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金玉
摘 要:在我校創建中職國家示范校建設進程中,創新教育改革應根據中職教育現狀,改變教育觀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知識的熱情,充分挖掘學生的巨大潛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關鍵詞:中職國家 示范校建設 創新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175-01
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聯合應發的《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用三年時間,重點支持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由此可見國家對中職示范校建設投資大、范圍廣,學校申報立項、專家評審復核、檢查驗收各項工作長期而艱巨。我校已申報成功,目前,正在積極創建,各項創建工作落正在落實,現就學生創新教育改革與大家共同探討。
1 創建中職國家示范校的任務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
重點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就業創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學校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促進職業學校為國家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做出貢獻[1]。這就要求中職教育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中職教育應體現實效性和時代感。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大力改革以往傳統教學模式,開展創新教育。
2 創新教育概念
創新教育是指學生在探索式學習進程中,體驗、發現知識、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識技能的局限,創造學習方法的“新”,這些“新”都可以歸結為在學習、探索、研究、合作中擺脫不合理的束縛,成長為新式獨立的“學習者”和“創造者”。實施創新教育可以調整中職學生學習態度,提高中職學校吸引力。創新教育既可以是校本課程,也可以是正常教學課程的補充,創新教育可以貫穿于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之中。
3 中職教育現狀
中職學生入學成績低,文化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但這些學生他們的智商與普通高中生無異,他們有自己的特性,思維比較活躍。
我國的教育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注重基礎知識,忽視發展個性及培養創造力。在中職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總是老一套、實行“一言堂”的灌輸,讓學生以背為主,使學生感到厭煩,缺乏學習興趣。
4 創新教育意義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創新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不斷探索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協調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等教學相關因素之間的聯系和影響,保持整個教學系統的統一性,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專業實踐技能。
5 改革措施
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是教育教學不斷優化的過程,是教學過程實施的過程。
5.1 改變教育觀念
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首要問題就是教學中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發展被長期傳統被動式的學習方法所束縛,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大力倡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為實現創新型教學營造良好環境。
5.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促進創新教學課堂改革的重點,中職教師要不但提高、完善自身建設。在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積累的同時,還要了解前沿知識,豐富自身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綜合素養。能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完整的創新教學系統。
5.3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由于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直接步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要求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尤其在中職醫學教育中,學生畢業后多數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部門,因此,實踐技能操作課程占很大比例,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利用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和聲音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會創設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加強培養學生實踐運用能力。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以及對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掌握水平的不同,合理分配學生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對教學方式有全新認識。
5.4 樹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知識的熱情,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巨大潛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
我校為中職醫學學校,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時刻謹記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同時,要促進創新教學課堂改革,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為社會輸送優秀高素質醫學人才,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 《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0〕9號)[Z].
[2] 隋金雪,楊莉.自動化類專業課程在信 息技術整合下的探究式教學研究[C]//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