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洲鑒
摘 要:本文介紹某染整企業開展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情況,通過對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找出了排放超標原因,制定、實施可行的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給企業帶來環境和經濟兩方面效益。
關鍵詞:染整污水 達標治理 生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42-01
1 企業概況
某染整企業位于某城市飲用水二級保護區內,由于企業運營多年,其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工藝落后以及設備、設施老化造成出水不能達標排放。為積極響應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開展了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以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目的。
該公司是一家集染整、制衣為一體的紡織染整企業,企業主要從事紡織輔料、針織面料的絲光、染色加工和成衣制造業務,其主要產品為成品布和成衣。企業污水要來自于染色和絲光工藝,所用染料為分散染料,大部分為分散紅,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
2 企業排放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分析
該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染整生產污水,污水排放量為7000 m3/d,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氨氮和色度,各污染物濃度見表1。
3 企業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分析
該公司原有一套4000 m3/d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工藝:調節池—物化沉淀池 接觸氧化池—加藥氣浮—排放。
經分析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污水實際產生量7000 m3/d,原有污水處理系統規模過小。(2)絲光污水未進行單獨處理,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后對生化造成沖擊。(3)污水處理系統中央控制系統和氣浮裝置老化失效,影響運營。(4)污水處理系統生化工藝不能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由于企業污水處理系統存在以上問題,企業污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化學需氧量、氨氮和色度等超標排放。
4 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以及改造效果
針對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實施工藝整改。
(1)變更工藝:調節池—選擇性物化池 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法好氧池—二沉池—達標排放。
(2)500 m3/d的絲光污水單獨收集進行中和沉淀后混合選擇性物化池出水后進入后續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克服了企業用地緊張、實現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設備設施,達到排放達標、投資節省的目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改造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原有的物化沉淀池進行清理和管網改造,變更為選擇性物化池,主要功能為通過投加絮凝劑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2)絲光污水具有堿性強、排放無規律、懸浮物高、濃度高的特點,收集后單獨進行物化中和沉淀處理,確保不對生化系統運行造成影響。(3)增設具有高強度布水和攪拌能力的上流式脈沖水解酸化池,針對染整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污染物進行水解酸化處理,降解了部分污染物,極大地提高了污水可生化性,為后續的好氧處理系統提供了前處理。(4)由于污水進行了物化前處理和水解酸化處理,進入好氧池的污水穩定并且可生化性高,改造了原有的接觸氧化池,使用投資更省更容易運營管理的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并加大了池容,確保了足夠的停留時間。(5)棄用了原有的氣浮處理,增設二沉池,污水生化后經二沉池沉淀后達到了排放標準,進行達標排放。
5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的效果
改造后污水處理系統經過3個月的生化系統培養調試,成功投入了運營,出水達到了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相關要求。
各主要工藝段的運行效果簡述:選擇性物化池懸浮物去除率達80%以上,化學需氧量去除率達10%~15%;水解酸化池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達30~35%,出水可生化性比值由0.2提高到0.6以上;經水解酸化處理后的污水可生化性高,經活性污泥法好氧池處理后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可達95%以上。
氨氮作為微生物的氮源,隨著化學需氧量、磷等污染物的生化脫除同時達到了降解脫除的目的。
該企業污水色度高,主要是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染料的顏色,主要去除機理是通過水解酸化對高分子有機物進行斷鏈,再經好氧工藝進行降解。改造后,出水色度穩定在30~40倍。經分析,出水中色度主要是污水中殘留的少量有機染料引起。為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色度的去除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運行管理的調整,向水解酸化池投加了一定量的面粉,進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化系統的活性,經調整后,生化系統的活性得到提高,出水的色度可穩定在20~30倍。
工程改造后,減少了藥劑的使用,可以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運行費用,改造投資約220萬,經濟效益62.90萬元/年。
6 結論
從案例實施過程中可看出,染整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需要切入企業實際,分析排放不達標主要原因,選擇成熟高效的工藝,推行以生化為主、減少“二次污染”的治理思路,而改造實施的最終效果,除了工藝設計的合理選擇還應注重企業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楊書銘,黃長盾.紡織印染工業污水治理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2] HJ 471-2009,紡織染整工業污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S].國家環境保護部,2009,9.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紹某染整企業開展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情況,通過對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找出了排放超標原因,制定、實施可行的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給企業帶來環境和經濟兩方面效益。
關鍵詞:染整污水 達標治理 生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42-01
1 企業概況
某染整企業位于某城市飲用水二級保護區內,由于企業運營多年,其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工藝落后以及設備、設施老化造成出水不能達標排放。為積極響應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開展了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以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目的。
該公司是一家集染整、制衣為一體的紡織染整企業,企業主要從事紡織輔料、針織面料的絲光、染色加工和成衣制造業務,其主要產品為成品布和成衣。企業污水要來自于染色和絲光工藝,所用染料為分散染料,大部分為分散紅,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
2 企業排放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分析
該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染整生產污水,污水排放量為7000 m3/d,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氨氮和色度,各污染物濃度見表1。
3 企業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分析
該公司原有一套4000 m3/d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工藝:調節池—物化沉淀池 接觸氧化池—加藥氣浮—排放。
經分析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污水實際產生量7000 m3/d,原有污水處理系統規模過小。(2)絲光污水未進行單獨處理,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后對生化造成沖擊。(3)污水處理系統中央控制系統和氣浮裝置老化失效,影響運營。(4)污水處理系統生化工藝不能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由于企業污水處理系統存在以上問題,企業污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化學需氧量、氨氮和色度等超標排放。
4 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以及改造效果
針對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實施工藝整改。
(1)變更工藝:調節池—選擇性物化池 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法好氧池—二沉池—達標排放。
(2)500 m3/d的絲光污水單獨收集進行中和沉淀后混合選擇性物化池出水后進入后續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克服了企業用地緊張、實現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設備設施,達到排放達標、投資節省的目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改造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原有的物化沉淀池進行清理和管網改造,變更為選擇性物化池,主要功能為通過投加絮凝劑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2)絲光污水具有堿性強、排放無規律、懸浮物高、濃度高的特點,收集后單獨進行物化中和沉淀處理,確保不對生化系統運行造成影響。(3)增設具有高強度布水和攪拌能力的上流式脈沖水解酸化池,針對染整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污染物進行水解酸化處理,降解了部分污染物,極大地提高了污水可生化性,為后續的好氧處理系統提供了前處理。(4)由于污水進行了物化前處理和水解酸化處理,進入好氧池的污水穩定并且可生化性高,改造了原有的接觸氧化池,使用投資更省更容易運營管理的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并加大了池容,確保了足夠的停留時間。(5)棄用了原有的氣浮處理,增設二沉池,污水生化后經二沉池沉淀后達到了排放標準,進行達標排放。
5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的效果
改造后污水處理系統經過3個月的生化系統培養調試,成功投入了運營,出水達到了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相關要求。
各主要工藝段的運行效果簡述:選擇性物化池懸浮物去除率達80%以上,化學需氧量去除率達10%~15%;水解酸化池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達30~35%,出水可生化性比值由0.2提高到0.6以上;經水解酸化處理后的污水可生化性高,經活性污泥法好氧池處理后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可達95%以上。
氨氮作為微生物的氮源,隨著化學需氧量、磷等污染物的生化脫除同時達到了降解脫除的目的。
該企業污水色度高,主要是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染料的顏色,主要去除機理是通過水解酸化對高分子有機物進行斷鏈,再經好氧工藝進行降解。改造后,出水色度穩定在30~40倍。經分析,出水中色度主要是污水中殘留的少量有機染料引起。為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色度的去除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運行管理的調整,向水解酸化池投加了一定量的面粉,進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化系統的活性,經調整后,生化系統的活性得到提高,出水的色度可穩定在20~30倍。
工程改造后,減少了藥劑的使用,可以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運行費用,改造投資約220萬,經濟效益62.90萬元/年。
6 結論
從案例實施過程中可看出,染整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需要切入企業實際,分析排放不達標主要原因,選擇成熟高效的工藝,推行以生化為主、減少“二次污染”的治理思路,而改造實施的最終效果,除了工藝設計的合理選擇還應注重企業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楊書銘,黃長盾.紡織印染工業污水治理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2] HJ 471-2009,紡織染整工業污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S].國家環境保護部,2009,9.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紹某染整企業開展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情況,通過對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找出了排放超標原因,制定、實施可行的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給企業帶來環境和經濟兩方面效益。
關鍵詞:染整污水 達標治理 生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142-01
1 企業概況
某染整企業位于某城市飲用水二級保護區內,由于企業運營多年,其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工藝落后以及設備、設施老化造成出水不能達標排放。為積極響應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開展了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工作,以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目的。
該公司是一家集染整、制衣為一體的紡織染整企業,企業主要從事紡織輔料、針織面料的絲光、染色加工和成衣制造業務,其主要產品為成品布和成衣。企業污水要來自于染色和絲光工藝,所用染料為分散染料,大部分為分散紅,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
2 企業排放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分析
該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是染整生產污水,污水排放量為7000 m3/d,其中含有500 m3/d的絲光生產污水,污水主要特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氨氮和色度,各污染物濃度見表1。
3 企業原有污水處理系統存在問題分析
該公司原有一套4000 m3/d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工藝:調節池—物化沉淀池 接觸氧化池—加藥氣浮—排放。
經分析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污水實際產生量7000 m3/d,原有污水處理系統規模過小。(2)絲光污水未進行單獨處理,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后對生化造成沖擊。(3)污水處理系統中央控制系統和氣浮裝置老化失效,影響運營。(4)污水處理系統生化工藝不能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由于企業污水處理系統存在以上問題,企業污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化學需氧量、氨氮和色度等超標排放。
4 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方案以及改造效果
針對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實施工藝整改。
(1)變更工藝:調節池—選擇性物化池 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法好氧池—二沉池—達標排放。
(2)500 m3/d的絲光污水單獨收集進行中和沉淀后混合選擇性物化池出水后進入后續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克服了企業用地緊張、實現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設備設施,達到排放達標、投資節省的目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改造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原有的物化沉淀池進行清理和管網改造,變更為選擇性物化池,主要功能為通過投加絮凝劑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2)絲光污水具有堿性強、排放無規律、懸浮物高、濃度高的特點,收集后單獨進行物化中和沉淀處理,確保不對生化系統運行造成影響。(3)增設具有高強度布水和攪拌能力的上流式脈沖水解酸化池,針對染整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污染物進行水解酸化處理,降解了部分污染物,極大地提高了污水可生化性,為后續的好氧處理系統提供了前處理。(4)由于污水進行了物化前處理和水解酸化處理,進入好氧池的污水穩定并且可生化性高,改造了原有的接觸氧化池,使用投資更省更容易運營管理的活性污泥法好氧池,并加大了池容,確保了足夠的停留時間。(5)棄用了原有的氣浮處理,增設二沉池,污水生化后經二沉池沉淀后達到了排放標準,進行達標排放。
5 污水處理系統改造的效果
改造后污水處理系統經過3個月的生化系統培養調試,成功投入了運營,出水達到了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相關要求。
各主要工藝段的運行效果簡述:選擇性物化池懸浮物去除率達80%以上,化學需氧量去除率達10%~15%;水解酸化池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達30~35%,出水可生化性比值由0.2提高到0.6以上;經水解酸化處理后的污水可生化性高,經活性污泥法好氧池處理后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等有機污染物去除率可達95%以上。
氨氮作為微生物的氮源,隨著化學需氧量、磷等污染物的生化脫除同時達到了降解脫除的目的。
該企業污水色度高,主要是污水中的高分子有機染料的顏色,主要去除機理是通過水解酸化對高分子有機物進行斷鏈,再經好氧工藝進行降解。改造后,出水色度穩定在30~40倍。經分析,出水中色度主要是污水中殘留的少量有機染料引起。為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色度的去除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運行管理的調整,向水解酸化池投加了一定量的面粉,進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化系統的活性,經調整后,生化系統的活性得到提高,出水的色度可穩定在20~30倍。
工程改造后,減少了藥劑的使用,可以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運行費用,改造投資約220萬,經濟效益62.90萬元/年。
6 結論
從案例實施過程中可看出,染整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改造需要切入企業實際,分析排放不達標主要原因,選擇成熟高效的工藝,推行以生化為主、減少“二次污染”的治理思路,而改造實施的最終效果,除了工藝設計的合理選擇還應注重企業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楊書銘,黃長盾.紡織印染工業污水治理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2] HJ 471-2009,紡織染整工業污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S].國家環境保護部,2009,9.endprint