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摘 要:通過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分析GSM-R系統中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并結合最新的軟交換技術,提出由現網端局、匯接局合設向端局、匯接局獨立建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GSM-R系統 端局 匯接局 軟交換
中圖分類號:TN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022-02
目前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端局、匯接局以合設的方式建設,不利于運營維護以及業務擴展,而傳統的交換技術只能做到冷備份,使得核心網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本文以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為例,以軟交換作技術支撐,論證端局、匯接局分設的發展趨勢。
1 GSM-R系統及核心網介紹
GSM-R系統是專為鐵路通信設計的綜合專用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是在GSMPhase2+的規范協議的高級語音呼叫功能,如組呼、廣播呼叫、多優先級搶占、強拆等基礎上,加入基于位置尋址、功能尋址等功能,以適用鐵路通信特別是鐵路專用調度通信的需要。主要提供無線列調、編組調車通信、區段養護維修作業通信、應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語音通信功能,可為列車自動控制與檢測信息提供數據傳輸通道,并可提供列車自動尋址和旅客服務。
GSM-R系統包括網絡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運行和業務支撐子系統(OSS/BSS)和終端設備等四個部分。其中,網絡子系統包括移動交換子系統(SSS)、移動智能網(IN)子系統和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子系統。
交換子系統(SSS)主要完成用戶的業務交換功能以及用戶數據與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數據庫功能。SSS由一系列功能實體構成,包括移動業務交換中心(MSC)、拜訪位置寄存器(VLR)、歸屬位置寄存器(HLR)、鑒權中心(AuC)、互連功能單元(IWF)、組呼寄存器(GCR)、確認中心(AC)等。
2 GSM-R核心網匯接局現狀概述
目前GSM-R移動交換網采用二級網絡結構:移動匯接網和移動本地網。移動匯接網由3個匯接移動交換中心(TMSC)組成,分別設置于北京、武漢、西安。
根據網絡規劃,全路GSM-R核心網(MSC)計劃建設19個節點,設置地點為18個鐵路局所在地及拉薩。在北京、武漢2個節點分別設置1套全路共享基礎設備,包括HLRi、智能網(SCP/SMP)、SMSC、GPRS(DNS、Radius)、信令轉接點(STP)、GROS等,2個節點之間設備采用地理冗余方式進行組網,面向全路提供服務。
全路劃分為3個匯接區,在北京、武漢、西安設置TMSC,負責轉接大區之間的長途話務,各MSC與1個主用TMSC及1個備用TMSC相連,相鄰路局的核心網節點設置直達路由。其中北京節點在京津城際鐵路工程建成,設置一套移動交換機(TMSC/MSC/VLR/SSP/STP),該交換機集成了移動匯接交換中心(TMSC)、移動交換中心(MSC)、智能網業務交換點(SSP)、信令轉接點(STP)等功能,物理上采用1套設備。武漢節點在武廣客運專線工程建成,設備配置與北京基本相同。
3 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
建網初期,北京、武漢TMSC與本地MSC采用合設方式。端、匯接局合設,不但網絡結構不清晰,而且不便于維護人員進行故障定位。一方面,后續新建的其它路局MSC接入北京、武漢的TMSC時,對這兩地的本地MSC產生影響,干擾了現有網絡正常的運營和維護;另一方面,北京、武漢本地MSC的數據更改、系統升級、作業檢修也對匯接業務造成影響。
以北京鐵路局為例,京津城際鐵路、石太客運專線、京滬高速鐵路、京九線(含津霸線)、津秦客運專線等的無線網已經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石(石武)客運專線和津保鐵路等在建無線網即將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張城際、京承沈、張呼客專擬建無線網未來接入北京交換節點。隨著客運專線、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業務量越來越大,電路連接和網絡結構也會將變得越來越復雜,端局和匯接局合設組網方式的弊端將日益突顯。
4 軟交換介紹
軟交換通過MSC SERVER信令層面1+1主備技術和MGW承載層面MINI-A- Flex技術實現MSC的實時熱備份。
MSC SERVER 1+1主備技術:每個MGW可歸屬兩個MSC Server,當任意一個MSC Server故障,另一個MSC Server立刻接管MGW的控制權,完全承擔故障MSC Server的業務,保證主用MSC Server故障不影響業務。
A接口MINI-A-Flex技術:每個BSC接入到多個MGW,多個MGW是負荷分擔方式工作,當任何一個MGW故障,BSC可以通過另外的MGW進行業務,保證網絡能夠正常運行。
5 軟交換技術組建核心網
圖1為軟交換技術組建獨立核心網網絡組網圖。圖中LAN Switch 為MSC Server與MGW、MSC Server與MSC Server之間通信用交換機,用于IP信令的轉發及心跳信息傳遞。備用Server檢測到主用Server心跳丟失,或者網關檢測到主用Server連接斷開,則備用Server激活,業務由備用Server接管(見圖1)。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既有FAS系統連接,調度終端、車站終端等固定終端通過FAS系統接入GSM-R網絡。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無線閉塞中心RBC節點設備連接,實現GSM-R系統為CTCS-3列控系統提供透明傳輸通道。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兼關口局GMSC與鐵通交換機相連,實現與鐵路專用PSTN通信,并通過該網與局管內、管外其他PSTN本地網互聯互通。
采用軟交換MSC 1+1冗余技術,獨立建設端局、匯接局,可實現GSM-R網絡核心網網元級備份,提高整網安全性。
6 GSM-R系統端局、匯接局的分設方案
GSM-R系統中端局與匯接局的分設可以采用新設匯接局、既有交換機作為端局使用的方案;也可以采用新設端局、即有交換機作為匯接局使用的方案。兩個方案的優缺點對比見表1。
7 結語
在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為重中之重,是整個GSM-R系統的心臟,其安全關系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以至整個鐵路的安全正常運營。現網TMSC與MSC的合設在網絡結構、運營維護、業務拓展、系統擴容及冗余備份機制等方面存在隱患。利用日漸成熟的軟交換技術獨立組建匯接局與端局將成為GSM-R系統核心網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中國鐵路GSM-R移動通信系統設計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2] 鐘章隊.鐵路綜合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 趙學軍,陸立,等.軟交換技術與應用[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通過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分析GSM-R系統中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并結合最新的軟交換技術,提出由現網端局、匯接局合設向端局、匯接局獨立建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GSM-R系統 端局 匯接局 軟交換
中圖分類號:TN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022-02
目前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端局、匯接局以合設的方式建設,不利于運營維護以及業務擴展,而傳統的交換技術只能做到冷備份,使得核心網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本文以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為例,以軟交換作技術支撐,論證端局、匯接局分設的發展趨勢。
1 GSM-R系統及核心網介紹
GSM-R系統是專為鐵路通信設計的綜合專用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是在GSMPhase2+的規范協議的高級語音呼叫功能,如組呼、廣播呼叫、多優先級搶占、強拆等基礎上,加入基于位置尋址、功能尋址等功能,以適用鐵路通信特別是鐵路專用調度通信的需要。主要提供無線列調、編組調車通信、區段養護維修作業通信、應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語音通信功能,可為列車自動控制與檢測信息提供數據傳輸通道,并可提供列車自動尋址和旅客服務。
GSM-R系統包括網絡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運行和業務支撐子系統(OSS/BSS)和終端設備等四個部分。其中,網絡子系統包括移動交換子系統(SSS)、移動智能網(IN)子系統和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子系統。
交換子系統(SSS)主要完成用戶的業務交換功能以及用戶數據與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數據庫功能。SSS由一系列功能實體構成,包括移動業務交換中心(MSC)、拜訪位置寄存器(VLR)、歸屬位置寄存器(HLR)、鑒權中心(AuC)、互連功能單元(IWF)、組呼寄存器(GCR)、確認中心(AC)等。
2 GSM-R核心網匯接局現狀概述
目前GSM-R移動交換網采用二級網絡結構:移動匯接網和移動本地網。移動匯接網由3個匯接移動交換中心(TMSC)組成,分別設置于北京、武漢、西安。
根據網絡規劃,全路GSM-R核心網(MSC)計劃建設19個節點,設置地點為18個鐵路局所在地及拉薩。在北京、武漢2個節點分別設置1套全路共享基礎設備,包括HLRi、智能網(SCP/SMP)、SMSC、GPRS(DNS、Radius)、信令轉接點(STP)、GROS等,2個節點之間設備采用地理冗余方式進行組網,面向全路提供服務。
全路劃分為3個匯接區,在北京、武漢、西安設置TMSC,負責轉接大區之間的長途話務,各MSC與1個主用TMSC及1個備用TMSC相連,相鄰路局的核心網節點設置直達路由。其中北京節點在京津城際鐵路工程建成,設置一套移動交換機(TMSC/MSC/VLR/SSP/STP),該交換機集成了移動匯接交換中心(TMSC)、移動交換中心(MSC)、智能網業務交換點(SSP)、信令轉接點(STP)等功能,物理上采用1套設備。武漢節點在武廣客運專線工程建成,設備配置與北京基本相同。
3 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
建網初期,北京、武漢TMSC與本地MSC采用合設方式。端、匯接局合設,不但網絡結構不清晰,而且不便于維護人員進行故障定位。一方面,后續新建的其它路局MSC接入北京、武漢的TMSC時,對這兩地的本地MSC產生影響,干擾了現有網絡正常的運營和維護;另一方面,北京、武漢本地MSC的數據更改、系統升級、作業檢修也對匯接業務造成影響。
以北京鐵路局為例,京津城際鐵路、石太客運專線、京滬高速鐵路、京九線(含津霸線)、津秦客運專線等的無線網已經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石(石武)客運專線和津保鐵路等在建無線網即將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張城際、京承沈、張呼客專擬建無線網未來接入北京交換節點。隨著客運專線、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業務量越來越大,電路連接和網絡結構也會將變得越來越復雜,端局和匯接局合設組網方式的弊端將日益突顯。
4 軟交換介紹
軟交換通過MSC SERVER信令層面1+1主備技術和MGW承載層面MINI-A- Flex技術實現MSC的實時熱備份。
MSC SERVER 1+1主備技術:每個MGW可歸屬兩個MSC Server,當任意一個MSC Server故障,另一個MSC Server立刻接管MGW的控制權,完全承擔故障MSC Server的業務,保證主用MSC Server故障不影響業務。
A接口MINI-A-Flex技術:每個BSC接入到多個MGW,多個MGW是負荷分擔方式工作,當任何一個MGW故障,BSC可以通過另外的MGW進行業務,保證網絡能夠正常運行。
5 軟交換技術組建核心網
圖1為軟交換技術組建獨立核心網網絡組網圖。圖中LAN Switch 為MSC Server與MGW、MSC Server與MSC Server之間通信用交換機,用于IP信令的轉發及心跳信息傳遞。備用Server檢測到主用Server心跳丟失,或者網關檢測到主用Server連接斷開,則備用Server激活,業務由備用Server接管(見圖1)。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既有FAS系統連接,調度終端、車站終端等固定終端通過FAS系統接入GSM-R網絡。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無線閉塞中心RBC節點設備連接,實現GSM-R系統為CTCS-3列控系統提供透明傳輸通道。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兼關口局GMSC與鐵通交換機相連,實現與鐵路專用PSTN通信,并通過該網與局管內、管外其他PSTN本地網互聯互通。
采用軟交換MSC 1+1冗余技術,獨立建設端局、匯接局,可實現GSM-R網絡核心網網元級備份,提高整網安全性。
6 GSM-R系統端局、匯接局的分設方案
GSM-R系統中端局與匯接局的分設可以采用新設匯接局、既有交換機作為端局使用的方案;也可以采用新設端局、即有交換機作為匯接局使用的方案。兩個方案的優缺點對比見表1。
7 結語
在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為重中之重,是整個GSM-R系統的心臟,其安全關系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以至整個鐵路的安全正常運營。現網TMSC與MSC的合設在網絡結構、運營維護、業務拓展、系統擴容及冗余備份機制等方面存在隱患。利用日漸成熟的軟交換技術獨立組建匯接局與端局將成為GSM-R系統核心網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中國鐵路GSM-R移動通信系統設計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2] 鐘章隊.鐵路綜合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 趙學軍,陸立,等.軟交換技術與應用[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通過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分析GSM-R系統中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并結合最新的軟交換技術,提出由現網端局、匯接局合設向端局、匯接局獨立建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GSM-R系統 端局 匯接局 軟交換
中圖分類號:TN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022-02
目前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端局、匯接局以合設的方式建設,不利于運營維護以及業務擴展,而傳統的交換技術只能做到冷備份,使得核心網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本文以北京鐵路局核心網MSC改造工程為例,以軟交換作技術支撐,論證端局、匯接局分設的發展趨勢。
1 GSM-R系統及核心網介紹
GSM-R系統是專為鐵路通信設計的綜合專用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是在GSMPhase2+的規范協議的高級語音呼叫功能,如組呼、廣播呼叫、多優先級搶占、強拆等基礎上,加入基于位置尋址、功能尋址等功能,以適用鐵路通信特別是鐵路專用調度通信的需要。主要提供無線列調、編組調車通信、區段養護維修作業通信、應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語音通信功能,可為列車自動控制與檢測信息提供數據傳輸通道,并可提供列車自動尋址和旅客服務。
GSM-R系統包括網絡子系統(NSS)、基站子系統(BSS)、運行和業務支撐子系統(OSS/BSS)和終端設備等四個部分。其中,網絡子系統包括移動交換子系統(SSS)、移動智能網(IN)子系統和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子系統。
交換子系統(SSS)主要完成用戶的業務交換功能以及用戶數據與移動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數據庫功能。SSS由一系列功能實體構成,包括移動業務交換中心(MSC)、拜訪位置寄存器(VLR)、歸屬位置寄存器(HLR)、鑒權中心(AuC)、互連功能單元(IWF)、組呼寄存器(GCR)、確認中心(AC)等。
2 GSM-R核心網匯接局現狀概述
目前GSM-R移動交換網采用二級網絡結構:移動匯接網和移動本地網。移動匯接網由3個匯接移動交換中心(TMSC)組成,分別設置于北京、武漢、西安。
根據網絡規劃,全路GSM-R核心網(MSC)計劃建設19個節點,設置地點為18個鐵路局所在地及拉薩。在北京、武漢2個節點分別設置1套全路共享基礎設備,包括HLRi、智能網(SCP/SMP)、SMSC、GPRS(DNS、Radius)、信令轉接點(STP)、GROS等,2個節點之間設備采用地理冗余方式進行組網,面向全路提供服務。
全路劃分為3個匯接區,在北京、武漢、西安設置TMSC,負責轉接大區之間的長途話務,各MSC與1個主用TMSC及1個備用TMSC相連,相鄰路局的核心網節點設置直達路由。其中北京節點在京津城際鐵路工程建成,設置一套移動交換機(TMSC/MSC/VLR/SSP/STP),該交換機集成了移動匯接交換中心(TMSC)、移動交換中心(MSC)、智能網業務交換點(SSP)、信令轉接點(STP)等功能,物理上采用1套設備。武漢節點在武廣客運專線工程建成,設備配置與北京基本相同。
3 端局、匯接局合設的弊端
建網初期,北京、武漢TMSC與本地MSC采用合設方式。端、匯接局合設,不但網絡結構不清晰,而且不便于維護人員進行故障定位。一方面,后續新建的其它路局MSC接入北京、武漢的TMSC時,對這兩地的本地MSC產生影響,干擾了現有網絡正常的運營和維護;另一方面,北京、武漢本地MSC的數據更改、系統升級、作業檢修也對匯接業務造成影響。
以北京鐵路局為例,京津城際鐵路、石太客運專線、京滬高速鐵路、京九線(含津霸線)、津秦客運專線等的無線網已經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石(石武)客運專線和津保鐵路等在建無線網即將接入北京GSM-R核心節點,京張城際、京承沈、張呼客專擬建無線網未來接入北京交換節點。隨著客運專線、城際鐵路、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業務量越來越大,電路連接和網絡結構也會將變得越來越復雜,端局和匯接局合設組網方式的弊端將日益突顯。
4 軟交換介紹
軟交換通過MSC SERVER信令層面1+1主備技術和MGW承載層面MINI-A- Flex技術實現MSC的實時熱備份。
MSC SERVER 1+1主備技術:每個MGW可歸屬兩個MSC Server,當任意一個MSC Server故障,另一個MSC Server立刻接管MGW的控制權,完全承擔故障MSC Server的業務,保證主用MSC Server故障不影響業務。
A接口MINI-A-Flex技術:每個BSC接入到多個MGW,多個MGW是負荷分擔方式工作,當任何一個MGW故障,BSC可以通過另外的MGW進行業務,保證網絡能夠正常運行。
5 軟交換技術組建核心網
圖1為軟交換技術組建獨立核心網網絡組網圖。圖中LAN Switch 為MSC Server與MGW、MSC Server與MSC Server之間通信用交換機,用于IP信令的轉發及心跳信息傳遞。備用Server檢測到主用Server心跳丟失,或者網關檢測到主用Server連接斷開,則備用Server激活,業務由備用Server接管(見圖1)。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既有FAS系統連接,調度終端、車站終端等固定終端通過FAS系統接入GSM-R網絡。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與無線閉塞中心RBC節點設備連接,實現GSM-R系統為CTCS-3列控系統提供透明傳輸通道。
主備兩套軟交換MSC兼關口局GMSC與鐵通交換機相連,實現與鐵路專用PSTN通信,并通過該網與局管內、管外其他PSTN本地網互聯互通。
采用軟交換MSC 1+1冗余技術,獨立建設端局、匯接局,可實現GSM-R網絡核心網網元級備份,提高整網安全性。
6 GSM-R系統端局、匯接局的分設方案
GSM-R系統中端局與匯接局的分設可以采用新設匯接局、既有交換機作為端局使用的方案;也可以采用新設端局、即有交換機作為匯接局使用的方案。兩個方案的優缺點對比見表1。
7 結語
在鐵路GSM-R系統中核心網為重中之重,是整個GSM-R系統的心臟,其安全關系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以至整個鐵路的安全正常運營。現網TMSC與MSC的合設在網絡結構、運營維護、業務拓展、系統擴容及冗余備份機制等方面存在隱患。利用日漸成熟的軟交換技術獨立組建匯接局與端局將成為GSM-R系統核心網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中國鐵路GSM-R移動通信系統設計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2] 鐘章隊.鐵路綜合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SM-R)[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3] 趙學軍,陸立,等.軟交換技術與應用[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