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關鍵。近些年來,各種大學生競賽活動雨后春筍般的遍地開花,這里包括教育部、工信部組織的,也有企業組織的,這些活動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關鍵的引導性作用。很多學校也開始重視學生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設置了創新基地、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等機構。該文就科技活動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
1 科技競賽活動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科技競賽活動是大學生課余生活得第二課堂,本質是創新實踐活動。學生在參加科技競賽的目的是為了拿到相應的成績,但是他們會發現其實重要的并不是成績,而是在過程中學到的專業知識,在過程對課堂上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目前有非常多的競賽并不局限在單一的專業里,需要很多專業的融合。例如“飛思卡爾”智能車比賽,這里面融合了電子信息工程、程序編寫、機械調整等專業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短短的時間能夠拿出好的作品是不容易的。競賽的殘酷,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具體表現如下。
1.1 科學素質的培養
每項科技競賽組委會要求的時間都不相同,比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要求四天三夜的時間拿出成型的作品并要附帶設計報告;“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速賽要求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這要求學生在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和思維模式的培養,尤其是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泡”在實驗室里,根據指導教師給的相關課題進行研究和知識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會凸現出來,這里包括人際關系、技術難題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指導老師需要正確引導讓學生獨立解決。很多知識層面的問題學生都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以我院學生創新實驗室為例,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選擇上網查閱資料;有不到兩成同學選擇咨詢老師;三成同學選擇團隊協商解決;選擇其他方式解決的不到一成。這說明學生在準備科技競賽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會更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又會使學生明白科學是嚴禁的,必須要有務實的態度。這恰與理論學習不同,理論學習時很對同學不是非常了解自己到底哪里明白,哪里糊涂,結果到考試的時候靠死記硬背通過考試,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更是不清楚。
1.2 創新思維的培養
每項科技競賽都會要求學生完成一個成型的作品,但一般都會分成兩個層次,基本指標和發揮指標,此外還會有一個部分成為創新點。基本指標對學生基礎知識要求的比較多,發揮指標要求學生在專業基礎上有相應的拔高,不僅如此發揮部分還會設計其他專業的內容。而創新點則是在作品完成的基礎上檢驗學生對個性思維的體現。例如我院學生參加黑龍江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時,評委在成績單中寫出有11處創新點。實踐表明,這種方式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科技競賽活動發部分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存在,一般情況要求三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體來完成比賽。因為競賽題目可能涉及幾個專業,所以一個組的隊員可能來自不同班級,不同專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要相互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寬度,此外,隊員間要分工明確,相互合作,要有團隊合作意識。指導教師要在平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他們并肩作戰。
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維性的,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通過科技競賽活動這個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思維、團隊精神,這是創新性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2 科技競賽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發展不平衡
以電子競賽為例,重點高校的成績優于普通高校。重點高校的師資力量和設備級別要優于普通高校。在作品測試的時候很多普通高校的學生不會使用高級別的儀器,當然作品的指標也不如重點高校學生的作品。科技競賽基本都是偏重于理工科學生,而文科學生多在論文和藝術類競賽中取得成績。
2.2 學生實際參與率低,理論教育與實踐環節脫節
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進行了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師還是一味的以填鴨式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沒有真正的改變其傳統的教育體制。很多學校現在開始用一些優惠的條件引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如獲得什么樣的成績可以保研等。大學生不參加科技競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知識儲備和能力方面存在問題,理論知識儲備不夠與實踐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提高。
2.3 缺乏教師指導和幫助,科技創新水平急待提高
科技競賽不僅需要學生的熱情和努力,同時對指導教師也是有非常高的要求。指導教師對競賽題目的理解、對方案的選擇、過程中的應變能力直接影響著參賽隊員的積極性。因為科技競賽是一項非常繁瑣并耗費精力和時間的工作,所以很多老師不愿意參與其中,到處更多的時間去上課、搞科研,這也是導致學生科技競賽中成功率低或科技含量低的重要因素。
科技競賽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培養適應社會,滿足企業需求的學生非常重要,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能夠檢驗一個教師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的進步。昨天的教師能否教育今天的學生去面對企業明天的困難。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edos/website 18/info12189. htm,2005-05-22.
[2]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教高〔2007〕1號文件.
[3] 郭鐘寧.機械工程類專業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高教研究,2001(11):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